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貸、保”四箭齊發,成都東部新區憑何贏得金融“頂流天團”青睞?


將時針撥回到一年前。
2024年2月19日,春節假期剛結束的第二個工作日,成都東部新區就組織了一場含“金”量極高的座談會。

東部新區城市核心區

當天,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俊帶領財政、國資、金融、產業園區及國有企業負責人,與8家重點合作銀行機構的專家面對面交流,就如何匯聚金融力量支援新區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雙方聊得特別細,從銀行在產品和服務上可以有哪些創新思路,到政府在政策支援上可以給予怎樣的空間,都有談到。”一位參會者回憶稱。
3月27日,時隔一年,當時參與這場“頭腦風暴”的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行齊齊出現在一場簽約儀式上,宣佈作為銀行聯合體,與成都東部新區合作推出服務於科創企業的“東創貸”,成為全省首個由銀行聯合推出的特色科技金融產品。
而實際上,為培育新興產業,促進創新轉化,成都東部新區在這場簽約儀式上發出的,不僅僅是“東創貸”這一“箭”,而是整整四“箭”!
隨著國家級科創母基金——成都交子中贏基金落地成都東部新區,新區集結包括基金、銀行、保險、國有資本運營平臺等在內的近20家機構資源的專業力量,創新性構建了“創-投-貸-保”全要素金融服務體系。這也是當地政府首次將“企業招引、股權投資、債權融資、科技保險”服務整合為一體,打造出一個服務於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科技金融生態圈。
在即將迎來掛牌成立5週年之際,這個身處成渝發展主軸核心區的年輕新區為何亮出這麼大手筆?這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戰略佈局?

打破壁壘
全要素金融服務體系“出圈”
3月27日,成都東部新區“創-投-貸-保”全要素金融服務體系推介活動現場,氣氛熱烈。
在眾多嘉賓的見證下,四川迪亞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迪亞生物”)創始人王書崎博士走上籤約臺,和其他4家企業代表一道,與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行代表簽署了貸款協議。

四川迪亞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簽約筆尖落下,四川迪亞生物作為“東創貸”首批擬貸企業,成功為公司GMP廠房建設籌集到200萬元低息貸款資金,同時也見證了“創-投-貸-保”全要素金融服務體系的“落地生根”。
3月27日這天,隨著數輪合作簽約的完成,成都東部新區精心打造的“創-投-貸-保”全要素金融服務體系路徑清晰呈現——
“創”:政府聯合金融機構共同挖掘專案資源,共同招商,吸引優質企業或專家團隊落地;
“投”:透過成都交子中贏基金“子基金+直投”模式,發揮資本聚集優勢,解決企業資金匱乏及管理經驗不足的問題;
“貸”:創設“東創貸”,為不願讓渡股權的企業提供債權融資,並以銀行聯合形式降低融資成本;
“保”:創設“東創保”,以共保體的形式,為企業創新研發及生產、經營、發展提供全程風險保障。
其中,“東創貸”和“東創保”這兩款金融產品作為融資補充和風險託底,充分考慮到了科創企業的發展特點。
“東創貸”主要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科創企業,利率最低可至LPR減40個基點,相較省內其他政策性貸款產品更具融資成本優勢。同時,突破了資質認定的硬性要求,能夠最大限度地將政策觸及優秀科技團隊。
“東創保”則為企業研發及生產、經營、發展各環節提供針對性保障產品和服務,主要服務於成都東部新區的科創企業,涵蓋高效能醫療器械、前沿生物技術、臨空研發製造、低空經濟、智慧製造裝備、新能源裝備等多個重點產業,並可根據企業需求定製個性化服務。
產業園區是集聚科技創新資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試驗田和先導區,圍繞成都市“立園滿園”行動,成都東部新區先期聯合金融機構和產業園區,在區內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集聚地未來醫學城試點推出“投-貸-保”綜合服務包。

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

成都東部新區財政國資局負責人介紹:“我們打破投資、貸款、保險的業務壁壘,打通三者之間的業務協作鏈條,實現科創企業融資渠道多元化、服務便捷化、成本最最佳化。”
對於服務試點,園區內企業感受真切。比如上述四川迪亞生物,就是入駐成都未來醫學城的一家初創公司。公司於2022年成立,2024年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專注於微流控晶片技術的研發與醫學轉化應用,是多項國家科技部及基金委重點專案的承擔單位,目前在廠房建設、裝置量產、市場推廣等方面存在資金需求。
“全週期的金融服務體系,對創新技術企業的支援非常大,可以彌補早期資金匱乏的需求,也對提振行業信心,鼓勵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公司創始人王書崎博士如是認為。

共聚資源
服務科技創新從“0”到“1”再到“100”
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科技—產業—金融”三者良性迴圈。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首提便是科技金融。
此前,北京、上海、山東等省市紛紛積極探索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在引導金融資本支援科技創新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成渝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長三角五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等科技創新戰略前沿之地也開展了大量實踐。
你追我趕中,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科創領域。截至2024年末,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分別同比增長21.2%、13.0%,雙雙高於各項貸款增速。
202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科技部出臺《關於做好重點地區科技金融服務的通知》,指導和推動全國十三個重點地區做好科技金融服務。這些被“點名”的地區,個個都是科技和金融強區,其中就包括了四川。

