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船舶製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挑戰:碳定價與ESG視角

作者 | 方琦 葛源方 王正成 錢立華 魯政委
船舶製造,碳定價,ESG
本文基於碳定價與ESG兩個視角探討船舶製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挑戰。
碳定價機制方面,制定針對航運業的碳定價機制已成為全球趨勢。國際海事組織(IMO)將構建全球航運溫室氣體排放定價機制,最早將於2025年之前就具體措施達成協議;歐盟碳市場(EU ETS)已於2024年起正式擴充套件至航運業,擁有起點或終點屬於歐盟港口航線的船東將面臨合規義務;中國上海地方試點碳市場已覆蓋航運企業。
目前國內外碳定價機制主要針對航運企業而非船舶製造企業,基於行業特性,汽車製造企業的積分交易制度難以複製至船舶製造業。
儘管直接受碳定價機制影響的主要為航運業,但也將進一步傳導至船舶製造業。碳定價機制主要基於船舶在航行中產生的溫室氣排放量對船東征收一定費用,從而直接增加船東運營成本。作為應對,短期來看,部分船東透過降速航行減少碳排放,帶來供給缺口,進而推動節能型船舶需求的增加。長期來看,LNG、甲醇、氨、氫等替代燃料船舶更替需求將增加。目前,中國綠色動力船舶市場份額全球領先,中船集團承擔我國近八成替代燃料船訂單,在全球碳定價機制推升替代燃料船舶需求背景下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ESG方面,我國央企ESG體系建設要求不斷強化,國內外ESG資訊披露監管也在加速推進,以中船集團為代表的船舶製造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ESG合規挑戰,提升ESG治理能力、ESG風險管理能力以及ESG資訊披露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另一方面,氣候變化作為全球ESG監管趨勢下最受關注的議題,綠色轉型步伐較快的船舶製造企業也將迎來ESG發展機遇。
本文作者: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