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韓國、芬蘭和波蘭三國教育後,她寫下了雞娃的真相….


許多被應試教育“荼毒”過的中產家長,在教育下一代時候,常會把其當成洪水猛獸,認為過於嚴苛、系統化的學業,會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然而,應試教育真有那麼糟糕嗎? 在深度調研了韓國、芬蘭和波蘭等採用不同教育模式,卻取得了教育成功的國家後,美國調查記者Amanda Ripley有了顛覆常識的發現:相較於天天喊著批判性思維的美國式教育,社會對嚴格教育的共識,反倒培養出了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
文 |卷卷兔
From 穀雨星球
微訊號:guyujihua2021

01.
創造力被扼殺?
故事要先從PISA測試說起。
2000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啟動一項全球範圍裡考量青少年在數學、閱讀、邏輯思維、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考試——PISA測試,每三年一測。
這些年來,PISA測試的結果無一不令美國的教育者痛心:
美國學生在PISA測試中表現並不突出,甚至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其中科學排第13名,數學第18名,閱讀第37名。
■中國排名第一,新加坡第二,中國澳門和中國香港位居第三和第四。
很多人可能會想,這個測試是不是很應試,「考試機器」亞洲人能贏不是很正常嗎?
作者Amanda也想到了,於是她聯絡了PISA官方,並進行了測試。她發現,在測試中,在測試中,無需背公式,只有深思熟慮、巧思妙想,結合生活實際思考,才能給出絕大多數題目的答案。對於考察主觀觀點的題目,僅是滿分答案的版本就有10個,還有些題目並沒有正確答案。 
它要求無論學生要成為工程師還是律師,你都必須學會如何思考。 
下圖是PISA測試中的一道數學樣題,考察的學生對於真實世界中分析問題的能力。
閱讀題也模擬日常生活:某家公司貼出的流感疫苗注射通知,設計師Fiona希望宣傳頁風格平易近人且帶有鼓勵性,你覺得她做到了嗎?大部分科學題目關注的也都是是日常可能會用到的生活科學。

■PISA測試中的數學樣題
“這些題目一點也不應試,而是考察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以及其他“應試教育”都沒有兼顧到的能力。”
在Amanda看來,PISA就像一張藏寶圖,藏著哪些國家培養了更有思考力的孩子的秘密。
她對多年PISA成績做了總結,她發現了最成功或排名提升最快的國家可分為3種類型:
  1. 像芬蘭這樣的烏托邦型——教育機制完全建立在相信孩子在沒有過度競爭或沒有父母過多幹預的情況下,也能獲得較高層次的邏輯思維能力;
  2. 像韓國這樣的高壓型——孩子們面臨的學習壓力過大,在學習上“用力過猛”,政府甚至已經下達了學習宵禁令,試圖緩解這一緊張局面;
  3. 像波蘭這樣的“破繭成蝶”型——波蘭貧困孩子的比例與美國旗鼓相當,但孩子們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有顯著增長。 
■來源:Ludger Woessmann和Eric Hanushek的著作《國家的知識資本》。
或許有家長說,成績好可能並不代表什麼,比如排名第一的中國,東西部、省市村鎮,甚至同一個學區裡學校都有較大的學術表現差,北上廣和蘇州學生的水平無法代表中西部以及鄉村學生的水平。
PISA發言人安德烈亞思·施萊歇爾也說道,在中國12個省市進行了PISA測試後,有兩個發現可以打消中國家長的疑慮:
即使貧困的城鎮農村地區,學生的成績也已經非常接近PISA測試參與國家的平均水平;
無論在死記硬背型別,還是考察思維能力的測試中,中國學生都獲得了更好的成績。 
也就說,或許PISA證實了大多數學生的創造力在應試教育中也並未得到扼殺。
那麼,為什麼號稱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美國教育,在多次PISA考試中,為什麼反而都不如被公認為「學習機器」的亞洲孩子呢?不如看起來推崇「快樂教育」的芬蘭孩子呢? 甚至不如教育經費遠不如美國的波蘭呢?
■PISA測試後,OECD又推出了新的「情商測試」,旨在考查學生的社會性人格,中國學生表現仍然非常亮眼。

02.
你為什麼在乎?
於是,Amanda跟隨三名美國交換生,去往PISA測試表現優異的芬蘭、韓國、波蘭探訪,還真發現了一個培養聰明的孩子的神秘等式:
儘管國家之間存在種種差異,但在這些國家裡,不管家長還是老師,他們都將教育視為一項比運動或自尊更重要的東西——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長,乃至學生都在維護著“教育至關重要”這個共識。
■韓國學生在高考前的祈禱
哪怕在快樂教育的芬蘭,全民對於教育的推崇也是至高無上的。
這裡對於教育的嚴格不僅是對於學業表現的嚴格,還有對於「教育」這件事的尊重和看重。在芬蘭,想要成為一名老師,先要被8所聲譽卓著的師範院校的其中之一錄取:「師範專業對學生的選拔難度與麻省理工學院的選拔標準不相上下。」
幾乎所有新入職的芬蘭教師,高中時的成績排名都位列全校前三分之一。
來自美國的交換生剛到芬蘭時候很詫異,為什麼你們這麼在乎?漸漸地,她找到了原因:

“芬蘭學校培養了學生對學校和教師的尊重。可能部分原因是教師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經受了最為嚴格的學術考驗。學生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老師有多麼優秀。”

