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古原
來源:古老闆
文章已獲授權
俄烏戰爭的成因,當然有很多。
他是一個無數因素交織在一起的戰爭,但今天,我想用奧派經濟學家米塞斯的觀點,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這場戰爭。分析原因所在。
文章很長,雖然我簡化敘述了,但還是長達13000字。有耐心看的就看吧。

你看,烏克蘭的情況是不是如此?
我們先不談烏克蘭,我們根據這張圖的形勢,來找一下,歷史上歐洲有多少次這種衝突。
最知名的就是蘇臺德衝突,這場衝突讓德國兵不血刃拿下了蘇臺德地區。也有很多人將蘇臺德事件,比作是今天的俄烏戰爭的結局。
你看,與烏克蘭的俄族人是不是很像?
這與烏東與克里米亞最終找上強權普京有何區別呢?
這個黨就非常類似於烏克蘭的地區黨,主要受到烏東和克里米亞人的支援,他們親俄,但不接受俄羅斯政權,他們還是希望在烏克蘭獲得自己的正常地位。
捷克當局其實一開始不怕,甚至動員了百萬軍隊準備對抗,但英法政府與捷克政府是盟友,有互助協議(類北約),他們堅持反對,怕自己拖入戰火,最後逼捷克政府妥協。

接下來談波黑戰爭。
南聯盟的主體民族是塞爾維亞族,佔比39%。雖然不是絕對優勢地位,但在南聯盟聯邦中,塞族人就是最為主要的官員和管理者。
這就相當於前蘇聯中俄羅斯民族的地位。
也就是在波黑這個國家內,塞族人要成立一個獨立共和國。
緊接著南聯盟成立了,塞族與黑山成立了南聯盟。他們就變成了俄羅斯,就支援波黑的塞族與波黑境內的克羅埃西亞族和波族人幹。
送到了大量原波黑籍的塞族軍隊,包括大量的軍備。這就相當於俄羅斯支援烏東分離主義分子。
於是克羅埃西亞的主體民族克族又不同意,開始攻擊當地自治區域。
而這個自治區只是塞族佔主體,還有不少克族也住在這裡呢,於是原來的鄰居,也拿起武器,開始相到屠殺。
接下來,塞族為主體的南聯盟又加入戰爭,和克族軍隊又打起來了。
科索沃民眾則組織起解放軍,進行反抗。
這當然也是前幾次慘烈戰爭給民眾們帶來的教訓,何必呢?
這個就畫不了圖了,因為太複雜了。
在整個南聯盟解體的過程中,俄羅斯也扮演了一個支援塞爾維亞政權的角度,與北約形成了某一種對抗。
我們接著講另一個地區的類似故事。
這是匈牙利與羅馬尼亞的故事。
後來二者全部納入蘇聯陣營,消停了不少。
現在你明白了,歐爾班為什麼不怎麼支援歐盟支援烏克蘭,反覆投反對票了吧,因為匈牙利也有可能成為第二個俄羅斯。
接下來要說的是捷克斯洛伐克。
這時,斯洛伐克人感覺到自己是少數派,被捷克人欺壓。
那麼,分開後,民族矛盾消失了嗎?沒有。
因為斯洛伐克境內,又有匈牙利族。
最後要來談烏克蘭了。
晚點談現狀,談一下歷史吧。
不久後二戰爆發,東部波蘭歸了蘇聯,不久後又被納粹佔領。
那要怎麼做到,把波蘭人趕走嘛。
這個相互驅逐的過程,伴隨著大量的殺戮。
最後,我儘可能用最簡單的方式用同一視角,看一下俄烏戰爭的演進吧。否則文章太長了。
這個你要理解蒙古的仇華,甚至理解韓國與越南這些原屬中華帝國僕從國的人的觀念,就可以理解了。
比如計劃經濟的災難,不能變成是種族仇殺,這就轉化成為民族矛盾了。
最為嚴重的就是語言問題。
但烏克蘭並非純粹的烏克蘭族的國家,還有百分之二十幾的俄族人口,這種規定的不斷升級,就逐步催生出地方分離主義,前期還與蘇德臺一樣,只是渴望自治,但逐步在升級。
亞努科維奇上臺後,作為中間派,賦予地方州自由選擇官方語言的權力,由此緩解了民族矛盾,但在其非正常手段被趕下臺後,烏最高議會馬上釋出條例,收回地方州官方語言的自治權利。
由此給予普京機會,在這些事件發生後,克里米亞就被俄羅斯佔領,並宣佈獨立,最後加入俄羅斯。
由此爆發了長達八年的頓巴斯戰爭。
在各國的調停下,簽訂了兩份明斯克協議,條件是烏中央政府放棄語言法案,允許兩地自治,但俄烏兩方都指責對方不守協議,戰爭從未停止過。
這些,不是俄烏戰爭的全部歸因,因為原因很多,有俄羅斯的帝國主義,有北約問題,有經濟協議問題,有長期爭論的輸油管道問題,出海口問題、冷戰因素等等。
我只是從民族問題的角度給大家一個新的維度。
為什麼這些問題在十八世紀幾乎是不存在的,不同語言民族的人,他們生活在一起,雖然也有矛盾,但很難發生什麼民族戰爭,大部分歐洲戰爭還屬於帝國爭霸戰,而不是民族戰爭。
這個問題,米塞斯為此專門寫過一本書,那就是民族與國家。
我大致總結一下其核心觀點:
在十八世紀及之前,受過教育的普通人極少,他們很容易被同化,或學習新的語言,新的宗教,民族這一觀念在他們心裡並不強大。
因此消滅語言,就是消滅民族。歐洲各個民族衝突中都伴隨著多數民族對少數民族語言的消滅現象,這自然會激起受過更多教育的當代民族群體的反抗。
答案是現代民主制度。
你看,米塞斯的結論是什麼?多語言民族混居地,無法實施民主原則。
要麼是極少數,那就接受被同化,只要人口比例比較高,那就有團結起來搞事的可能性,那怎麼辦?只能分開過。
我要用我的觀點補充一下,正如捷克與斯洛伐克問題一樣,蘇聯治下的少數民族管理理念,反而是給予少數民族經濟上的特權,讓經濟上佔優勢的多數民族去補貼更貧困的少數民族。
在蘇聯時期,蘇共甚至是要求烏克蘭幹部說烏語,以宣傳各民族平等的觀念,並且將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還反覆將烏克蘭族定義為蘇聯的主體民族之一,在中央都按比例給烏克蘭籍人留有職位。
捷克主動提出來要分離,不就是這種情緒嗎?
我再補充第二點,這些民族戰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民主權理論下,共和制觀念下,領土不可分割這一原則帶來的影響。
我再補充第三點,那為什麼南聯盟、匈牙利,俄羅斯、二戰前的德國,都這麼熱衷於管國外的本民族的事務呢?
如果你理解了以上現象,你再去看世界上的各種衝突,包括圍繞著俄羅斯周邊的與原加盟共和國的各種衝突,你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即使是地方方言,也容易帶來這個問題,比如粵語版的周星弛電影,與普通話版的,對於粵語區的人來說,就多了很多笑點,你不懂粵語,就看不懂全部的笑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