天府國際機場

在成都東部新區的模式設計中,“創-投-貸-保”全要素金融服務體系並不是簡單地將企業金融需求服務拼湊在一起,更是透過資訊共享、結果互認、聯動支援,實現共聚資源、共引專案、共育產業、共促發展。
比如,創新性以“銀行聯合體”形式提供債權融資服務、以“共保體”形式提供風險保障服務,由金融機構“組團”為企業量身定製綜合服務包,就是對“共”的最佳註解。
據瞭解,“東創貸”作為四川省首個由銀行聯合推出的特色科技金融產品,集合了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家國有大型銀行的在川分行,由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牽頭,以獨立承貸、拼盤貸款、銀團貸款等多種模式,向科創型企業提供債權融資服務。
這種聯合形式,既突破了單家銀行風控限額對客戶貸款額度的限制,能夠滿足科創企業大額資金需求,同時由牽頭行負責統籌談判和手續辦理等事項,也有助於降低企業的溝通成本和管理成本,縮短銀行放款週期、提升企業經營效率。
“東創保”則是成都市首個以“共保體”形式推出的特色科技保險產品,由平安財險四川分公司牽頭,聯合人保財險、國壽財險、錦泰保險、中銀保險的在川分公司一起組成“共保體”,為新區產業發展提供風險減量、風險保障等金融支援。
在這之前,成都市的23個區(市)縣中,並沒有區級層面的科技保險產品,而市級層面的科技保險產品,也是保險公司各自“開花”,尚未形成“強強聯合”。
平安財險四川分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透過“共保體”這種形式,可以充分運用保險保障機制和商業保險資源,發揮保險機構風險共擔、大案共御、理賠提質、產品共創的優勢。
不僅如此,成都東部新區還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設立了分別面向銀行和保險的資金池。
一是為“東創貸”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透過對銀行機構提供風險補償,提高其風險容忍度。
二是為“東創保”設立保費補貼資金池,直接為企業提供30%的保費補貼,在疊加市級相關政策後,補貼比例最高可達90%,從而減輕企業的支出負擔。
成都東部新區財政國資局負責人表示,這種財政和金融的“耦合”作用,能有效放大撬動金融信貸投放和金融增信加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繁等問題,也有助於推動政金企資源融通、優勢互補、疊加賦能,讓科創企業“研發有資金”“意外有保險”“成長有底氣”,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從“0”到“1”的突破,再到“100”的成長。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教授曾在斯坦福大學深入研究過矽谷如何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並於多年前提出科技型中小企業“梯形融資模式”,強調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在他看來,成都東部新區構建的“創-投-貸-保”全要素金融服務體系,是基於新區自身發展需求與外部環境變化,打造了一個創新版和升級版的“梯形融資模式”。
湯繼強教授指出,這一服務體系整合了各方資本和資金,有序介入科技創新活動,特別是引入耐心資本,發揮銀行聯合體的協同作用,並組建“共保體”化解創新風險,不僅有助於科技型企業、中小企業成長以及民營經濟的壯大,也有助於成都作為戰略腹地承接和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堪稱科技金融領域的一項重要創新,“不僅具有現實意義,還具有站高謀遠的未來意義。”

放大賦能
做強成渝雙城“增長極”
作為四川四大省級新區之一、成都市最年輕的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在科技金融浪潮中精準卡位,推動金融要素進一步向創新領域集聚,確有著自身的現實需求和長遠考量。
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決策部署。成渝地區作為西部地區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區域,也被賦予了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使命。
就在同年4月28日,經四川省政府批准,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設立,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橋頭堡”“增長極”“動力源”之姿,在科技、產業、制度、模式等多個方面大膽探路,全力興產、聚人、營城。
成都東部新區掛牌成立近5年來,堅持“創新為核、開放為翼、產業為本”的發展思路,圍繞低空經濟、可持續航空燃料、核醫學、生命科學等新領域,打造前沿技術轉化高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四上”企業研發投入增長53.9%,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近5倍,地區生產總值連續3年跨越百億級臺階。
尤其是近兩年,新區聚焦科創平臺、協同發展、改革創新三大重點,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醫學中心即將獲批建設,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民航二所、中核質子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相繼落地見效,創新動能進一步增強。
在經濟快速增長、專案快速落地、城市功能加速提升的關鍵時刻,這座創新之城自然也需要打造更多的發展引擎。
“打造全要素金融服務體系,能夠將國家、省市以及未來發展的多個維度有機結合起來,是推動科技創新和透過改革賦能創新發展的最佳結合點。”湯繼強教授分析稱。

成都東部新區西部金融創新中心

他指出,成都東部新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關鍵節點,擁有重要的區位優勢,肩負著推動成渝發展主軸科技創新走廊崛起的重要使命,持續創新金融服務,構建完善的金融生態,無論是對成都東部新區發展,還是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乃至內陸地區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成都東部新區財政國資局負責人介紹,隨著“創-投-貸-保”全要素金融服務體系落地,更多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比如,接下來,成都東部新區將依託基金、銀行、保險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多渠道的資源網路,加強產業、專案、政策、創新等資訊交流匯聚。
同時,透過基金投決會決策機制、銀行貸款審批機制、保險風險評估機制,綜合形成產業“趨勢圖”和專案“全景像”,借智借力,提高政府對產業賽道的前瞻把握能力,以及對專案的風險管控、高效決策和精準投放。
此外,成都東部新區還將發揮全要素金融服務體系優勢,打好企業服務組合拳,深入開展“進解優促”“立園滿園”行動,“一企一策”定製提供金融綜合服務包,滿足不同企業在不同階段的差異化金融需求,不斷放大金融創新對產業發展的賦能作用,聚力推動新區高質量發展。
文/依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