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上週五的夜聊局你們來了嗎?
本來以為幹聊會冷場,畢竟沒乾貨又沒連結的,沒想到2.5萬互聯網姐妹們趕來赴約,彈幕讀都讀不過來。
感謝你們的捧場,這一聊感覺和你們更近了,以後這樣的夜聊局應該多來點兒,你們覺得呢。

很多姐妹在彈幕裡提到了對教育的擔憂,中高考那麼卷,如何才能不被焦慮裹挾。
這讓我想到了一條最近看到的留言,一個受不了內卷的一年級娃,為了逃避中高考,為自己想好了一條後路。
看完很多話想說,今天就來聊5毛錢這個話題吧。

不知道你們看了是什麼感受,更多驚訝於這個一年級孩子的“前瞻性”,還是更多心疼他的“早慮”。
我覺得這裡面最需要關注的點是孩子的恐懼。
經常有人討論,恐懼來自哪?
很多人說,來自未知,因為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所以感到害怕。
其實“未知”本身沒啥好恐懼的,恐懼是來自於對“未知”的想象和放大。
你說中高考會不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影響?
當然會,誰要說它沒有一丁點兒影響,純粹是自欺欺人。
因為對人生有影響,所以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重視起來,會跟孩子進行一場嚴肅的談話,就像留言的這個姐妹兒。
但沒有討論的是,影響到底有多大?可能持續多久?影響的範圍是什麼?
孩子對未來是缺乏預判的,所以他們會無限放大這種影響的程度和週期,如果考不好,一輩子就完了!

怎麼化解這種恐懼呢?
對分數祛魅。
祛魅不是說不重視它,而是理性客觀地看待它的影響。
讓一個孩子自己完成“祛魅”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就學校和大環境會不斷放大分數的重要性。
誰能幫他們祛魅?
只有我們當父母的。
我們都經歷過中高考,也曾經以為一次考不好就完了,但到了三四十歲回頭看,你會發現當時考砸的那次試,並沒有毀了你的一輩子。
活到這把年紀,按理說我們應該已經對分數完成了“祛魅”,但為什麼很多家長還會“嚇唬”孩子,考不好就怎麼怎麼樣了。
因為活得沒有覺察,沒有反思,所以無限重複舊的認知。
所以首先大人要跳出舊認知,完成對分數的祛魅,明白中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性評估,只是帶你進入了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更不能決定這一生過得幸不幸福。

無論如何,一年級娃說這樣的話,可以說非常有“前瞻性”了。
大多數人發現自己走的這條路很卷,通常會想方設法捲過別人,而他卻想透過某種方式避開卷,單純是這種思考方式已經可以出去吹一年了。
你可以告訴他,媽媽非常重視你的想法,你對自己未來人生有規劃,這比你考試拿了100分更重要,最好的天賦就是“我願意”。
不過有一點是我覺得需要幫孩子理清的——做這件事的動機。
現在看來,他的動機是一種逃避心態。
為了避免卷中高考,他想走競賽這條路,這是一個被動的、無奈的選擇。
這裡面存在一個風險,如果他發現競賽這條路,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走,一樣卷,甚至更卷,他會不會再一次逃避?

所以要幫他轉變心態,從“逃避中高考”變成“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
我走這條路,不是因為“我害怕中高考,我要繞開它”,而是因為“我喜歡程式設計,我要把熱愛轉化成優勢”。

接下來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明白,就算我們篤定地選擇了另一條路,不等於可以放棄校內學科的學習。
因為程式設計確實需要紮實的校內基礎知識。
程式只是一個結果,背後是演算法,而演算法的核心是你的邏輯思維能力,這離不開紮實的數學基礎。
另外程式設計也不只是純粹的技術活,還涉及到溝通和表達,大部分程式語言是英文,程式設計文件通常也是用英文寫,所以英語也是程式設計的基礎工具。
興趣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基礎知識是實現這些興趣的工具。
為了給興趣開足馬力,可以做的是減少“冗餘”的學習時間。
比如學科學習滿足校內“最低要求“即可,不花大量時間去拔高和補習,不對孩子有過高的學科成績要求。
省下來的時間,用來發展他的程式設計興趣,把愛好做到極致,變成他的絕對優勢。
這樣的一個好處是,避免過早侷限自己。
孩子的興趣會隨時變化,萬一他以後對程式設計不感興趣了,至少不會後悔放棄了基礎學科的學習。


最後還想聊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目標感。
孩子想走程式設計競賽的路,這個決定是不是一時衝動?
如果程式設計確實是他的興趣,可以透過建立目標來避免三分鐘熱度。
短期目標上,可以幫孩子瞭解程式設計相關的比賽和專案,打入“程式設計競賽圈子”,在設定的目標期限內,參加一個程式設計比賽,完成一個創新專案拿到證書。
實現這些短期目標,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同時也為未來的選擇鋪路。
中期目標可以是參與一些程式設計特長專案,或者透過程式設計特長,獲得一些學校推薦。
當然也需要跟孩子說明現實,沒有任何競賽可以讓你直接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更多的是獲得推薦機會和特殊通道。
長期目標上可以跟孩子聊聊,他未來想做什麼,程式設計特長如何成為實現夢想的工具,比如參與科技創新專案,甚至透過程式設計特長創業等等。
總之讓他明白,走這條路並不容易,也不是因為逃避,而是因為我熱愛。
我熱愛所以我選擇,人生的主動權握在我手裡。
沒有哪條路是好走的,如果真的存在這麼一條路,所有人都會擠上來,它也就會變得不那麼容易走了。
路的意義不僅在於通往目的地,也在於走的過程中,你塑造了怎樣的你。
黛西

來影片號圍觀真人黛西
謝謝你們點的小紅心
不開打賞,喜歡請轉發+在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