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方也
轉載:方也的空間

正文
沉寂已久的虎媽Amy Chua重出江湖了,最近接受了The Free Press的採訪,作為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Amy Chua是個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上的爭議人物。
她在《虎媽戰歌》中推崇嚴苛的“中式教育”,被指責為虐待兒童。又在《三重包裹》中大膽丟擲了種族優越論,指出包括華人、猶太人在內的8個文化族群比其它群體更加優秀,被批評為種族主義。
2018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Brett Kavanaugh被指控性侵,虎媽竟然在《The Wall Street Journal》發文力挺,被媒體指責為“無恥的行徑”。疫情期間,虎媽不顧禁令,在家中舉辦私人Party,帶學生在家中飲酒,最終導致被耶魯大學停職。
如今她不僅出現在川普的就職典禮上,而且還恢復了耶魯大學的教學工作。
接受訪問的Amy Chua抑制不住的興奮,大談她過往所經歷的種種風波,並且又一次闡述了她在《虎媽戰歌》中所推廣的“中式教育”。

根據美國媒體的分析,Amy Chua被解禁,除了現任副總統萬斯是她的學生之外,還有一層原因是美國人開始反思美國的教育理念和體系,認為應當從中國的教育中獲得一些經驗,亞裔虎媽也許並沒有那麼糟糕。
美國人反思教育的背後是對人工智慧人才後繼乏力的不安,DeepSeek讓矽谷震驚不已,中國人工智慧團隊已經不再侷限於模仿,而是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這種突破直接動搖了美國人工智慧的核心基礎,會進一步影響美國長久以來對AI領域的主導權。
更讓美國人扎心的是,中國有龐大的STEM教育體系,培養出全世界最好和最強大的工程師群體,而且中國已經成為人工智慧人才的最大產出國。
中國每年培養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畢業生數量是全球最多的,2020 年,中國STEM畢業生數量是美國的四倍多,從硬體到軟體,從基礎設施到應用端,中國的工程師數量和質量堪稱全球之最。
根據芝加哥研究中國的研究小組 MacroPolo 的研究,特別是在人工智慧領域,自 2018 年以來,中國增加了 2,300 多個本科課程。到 2022 年,全球近一半頂尖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來自中國本科院校,而來自美國本科院校的研究人員比例僅為 18% 左右。
雖然目前美國擁有全球60%的頂尖人工智慧人才,仍然是全球人工智慧中心地位,但是美國嚴重依賴外來人才,尤其是來自中國的人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中國人工智慧的研究員Matt Sheehan 表示,中國出生的研究人員對美國人工智慧競爭力至關重要。
讓美國更為擔心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人才在中國工作,留在美國的正在減少,美國在人工智慧的領先地位有下滑趨勢,而中國的實力正在不斷上升,這種變化讓美國對自己的科技優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慮。
在這樣嚴峻的現實面前,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美國學生的數學一直很差,並且還呈現出不斷下滑的趨勢,2022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只有26%的八年級學生精通數學,國際學生評估專案(PISA)數學測試中,美國學生的得分低於全球其他36 個教育體系的學生。
進入大學後,很多美國學生連基本的微積分都覺得很困難,這直接影響了美國本土理工科人才培養,美國人數學成績差已經對美國的全球經濟競爭力和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
川普對美國公立教育體系極其不滿,認為美國教育不如中國教育,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要撤掉教育部,並且在公立學校中引入競爭機制,讓家長們自由擇校。

