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工商儲之王”奇點能源何以持續制霸江湖

作者:凌峰
來源:24潮(ID:chao24_001)
今年是奇點能源成立的7個年頭,但已經是其持續稱霸工商儲江湖的第二年。
根據北極星儲能網釋出的 “中國企業2024年全球工商業儲能系統出貨量TOP10” 榜單,奇點能源位列第一位;此外,據GGII釋出的 “2024年中國組串式一體櫃系統出貨量TOP6” 榜單,奇點能源也位列第一位。
要知道在工商儲這個強敵林立的細分賽道上,不僅有比亞迪、寧德時代、陽光電源等老牌巨頭,還有海博思創、遠景、中車株洲所等一種兇猛新勢力,更有嗅到利潤 “血腥味” 圖謀短期利益的各路資本,上述榜單 “第一” 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無疑,能夠在這樣一個市場分散,且充分競爭的工商儲賽道,持續稱霸,劉偉增極其執掌下的奇點能源構建了一個產業可持續發展與突破的最佳研究樣本。
事實上,在成立的前三年裡其幾乎都沒有什麼存在感,“從公司成立到確定技術路線再到第一款模組化儲能產品真正亮相,奇點能源用了整整三年時間” 據奇點能源創始人劉偉增講述,這三年裡,奇點能源幾乎沒有任何的營收。
直到數年後,憑藉全新一代分散式能量塊eBlock,奇點能源乘勢起飛,以超級大黑馬的姿態笑傲工商儲江湖。
公司更是在五年時間完成6輪融資,估值達37億元,俘獲了高瓴創投、IDG、中科創星、原始碼資本、交銀投資等知名機構的青睞,已經是投資圈熱手可熱的準獨角獸。
產業+資本的雙重豐收,更不得不讓人欽佩其獨到的戰略眼光,以及知行合一的篤定。
但進入2025年,儲能行業,尤其是工商儲價格戰火拼的勢頭愈發兇猛,如何在殺紅了眼的低價鏖戰中,守住第一的頭銜,奇點能源壓力不小。
1
走尋常路押注
分散式孕育超級大黑馬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正如雷軍所說,光有聰明和勤奮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順勢而為。由行業大拿劉偉增牽頭創辦的奇點能源則同時擁有這兩種能力。
2018年,一群資歷深厚的新能源從業者和碩博專家,共同創辦奇點能源。三年後,基於對新能源和電力系統特點的深度洞察和技術研究,奇點能源自主研發出分散式能量塊儲能產品——eBlock,成為分散式儲能解決方案的範本。
彼時,市面上還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創造出令行業認可的標準化產品。成立之初的半年時間,劉偉增帶領團隊深入調研,更加篤信標準化和模組化產品的市場空間。
拐點發生在2021年,在國家大力推動整縣推進的分散式光伏政策的東風下,奇點能源雛鷹展翅。藉助其推出的具備獨特差異化的一體化智慧能量塊產品,公司在工商業儲能的萌芽期,就初露鋒芒。
此後,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 “十四五” 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新型儲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地大幹快上,如同星火燎原之勢,目前各地儲能發展累計目標達到86.6GW,遠超國家的40GW(2025年底)目標水平。
疊加電價市場化改革深入實施,用電峰谷價差不斷拉大,大工業和服務業落地儲能幾乎已成剛性需求。
提早準備的獵手,無疑收穫最多。
“2022年下半年奇點就前瞻性的看到了工商業儲能市場的廣闊前景。” 劉偉增認為,由於對產品空間的靈活性要求極高,完全市場驅動下的工商業儲能市場更加契合奇點能量塊儲能產品的優勢。
在劉偉增看來,工商業儲能市場是一個剛性需求極強,空間無限廣闊的市場。其底層邏輯在於:“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下,電網應用負荷的峰谷波動性就決定了工商業儲能的剛性需求,同時分散式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的接入加劇了這種波動性,未來隨著新能源發電佔比的不斷提高,峰谷價差還將不斷拉大。”
CNESA的資料顯示,2022年,奇點能源就躋身使用者側儲能市場前十名,一年後,便登頂行業榜首,實現成立5年就拿下細分冠軍的宏圖偉業。
