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和金融“雙向奔赴”——四部門詳解15項科技金融政策舉措

來源:新華社
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援。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為科技創新提供全生命週期、全鏈條的金融服務。
檔案部署了哪些科技金融政策舉措?如何促進政策紅利充分釋放?在2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四部門有關負責人詳細解答了相關問題。
為科技創新需求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支援
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應對外部風險挑戰都需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對金融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技部副部長邱勇介紹,檔案從科技創新需求側出發,聚焦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融資需求,圍繞創業投資、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債券市場等7個方面內容提出了15項政策舉措,強化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支援,是實現科技和金融“雙向奔赴”的一項基礎性、引領性制度安排。
信貸是大部分科技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要提升科技貸款的投放強度和服務能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介紹,中國人民銀行已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由5000億元擴大到8000億元,再貸款利率由1.75%下調至1.5%,引導金融機構為企業研發創新和裝置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貸款支援。
圍繞發揮科技保險的減震器和穩定器作用,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說,金融監管總局已實施重大技術攻關保險保障機制試點,會同科技部等部門在積體電路、商業航天等重點領域建立健全共保體機制,為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提供風險分擔方案。
在精準支援“硬科技”企業上市方面,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說,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適用“綠色通道”政策,更大力度支援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積極穩妥推動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新的案例落地。
加力釋放政策“組合紅利”
記者從釋出會上了解到,前期各部門圍繞金融支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此次七部門聯合發文,對這些政策進一步作出具體部署,推動政策迭代升級、落實落地。
郭武平在釋出會上介紹了金融監管總局四項試點工作的推進情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擴大至全國18個試點城市及其所在省份,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近期將批覆第三批600億元試點規模,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延長貸款期限、提升貸款佔比,智慧財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解決智慧財產權登記、評估、處置等方面的難題……
15項政策舉措既注重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級,也注重增量政策的創新供給。
建設債券市場“科技板”是一項支援科技發展的創新性舉措。“‘科技板’將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由中國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透過擔保增信、直接投資等方式,同時也加強與地方政府、市場增信機構合作,共同分擔債券投資人的違約損失風險,支援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的科創債券。”朱鶴新說。
嚴伯進介紹,證監會將持續深化科創板、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改革,進一步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繼續發揮好創新試點相關制度的功能,支援優質的紅籌科技企業迴歸境內上市。
“把這些增量政策納入支援範疇,進一步強化政策組合的銜接互補、落實落地和整體效能,有利於充分釋放既有的政策紅利。”邱勇說。
“攥指成拳”形成推進合力
發展科技金融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協同發力。此次檔案透過一系列具體措施,強化科技部門和金融部門協同、中央和地方聯動。
其中包括,建立多部門參與的科技金融統籌推進機制、開展區域創新實踐以及“股債貸保投”多種金融工具的綜合運用等。在投入方式上,強調從“財政思維”轉向“金融思維”,發揮財稅政策對金融投資的引導激勵作用。
在推動區域科技金融創新實踐方面,朱鶴新介紹,將著力推動北京、上海等13個重點地區最佳化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支援保障國際和區域科創中心建設。同時,加強地區間的聯動交流,促進區域協同創新和典型模式的複製推廣。
“創新積分制”作為一種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型企業精準配置。邱勇說,截至去年底,科技部依託“創新積分制”,共向21家全國性銀行和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推薦了7萬多家符合條件的企業。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創新積分評價與地方政府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政策的聯動實施。
“我們正在聯合科技部等研究制定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檔案,最佳化科技保險服務體系,更好發揮保險業風險補償、風險減量、資金槓桿以及連結互通的功能作用。”郭武平說,金融監管總局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強科技金融服務機制、產品體系和專業能力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