37歲賣房創業,小心翼翼向曠野走去

2024年是很多人求穩的一年,在寫主編的話的時候,品牌蕉下裁撤了公關部,將市場部合併進銷售部。降本增效、熬過寒冬成為很多消費品公司的主題詞。但同時也有很多女性創業者推開舒適區的大門,擁抱挑戰,創造了很多新消費品牌。
案例SHOWCASE出品的「跟100個姐姐學賺錢」IP(🍠ID:380162069)第二期關注的就是這樣一位女性:Iris,北大女生、前寶潔高管、前上市公司CMO,孵化過20多個品牌,履歷閃閃發光,事業和生活在她的35歲前一路順遂。
很多人看來,最不可能創業的她在今年賣房創業,創造了新牌VPro。和她一樣,今年有不少女性離開了舒適區,去創造新牌,開啟一段新的旅程。2024年,創業是一個好時機嗎?所有人都說難,那她們為什麼、憑什麼還要跳下海去,去感受時代風浪?
事實上,在商業史中,不少偉大的消費品公司是在許多人灰心、搖擺不定、徘徊的年代裡誕生,並創造了品牌奇蹟,推動時代發展。2024年的創業潮裡,肯定有無知無畏者,但也有一批具備了新的技能,能夠創造新價值的創業者。
比如Iris創立的新品牌VPro,她希望產品上能夠給現在的國牌創造出新的價值,將醫用專業線的膠原蛋白抗衰技術降維用於家用日常的護膚品場景,做最專業的聚焦高階膠原蛋白效能應用的護膚國牌。
相比上一代創業者,在外企創造過多個品牌爆款案例的她,希望國牌除了產品創新外,能夠給消費者創造更多的情緒價值,和更深更全的服務體驗。她告訴我,經濟不好的時候,女性要承擔更大的壓力。她希望,不管是她自己的創業的品牌和她自己都能給那些在徘徊、在猶豫前路在哪裡的女性,更多支援。
世界的女性發展史就是一部女性不斷推開門走出去的歷史,她們從家庭走向工廠、實驗室、辦公室、太空,那些更多展現她們魅力的舞臺。她們並不害怕風雪,當沒有領頭者時,她們願意去做這個領頭者,在沒有腳印的地方踩出腳印,在每一個寒冬,去找到可以點燃所有人內心的火把。
案例SHOWCASE和「跟100個姐姐學賺錢」推崇這樣的女性。我們記錄她們,就是希望更多人看到,無論時代如何,每個人都可以有勇氣推門而出,沿著姐姐們向前走的腳印,點燃自己內心的火苗。女性的路就是靠著這些前行者走了出來,她們願意向後來者分享自己的經驗。
——案例SHOWCASE主編兼CEO
「跟100個姐姐學賺錢」主理人
張珺
這是案例SHOWCASE出品的「跟100個姐姐學賺錢」專欄,女性創業故事的第一篇,關於37歲的冒險和風險。
文|Sia
Iris在37歲這一年發現,事事順利的人生好像到頭了。
先是家人去世,然後自己創業受挫,緊接著5月,醫生在她的體內發現了一顆腫瘤。接連的變故沒能讓她停下來,她仍像一臺永動機——腫瘤切除手術一結束,麻藥還沒褪去,她已經開始回覆手機裡一條接一條彈出的工作資訊。醫生每次來查房,都看到這位瘦小羸弱的女士在工作。
正值618大促,Iris的護膚品牌賣斷了貨,她必須做一些決策來保證發貨,還要緊盯品牌的後續直播。病床上的工作持續了整整一週。中間只停下過一次,那天因為傷口實在太痛,她掛掉了語音,幾分鐘後改用文字回覆對方。
“任何一個公司大了走了誰都不會死,但創業公司就是老闆在用肉身拼起所有的橋樑,所以你必須趕緊幹活,趕緊保證訂單。”Iris說。
8月的一天,我們在杭州見到了Iris,同那些外企精英們一樣,她反應敏捷,語速飛快,一顆腦袋永遠高高抬起。這是過往履歷給的底氣:從北大畢業,當過寶潔大中華區品牌運營總經理、寶潔中國品牌大學校長、寶潔跨境電商創始人,還曾是一個百億級母嬰品牌的CMO。
如今,隨著“事事順利”的暫別,一些光鮮的東西也被抹去了。她過往的職業西裝和精緻妝容不見了,高跟鞋也脫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短T、短褲和一張素面朝天的臉。
“創業後就顧不上這些了。”她說。她的辦公室也是租來的,裡面的沙發、綠植全是上一家公司剩下的,她做的唯一裝飾是在白板上貼上了一張自己和員工的大頭貼。
過去的8個月裡,Iris正投身於創立護膚品牌VPro珀希研。VPro是鉅子生物旗下的新品牌,主打細胞級的膠原蛋白抗衰。透過Vlock 4D重組膠原蛋白,復配玻色因、多重胜肽等成分,實現多維度、立體支撐的肌膚年輕化管理。
然而,眼下並不是一個做美妝品牌的好時機。僅過去一年裡,就有159萬家化妝品企業默默登出,超過30個品牌黯淡離場。今年3月,VPro剛剛上線,他們去找一名頭部達人推薦產品。對方直接打擊道:“別做了,倒閉吧,剛上線是吧,趕緊趁現在去找工作吧。”團隊的一名女生聽後哭了一晚上,Iris卻很平靜地安慰說:“我的心態就是 nothing to lose,把期望值放低,反正我現在是0,合作成了很開心,沒成也沒什麼可失去的。”
曾有下屬評價Iris是個“機器人老闆”,會自動過濾很多情緒。那天,被達人拒絕的女生還在電話裡哭,Iris已經開始修改方案。她把這次打擊當作是免費諮詢,根據達人的抨擊一點點完善產品。
講究效率、以目標為導向在她這裡是優先順序。20多歲決定要不要和一個男生談戀愛時,她花了三天時間,拉著對方比對豆瓣上的影音書單,“我覺得兩個人喜歡的電影、書籍一致了,價值觀就基本一樣了”。兩人還湊在一起相互報人名,問對方喜不喜歡,為什麼。他們從楊冪一直問到博爾赫斯,三天內迅速瞭解彼此的取向、見解。後來,這名男生成為了她的丈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