從公司官網和公眾號獲得的資訊來看,奇點能源目前在源網側裝機量突破1.5GWh,使用者側達1GWh;建成專案中,源網側超過2.8GWh,使用者側超1.5GWh。這樣的規模在工商儲賽道遙遙領先。
隨著出貨量的飆升,其營收規模和估值也是不斷膨脹。成立的前三年,奇點能源幾乎沒有任何收入,有訊息稱,到2021年營收也僅2千萬元,一年後收入就狂奔至4億元,2023年產能繼續暴增300%,出貨量增長253%,營收或躍升500%至30億元,預計該年毛利潤接近1億元。
高工儲能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奇點能源已累計交付工商業儲能應用場景超1000個,服務行業超155個,交付能量塊超2萬個。
產業層面大爆發,敏銳的資本早就參與其中。五年時間內,奇點能源完成了6輪融資。先後獲得中科創星、麥格米特、IDG、原始碼資本以及高瓴創投等知名VC/PE的橄欖枝。有訊息稱,奇點已於2022年啟動上市計劃,並於同年完成股改。目前,公司估值已達37億元,屬於準獨角獸級別。
營收、利潤、估值、裝機量持續飆升,奇點超級大黑馬的成色愈發明顯。
2
技術引領,鑄就差異化標杆
戰略先行,戰術落地。
謀定分散式儲能的超級賽道,奇點能源在2021年祭出自己橫掃四方的 “殺手鐧”—— 能量塊儲能產品eBlock,該方案於業內首創 “All-In-One” 理念,將電芯,電池管理系統(BMS)、高效能變流系統(PCS)、安全系統和熱管理系統融於單個機櫃,打造一體化即插即用的解決方案。
相比笨重的集中式方案,eBlock每個能量塊都具備儲存和交直流功率變換能力,還可將多機並聯實現擴容和 “積木式” 搭建,重新定義了儲能系統整合標準。
既簡化了設計安裝,也提高了系統安全性,還把本地化運維轉變為雲端運維,提升業主運營靈活性,大幅降低電站運維成本。
這一創新性產品立刻引發市場關注,商業綜合體、辦公樓宇、學校、社群等客戶的落地意願快速提升。
劉偉增曾在特變電工任職長達十四年,公司創始人團隊基本都來自特變電工、西安交通大學,其中不乏業界知名的電力電子技術專家和經驗深厚的碩博資深工程師。相比其他跨界者和儲能初創企業,有著更為深刻的產業洞察力和市場預判能力。
這讓奇點能源擁有其他企業難以企及的技術優勢,沿著能量塊技術路線,公司在同一年交付了第一個使用者側儲能專案——深圳瀚坤工業園光儲電站。
但在當時,使用者側儲能市場還未興起,劉偉增認為先進軍源網側才是立足之策。
國網和南網成為他心中的頭號目標客戶,“國網、南網是標準的制定者,只有他們認可了,eBlock才能被市場接受。” 此後,奇點能源在國網湖南電科院組織的效能測試中,一次性通過了18項嚴苛要求,執行效率和高安全可靠性得到了央企的背書和認可。
2021年4月,奇點能源成功中標國網湖南綜能電網側儲能專案——永州螞蝗塘儲能電站二期,這也是公司在電網側的首次亮相。
而且,憑藉自研的通訊系統、PCS協調控制和能量塊並聯,奇點能源實現了從幾百kWh的小型電站到GWh級別的大型電站的積木式高效搭建,完美匹配源網側需求。
2023年12月,全球最大的電網側分散式模組化儲能電站專案——華嚴第一儲能電站成功併網,專案總裝機規模200MW/400MWh,共投放1076臺eBlock-372產品。
這讓其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將分散式小型儲能櫃成功應用於百MWh源網側專案的企業。
2024年底,吳忠市牛首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板橋200MW/400MWh共享儲能電站專案成功併網,該專案共配備了1078臺奇eBlock-372產品,這是繼華嚴專案後,奇點能源的又一力作。
自能量塊儲能產品eBlock問世後,奇點能源快速迭代,後又推出eBlock-230、eBlock-418、eBlock-836、eBlock-261等等新品,不斷提升能力密度、降低損耗和配套成本,提升收益率。源網側新品eBlock-418和eBlock-836更是行業內 “唯一具備整站構網能力” 的小型機。
2024年,津西新能源60MW/120MWh使用者側儲能專案以超百MWh的專案規模,成功將奇點能源推向新的高度;公司還向上游進發,自研組串式儲能PCS,並在重慶兩江儲能電站50MW/100MWh二期專案、甘肅酒泉450MW/900MWh專案中實現了應用。
多個 “人無我有” 的產品和專利技術,成為奇點能源開疆拓土的利器,造就了其制霸工商業儲能江湖的專屬能力。
3
戰略轉舵,細分龍頭強勢進擊
定義1.0,開啟2.0,在友商們回過神來急調重兵進軍工商業儲能之際,奇點能源再一次重塑行業。