這種嚴肅的態度,潛移默化影響了教育的每一部分,包括社會對待學校,對待老師的態度,從而影響學生對於知識習得的態度。
學校不僅課程設定更系統、教學重點更突出,師範院校更嚴謹、入學考試難度更大,家長和學生對老師更為尊重。即使在家吃飯時談到這個話題,人們也會變得嚴肅起來。
彷彿與教育相關的一切,都需嚴肅對待。
在這樣成長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從不會忽視一個一個至關重要的事實,在學校裡掌握必要的知識,才應該是重中之重。
而在美國,對於教育的重視度並不高,不僅當老師的門檻不高,還如同一位美國學生所說,美國孩子不努力學習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必要這樣做:“美國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不高。”
在Amanda看來,像美國孩子數學成績平庸,甚至家境優越的孩子也無一例外的原因,大機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大大被低估。
40%的4年級美國學生認為數學過於淺顯,到八年級,其他大多數國家的同齡人開始學習代數的時候,70%美國學校沒有開設代數課。只有不到一半的高中畢業生,能夠達到繼續學習大學數學課程的水平。
這源自社會並不「在乎」。
根據2009年的一項調查,

大多數美國家長都認為,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比數學和科學技能更重要,所以他們忽視了數學的學習,甚至會過早的放棄數學。

然而,研究表明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表現,預示著他的未來。
掌握了這門邏輯語言,能幫助孩子培養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等更高層次的思維方法,在人工智慧時代,更能學會在錯綜複雜的社會問題中解決高階問題。
■收錄了700多種職業的測試網站,可以試試你的工作會被AI取代嗎?

在某種意義上,我覺得這揭示了部分推崇快樂教育的國際化學校矛盾。
家長、老師對孩子缺乏高要求、高期待,學習任務相對簡單,生怕孩子創造力被扼殺。學生自己也受到“不需要太過努力”的暗示,把應試教育等同於洪水猛獸,殊不知這可能讓孩子付出了高昂代價——

他們不僅在成績上表現平庸,甚至過早地對學習失去興趣。

03.
教育的邊界?
當然,嚴格教育一定有著其弊端。PISA測試發現來自東亞國家的學生學習效率很低,也就是說,學生需要花費多得多的時間,甚至犧牲心靈健康才能獲得同樣的結果。
拿與中國高考文化最相似的韓國舉例。 
在這裡,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可以被簡化為分數。為了踩上這座窄得不能再窄的獨木橋,就只能拼盡全力搞教育軍備競賽,甚至到了需要政府限制補習機構上課時間的地步。韓國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到底在快樂教育和嚴格教育之間,有沒有一個激發孩子內驅力卻又不會過度內卷的邊界呢?
Amanda發現,家庭對教育的態度,在更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對於學習的看法,對孩子而言,父母在家裡做了什麼似乎比父母在學校做了什麼更為重要。
根據調查,她將家長型別分為了四類:
  1. 專制型父母——嚴格的訓導者,“我怎麼說,你就得怎麼做”,嚴格讓孩子根據自己想法來執行,非常強勢,總是在訓斥和不滿意;
  2. 寬容型父母——小心翼翼保護孩子,把孩子當做嬌嫩的花朵,擔心孩子不高興,也更喜歡和孩子做朋友,擔心嚴格教育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3. 疏忽型父母——完全放手,孩子感受不到關懷;
  4. 權威型父母——專制與寬容並存。與孩子相處融洽,也會給孩子探索自由,讓孩子經歷坎坷、做出自己的選擇,同時,他們原則性強,界限明確,在某些事情上孩子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簡單來說,專制型父母就像是訓導師,寬容型父母像是啦啦隊隊長,權威性父母則像是教練。
■圖片來自2012年PISA報告。

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在專制型和寬容型中找到一個平衡,成為權威型父母。

權威型父母關注孩子成長,在乎孩子前途,要求期待高,並給孩子持續、嚴格的訓練。同時又真心實意關愛孩子,積極給予真實的鼓勵,從孩子天賦出發,敢於等孩子獨立之後逐步學會放手,允許他們犯錯。
研究人員Jelani Mandara對4754名美國青少年和父母做了研究,結果發現: 
權威型父母培養出的孩子,一般有更高的學術成就,患抑鬱症的人數更少,很少有攻擊性行為、叛逆行為和其他反社會行為,孩子的抗挫力、自控力、忍耐力也較高。
就像我們曾經採訪過的哈佛媽媽所說:精心的散養
  • 做引航員,方向盤得在孩子手裡;
  • 做戰友,要比孩子更能堅持;
  • 做好後勤,一定要提供情緒支援。
好訊息是,一旦家長知道,自己所做之事會對孩子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那麼每位父母都能將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 
以上研究、證據,至少都已經說明一個事實:
應試教育確實除弊革新刻不容緩,但也不應一併抹殺它對精神力量的磨鍊、艱苦素質的鍛造,和實實在在對成績的提升。 
其背後的嚴格教育、全民重視和強大驅動,都是糟粕中的精華、是不應被摒棄的精神核心。
無論走應試教育還是國際教育,都是個人選擇。但是走國際教育路線的家長,不要忘記嚴格的力量;逃脫不了高考命運的學生家長,也無需過度焦慮於應試教育的“殘害”。 
做權威型父母,我們就有在烏雲外發現金邊的能力。
本文來自:穀雨星球(ID:guyujihua2021),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