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這一決策,馬克思見了都得氣活過來

幾乎所有的中國人在小學都學過《南轅北轍》的故事,這個故事源自《戰國策》,說的是一個人想去南方的楚國,但是他卻駕車往北走。
好心人提醒他,說他方向搞反了,然而他根本聽不進去,還辯解說沒關係,自己的馬好車好路費多,車伕車技也熟練。最終他堅持己見,繼續往北走。
我們學課文時,都覺得這故事荒謬,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麼蠢的人。然而到了不惑之年,我們發現這個世界上南轅北轍的人不但有,而且很多,比如特朗普。
特朗普很清醒美國的問題所在,比如債臺高築,經濟脫實向虛,科技面臨挑戰。他的目標也很清晰,也就是麻嘎(MAGA),問題是他的方向搞反了,妥妥滴南轅北轍。
正常一點的操作,債臺高築,那必然應該勒緊褲腰帶開源節流。經濟脫實向虛,科技面臨挑戰,那就更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擁抱第四次科技革命,進而提高美國核心競爭力。

然而他的做法卻令人瞠目結舌。他推出的大漂亮法案不但沒有開源節流,反而要大規模給資本家減稅,大規模提升軍費開支;不但沒有擁抱第四次科技革命,反而去發展傳統能源了。
馬克思要是知道了,都得氣活過來。兩百年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們竟然還沒搞懂。
美國為什麼會這樣?道理很簡單,美國的政策,已經被既得利益集團綁架了。共和黨的背後,是石油利益集團,是軍火利益集團,特朗普作為他們的代言人,當然要照顧他們的利益。
這一點有點像一百年前的英國,一百多年前第二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然而當美國和德國拼命搞燃油車和電力機車的時候,英國抱著蒸汽機車不肯鬆手。
1936年,人家德國、美國都開始用柴油和電力機車甚至磁懸浮了,英國人還在刷蒸汽機車的速度,竟然刷出了驚人的202.6公里的時速。
歷史正在驚人地重現。中國人正在拼命搞新能源汽車的時候,大漂亮仍然抱著自己的燃油車不肯撒手,像極了當年抱著蒸汽機不肯丟的英國。
科技革命也是革命,科技革命革的是舊產業、舊生產力、舊生產關係的命。道理很簡單,蒸汽火車出現了,馬車運輸就被淘汰了;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出現了,蒸汽機車就被淘汰了。
燃油汽車雖然不會被完全淘汰,但大部分市場份額會被新能源汽車所佔領。這是大勢所趨,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雖然這個過程很無情,很多傳統車企面臨生死挑戰。
中國也有大量的傳統車企,中國也有大量的傳統燃油車就業人員,也有大量燃油車配套產業,但中國還是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主動擁抱新質生產力。
為什麼我們選擇這樣做?第一,這是中國近代以來慘痛經歷換來的經驗教訓所要求的;第二,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要求的;第三,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要求的。
近代史上最慘痛的教訓就是——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我們痴迷於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改革一切落後於時代的生產關係,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革命。
第二,厚重的中國歷史,是我們思想和智慧的源泉。我們常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那是因為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像太陽一樣璀璨。我們的錯題本和好題本足夠厚,以至於遇到什麼難題都能找到原型。
秦國正是因為積極擁抱改革,大力發展生產,大力調整生產關係,才實現了富國強兵,為嬴政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漢初的休養生息和漢武帝的開疆擴土也是一樣。
中國自古以來對既得利益集團都比較警惕。中國歷史上,商人階層從未主導政治程序,近當代史上也沒有資本壟斷國家政治的情況,這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有著鮮明的不同。
第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已經深入人心了,尤其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會反作用於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既然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我們當然要大力發展生產力,當然要改革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既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當然要不斷發展壯大社會主義事業的經濟基礎。
由此可見,中國近代以來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動著中國的革命、建設與發展。
光有傳統文化和近代的慘痛教訓是不行的,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太平天國,亦或是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還是新文化運動,都無法解決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光有馬克思主義也不行,王明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教條,給中國革命帶來了重大挫折。而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
說一千道一萬卡爾馬克思提供的是基本原理,而不是僵死的教條,我們需要活學活用。如果馬克思主義最初來到中國時是一棵種子,還需要文化的土壤以及實踐的精心培育,才能生根發芽,才能發展壯大,最終長成碩果累累的參天大樹。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愛學習、愛總結、愛創新的政黨,有著高度的文化自覺。當認識到需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時候,便誕生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指導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中創造性地提出了,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命題,這就是“第二個結合”。
7月1日,我們迎來了第104個建黨節。這一天,國家民委的潘岳部長,為國家民委系統黨員幹部講黨課。
這堂黨課非常深刻,大家可以去關注一下。而在建黨節當天上這堂黨課,其良苦用心和深刻意義大家可以使勁兒揣摩。