2023年之前,傳統的大儲業務還是起點的主要收入來源,彼時,公司在工商業儲能和大型儲能的資源分配權重上還是一視同仁。但就在這一年,敏銳地感受到市場給予的強烈反饋後,奇點能源全面轉向工商業儲能。
與此同時,公司攜手華夏金租,為專案落地引來了源源不斷的資本活水,加強了儲能資產的金融屬性,為其登頂奠定了基礎。
而且,在工商儲合作模式中,引入融資租賃方可使業主實現輕資產化運營,每月公佈產品價格和利益分成,收益更加透明。
在劉偉增看來,儲能專案金融化是行業規模化的關鍵,這在光伏行業已經得到了驗證。
進入2024年,奇點能源又率先提出 “軟體定義系統” 的理念,認為單純以 “硬體技術整合的時代” 即將成為過去時。
因為每家工商業主的電力負荷都不一樣,如何針對資料中心、鋼鐵廠或者商場,打造一個針對性的方案,這就需要高超的軟體能力。華為正是憑藉強大的ICT技術,才成為全球逆變器之王,對軟體的深刻理解也是奇點能源制勝的關鍵。
“我們更想定義自身為一家軟體公司,而不是賣裝置的。公司團隊中有超過60%的人是軟體開發人員,他們在一個個工程專案中積累經驗,去做適應性的軟體開發。” 劉偉增對行業發展有著清晰的判斷。
隨著新能源發電佔比不斷提升及電力差價的拉大,儲能收益不確定性增加,這就需要更加智慧化和即時響應的軟體。需要對各地市場交易規則的深度瞭解,綜合天氣預測、風光資源、燃煤價格、電價等等的預測分析,來提升儲能的經濟性。
為此,在去年9月13號,奇點能源一口氣釋出了eBlock-261等全新軟硬體產品。
eBlock-261被奇點能源稱作 “第一臺支援電力現貨可自進化的儲能產品”,不僅適配多種場景,還可在智慧運維上實現真正的無人值守。
一同推出的eGo小程式 “奇點儲能” 平臺,不僅能夠精準對接電站的投資方、開發方、建設方、運營方以及裝置方,還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資訊反饋。透過微信小程式 “奇點儲能”,即可直觀地看到收益情況。
經營模式上,針對工商業儲能投融資難的問題,奇點能源聯合中國康富國際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針對浙江工商業使用者推出金融產品 “儲能寶”,透過 “零投入、低月供、租代購” 金融模式,降低工商業儲能的投資門檻與風險。
創業5年,憑藉聚焦分散式解決方案,創新產品標準,以超前的洞察、獨特的打法,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佔據行業第一的寶座。
進入2025年,掀起 “軟體定義儲能” 的新時代,藉助前期積累的市場份額和美譽度,奇點能源的成長勢能依舊強勁。
4
踏浪海外,開啟國際化嘗試
如果說,2023年是工商業儲能被市場徹底認識的年份,那麼,2024年就是儲能產業海外破局的元年。進入2025年,國內工商業儲能霸主揚帆海外的野心,只增不減。
相比無限內卷的國內市場,有資料統計,海外儲能的毛利率可達20%-40%之間,遠高於國內市場。這也是陽光電源、比亞迪、寧德時代駛出國門的關鍵原因。
開年以來,儲能大廠加快海外落地,寧德時代成功摘得馬斯達爾(Masdar)阿聯酋RTC專案首選電池儲能系統供應商;比亞迪儲能與沙特電力公司簽署了高達12.5GWh的儲能專案合同。
中東、東南亞、歐洲,世界各地的儲能市場,不斷湧現中國企業的身影。陸續開啟的GWh甚至幾十GWh規模的儲能招標,更讓國內企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在國內市場取得成功後,奇點能源也翻開了國際化的一頁。
2024年9月,公司首次走出國門,交付了首個海外工商業儲能專案。隨後在第四季度,又成功與東南亞合作伙伴簽訂了1GWh的工商業儲能協議。
第一枚棋子落定,整盤棋局拉開序幕。劉偉增透露,“德國、義大利、匈牙利、南亞、北美、澳大利亞等都是奇點能源國際化的目標市場。這些地方的儲能需求大,未來奇點能源將分階段推動。”
據悉,奇點能源已經在海外成立了子公司,分散式能量塊產品已透過海外認證,為其國際佈局不斷鋪路。
對儲能系統整合企業來說,沒有 “一招鮮,吃遍天”,劉偉增深知這一點。因此,奇點能源在今年還會推出更多的新品和新的解決方案,持續產品、技術、工藝的迭代。
但作為國際化的後起之秀,入局海外戰場,除了要跟特斯拉、Fluence等巨頭競爭,還要與陽光電源、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國內選手同臺廝殺,同時要面對海外更為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對於年僅6歲的奇點能用來說,道阻且長。
5
從藍海到紅海,向現實低頭?