去年底共和黨內關於H-1B簽證的分歧引發爭論的時候,印裔生物技術企業家、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Vivek Ramaswamy則是直言不諱地批評美國的教育文化和理念,他認為美國頂級科技公司之所以聘請外國出生的工程師,而不是本土美國人,是因為美國文化長期以來一直崇尚平庸而非卓越,因而無法培養出大批優秀的工程師。
Vivek Ramaswamy認為美國人的崇尚平庸的文化從童年就開始了,他列舉了美國兒童喜歡的情景喜劇,諸如《救命下課鈴》和《男孩成長記》中,受歡迎的角色都不是聰明優秀的孩子。而美國年輕人喜歡的《老友記》裡面的角色,也都是“懶惰”和“平庸”的狀態。
Vivek Ramaswamy呼籲美國應該徹底改變這種“平庸”文化,如果一種文化崇尚舞會皇后而非數學奧林匹克冠軍,崇尚運動員而非優秀畢業生代表,那麼這種文化不會培養出最好的工程師。
Vivek Ramaswamy給美國人開出的藥方是虎媽式教育,建議美國人學習亞裔家庭的教育理念,用嚴格的教育培養出勤奮、成績優異的子女。他奉勸美國家長應當重視學業,讓孩子多上些數學輔導課,少參加派對;多參加科學競賽,少看動畫片。
這一翻言論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引發了劇烈的反響,也深深地刺痛了驕傲的美國人,各種批評如同暴風雨般襲來,Vivek Ramaswamy被指責為“對美國文化的侮辱” ,“叛國行為”和“赤裸裸的種族怨恨”。
在美國人眼裡,虎媽式教育是一種專制和壓抑的教育方式,不僅導致兒童抑鬱和焦慮,而且會扼殺創造力和冒險精神,他們認為虎媽培養的亞裔二代都是不擅長創新的平庸工程師。而美國教育鼓勵學生追求自己的激情,由此產生了最偉大的發明家、藝術家和企業家,這些人恰恰成就了美國的繁榮和全球領先地位。
不過,跟當年《虎媽戰歌》出版時的滿世界批評不同,這次也有不少人開始持贊同Vivek Ramaswamy的觀點。
Elon Musk支援Vivek Ramaswamy的觀點,他在推特上寫道:“在美國,超級天才工程師和超級積極進取的人太少了。”他宣稱他的公司會在全球範圍內招募頂尖人才,優秀是招聘的首要標準。
曼哈頓研究所智庫的政策分析師 Neetu Arnold在《今日美國》撰文,認為Vivek Ramaswamy是對的,美國人不應該懼怕虎媽式教育,美國需要更多的“虎媽”,否則美國的競爭優勢將不復存在。
Neetu Arnold建議美國家長吸取虎媽式教育優點,將虎媽教育美國化。
首先,美國學生普遍缺乏進取心,美國父母需要提高對孩子的期望。
亞裔虎媽經常被批評為對孩子要求過高,但是,就是因為父母有對孩子有高期望,才會不斷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從而成就了一條穩妥的成功之路,亞裔二代是美國學歷和收入最高的族裔。
而美國教育文化長期以來缺少的是激勵,許多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是在虛度光陰,因為父母無論是學業還是其他方面,幾乎沒有任何明確的期望,他們長大成人後自然也是碌碌無為。
美國父母應當給與孩子更多的激勵,培養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並且有強大的動力和渴望去實現這些目標。
其次,美國學生過於重視體育,美國父母需要加強對學業的重視。
亞裔一直被看作是過於重視學業,但是,亞裔正是靠著注重學業,才能在美國獲得競爭優勢,亞裔孩子普遍成績優秀,很多人都能進入名校,並且獲得很好得工作和體面的生活。
相比之下,美國家長過於重視體育,忽略了學業。
美國家長願意孩子每天花幾個小時參加體育活動,願意孩子花費整個週末四處奔波去參加體育比賽,但是對於課後補習,數學、閱讀、拼字等學術競賽卻認為沒有必要,認為是額外地增加了孩子的負擔。
體育在美國教育中處於核心的地位,體育運動確實有著很大的教育價值,可以教會孩子們紀律、奉獻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但是,如果你想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名工程師,學術就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工程學就是遵循數學、物理、化學和邏輯的既定規則,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踏踏實實地學下來的,那些忙於體育活動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來專心學習。
對美國家長來說,需要轉變觀念,應該將學業和體育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校園裡的體育明星和學霸都是值得尊重和獎勵的。
Neetu Arnold在文章最後指出,美國教育的優勢在於支援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敢於冒險和創新的天才,如果將美國人的創造力和熱情加上虎媽教育中的進取心和學業成就,美國學生將會成為全球競爭中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從而也能讓美國人保持並擴大其相對於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優勢。
也許不久的將來,美國會變成 一個“虎媽”國家盛行的國家,美國學生也要開始卷學業了,他們也會去上課外補習班,花很多時間做功課,美國校園裡的學霸也越來越多,美國孩子更加雄心勃勃,名校競爭越來越激烈。
這真的是一個越來越卷的時代,當我們感嘆孩子們被繁重的學業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當我們的家長都在尋求或者規劃一條讓孩子更加輕鬆的學業之路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全世界都在卷。
美本早申資料大揭秘

翠鹿升學榜2025早申資料報告如何領取?
點選下方名片
關注“視角學社”公眾號,
後臺對話方塊傳送“資料報告”(不是評論區哦~)
獲得完整版報告領取方式!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掀起中西方教育論戰12年後,“虎媽“蔡美兒再談育兒經!她後悔了?
哈佛亞裔二代:告別虎爸虎媽,如果下一代失敗,我欣然接受
作者:方也,轉載:方也的空間,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