潘岳部長在黨課上指出,要用好“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這一法寶,來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他在黨課上指出,五個共同”(共同開拓疆域、共同締造國家、共同書寫歷史、共同創造文化、共同培育精神)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
堅持這一史觀,就是要讓大家明白: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起寫的”,文化是“一起創的”,未來也必將“一起闖”。這種史觀引領,為鑄牢工作指明瞭正確方向。
潘岳還指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治理經驗,可為全球多民族國家提供中國智慧。例如,“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為處理文明差異提供了方案;“天下大同”的價值追求,為應對全球分裂提供了思路。
潘岳強調:當我們在鑄牢實踐中講好“兩個共同體”故事,既能讓世界看到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智慧,也能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這種“內外聯動”的視野,讓鑄牢工作超越了國內範疇,具有了更宏大的世界意義。
受此啟發,我自己也作了一些思考。當前,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什麼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認為就是世界格局從“西風壓倒東風”,到“東風壓倒西風”的過渡階段。
以前,我們在摸著石頭過河,包括摸著毛熊過河,也包括摸著鷹醬過河。但是現在,我們逐漸衝到了世界前列,無人可摸了。我們以後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摸索。
華為也曾經面臨類似的困擾,落後時一門心思往前衝就行了,但衝到第一之後,真正的危機才剛剛到來,這時更容易迷失方向。正如同任正非所說:要做到世界第一,理論上要有所突破。
科技領域如此,政治領域也是如此。當我們無美帝可摸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理論引領。在這種大背景下,“第二個結合”橫空出世,為我們的實踐提供導航。
“第二個結合”,有助於我們理解“大一統”國家制度。中華文明上五千年和下五千年連綿不絕,充滿了生命力,根子就在於大一統。
一部中國史就是中華民族不斷追求大一統、鞏固大一統、發展大一統的歷史。哪個帝王要是不追求大一統,會被定在歷史恥辱柱上的。
南宋直至滅亡,法定首都一直都是汴京,臨安的法定地位只是行在(皇帝巡行的臨時住所)。臨安也有臨時安置的意思,說明南宋在政治姿態上還是要克復中原。
也正因為偏安一隅,南宋的諸位皇帝被罵了千餘年。南宋詩人林升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千古流傳。
千百年來,大一統作為“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劃下了分裂不可為、統一不可違的政治底線。大一統,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根基。
誰要是敢分裂中國,誰就是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叛徒,誰就是中華民族全民族的敵人。中國共產黨,也把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當作自己三大歷史任務之一,並寫入了黨章。
“第二個結合”,也將引領我們去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民族引領了人類數千年,只是在近代由於閉關鎖國而落伍了。現在我們又重回巔峰,繼續引領世界,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
“第二個結合”,還為解決民族問題拓展了正確道路。中華文明上五千年和下五千年連綿不絕,充滿了生命力,在於其強大的包容性和整合力。
當今世界各國面臨很多內部問題,美國的種族對立,印度的種姓制度、民族矛盾和教派衝突;歐洲白人和外來移民的矛盾日益尖銳;民族和教派林立的中東更是一鍋粥。
“第二個結合”啟發我們,可以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去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我們發現古人有很多好的思想,好的辦法供我們借鑑。
比如孔子的“修德來遠”、孟子的“用夏變夷”奠定其教化融合的基調。孔子還首倡了“有教無類理念,透過以文化人”也就是教育,來消解族群隔閡,實現天下歸心
諸葛丞相南征時跟佤族祖先達成了誓約,自此佤族人民鎮守祖國南大門兩千年。唐太宗對歸降的十萬突厥人採取“赦其死亡,授之生業,教之禮儀”的策略,使他們全部融入華夏。
總之,一部中華史,就是中華民族不斷追求大一統、鞏固大一統、發展大一統的歷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兩個結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不斷蒸蒸日上的思想動力源。中華民族將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去創造新時代的輝煌。
~~~~~~~~~~~
草原鈣黃金!鈣含量是牛奶的3倍!
每天幾片壯筋骨,全家都愛吃!
草原晨曲烤奶皮158g/盒
高鈣高蛋白 營養好吸收
2盒只要59.9元,買5盒再送1盒!
僅需145.9元,平均一盒不到¥25
比旗艦店的還要划算很多!
點選小程式下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