產業狂飆的背後,不可忽視的是,玩家的瘋狂湧入與兇猛的價格戰正在深度影響,甚至衝擊工商儲江湖。
據華福證券統計,2024年大量不同型別企業湧入工商業儲能市場,已併網/開工/啟動或完成採招/備案的工商業儲能專案涉及的開發商超過1000家。
伴隨著玩家的瘋狂湧入與競爭加劇,工商業儲能產品價格已經出現大退潮趨勢。
比如2023年年中時,奇點能源的工商業儲能櫃報價曾高達1.55元/Wh,同年12月廠商明美新能源宣佈液冷一體櫃最低價為0.88元/Wh;到了2024年7月30日中車株洲所釋出工商業儲能系列產品渠道價格政策,其中,1500V工商業一體櫃418kWh方案整合單櫃價格為0.75元/Wh,大於30臺可以享受95折,摺合單價0.7125元/Wh,還免費贈送價格高達45000元/臺的併網櫃和20000元/臺的EMS配套,綜合單價已經低於0.7元/Wh。
事實再次證明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24年9月,科陸電子推出Aqua-E系列工商儲能產品,採用A類電芯的價格僅為0.598元/Wh;沃橙新能源隨後報出0.58元/Wh的價格,並推出 “0元體驗,賬期半年” 的優惠條件,再創價格新低。
到了25年1月,博時儲能聯合瑞浦蘭鈞、高特電子、恩玖科技,共同推出了一款工商業儲能櫃,對外報價低至0.499元/Wh。
而相比其他企業,奇點能源的產品成本普遍較高。劉偉增曾在採訪中表示,奇點能源剛開始推出一體化產品時,價格貴了30%。後續透過技術迭代、供應鏈管理等手段,2024年產品成本僅與行業平均水平略高3%。
不過,僅僅是這點細微的差別,也極有可能動搖使用者的合作意願。低價競爭對一些強制配儲的專案或許影響不大,但對於工商業儲能卻是極大的傷害。
要知道九成的工商業儲能場景都是靠 “峰谷套利”(電價低時充電,電價高時放電),因此客戶對價格十分敏感。
虧損潮正在席捲整個產業,根據科陸電子釋出的2024年業績預告:2024年預計實現營收43-45億元,同比增長2.38%-7.14%,但虧損(扣非後歸母淨利潤,下同)卻增長至5.3-4.3億元,同比下降46.27%-18.67%,這將是其第8年連續出現虧損,8年合計虧損超50億元。
隨著競爭局勢的嚴峻變化,如今在企業層面也已有大退潮跡象。企查查資料則顯示,2024年間,已有超1萬家儲能系統整合商倒閉,佔行業總數的16%。
在這樣的產業形勢下,山東、廣東等地當前借鑑光伏行業經驗擬出臺新規,要求整合商按專案金額的5%繳納保障金,用於破產後的運維託底。但企業普遍牴觸,認為將加劇現金流壓力。
可以預見,未來這種負現金流的模式,後續一旦失去了融資支援,廠商很容易陷入財務困境。CNESA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新型儲能領域融資事件同比銳減73%,融資金額平均縮水50%。
目前奇點能源也在不厭其煩地向外界傳達 “追求生命週期內度電成本最低,而不是初始投資最低,要讓客戶真的能算得過經濟賬” 的理念。行業龍頭企業也在呼籲理性競爭,抵制無序的不當競爭行為。
誠如光伏產業一樣,迴歸本質,迴歸理性才能行穩致遠。陽光電源某高管就警示:“把不確定變為肯定,才是自救的唯一路徑。”
“奇點的團隊包括我在內經歷了新能源行業的數輪週期,以前的光伏行業 ‘非原生玩家’ 更多,但真正有決心玩的,真正生存下來的,鳳毛麟角。” 劉偉增說,現在工商業儲能領域百花齊放,產品層出不窮,客戶卻無所適從。過去一年,整個儲能市場大環境的變化,也在促使企業更加考慮盈利。這時候,考驗的是定力。
“奇點是一家走的很穩的企業,有時候走得慢一點,反而更穩。” 奇點能源的先發優勢和產品創新以及商業模式生態打造上的絕對優勢,給了劉偉增定力。
但伴隨著巨頭紛紛轉身切入工商業儲能,幾乎不約而同地蜂擁至模組化儲能櫃方案,奇點能源作為一家尚處幼年的初創企業,面臨著產品、技術、市場策略等被複制和趕超的巨大風險。
可以預見,未來這家細分賽道之王在產業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突破,還需要跨過更多的坎。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