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眼鏡最新趨勢:更時尚、更人性化、價效比更高

智慧眼鏡市場正在快速崛起,競爭也日益激烈,與早期相比,智慧眼鏡行業已取得長足的進步。無論是谷歌眼鏡(Google Glass)顯眼的凸起,還是 Epson(愛普生公司)於2010年代初推出的 Moverio 笨重的鏡框和線纜,都已成為過去式,智慧眼鏡的造型變得更低調也更時尚,功能創新層出不窮的同時,也更加人性化。
今年1月的國際電子消費展 CES 上,多家智慧眼鏡製造商展示了最新的產品,Techsponential 的分析師 Avi Greengart 表示:“智慧可穿戴裝置層出不窮,越來越多都是戴臉上的。”
其中,美國科技巨頭 Meta(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母公司)與依視路陸遜梯卡集團合作,聯手後者旗下的太陽鏡品牌 Ray-Ban(雷朋)開發了智慧版的 RAY-BAN META GLASSES,去年的銷量超過了100萬副。
據 MarketsandMarkets 最近的一項研究,智慧眼鏡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增強現實技術、人工智慧和微型化技術的進步,這些技術正突破可穿戴裝置的界限。”
如今的智慧眼鏡都搭配了app,並且疊加了即時翻譯、GPS、照相等新功能。與此同時,將技術融入時尚鏡框需要“謹慎的”妥協而在設計款式上,智慧眼鏡開始向傳統眼鏡靠攏。
例如,RAY-BAN META GLASSES 擁有拍照、拍影片、播放音樂、提供視線內相關物體資訊的功能,但並不提供疊加影像的增強現實功能。來自 Meta 的 Robin Dyer 表示,之後的產品或搭載增強現實功能,但售價很可能會比現在高出一倍。
Meta 與依視路陸遜梯卡集團旗下另一運動眼鏡品牌 Oakley 也建立了合作關係,正在籌備新的智慧眼鏡 Supernova 2。這款裝置將把攝像頭放在鏡框中央,主要面向騎行者和其他運動愛好者,預計於2025年釋出。
此外,Meta 和 RAY-BAN 還合作法國設計師品牌 Coperni 達成合作,推出限量版眼鏡,全球限量3600副。
部分製造商,如 XReal,專注於增強現實技術,將智慧手機、電腦或遊戲機顯示屏投射到眼鏡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蘋果公司釋出的 Vision Pro 未能在市場引起轟動。
在增強現實眼鏡領域,最新的技術有助於擺脫笨重的頭盔,轉而回歸傳統的墨鏡款,即便仍需要藉助連線線配合裝置使用。例如 Meta 就計劃推出更輕便、更先進的 Orion AR 眼鏡 Artemis,這項裝置目前正處於測試期,預計最早於2027年上市。
Even Realities Halliday 等部分公司則選擇在功能上做減法,其正在開發與普通眼鏡高度相似的超薄眼鏡框,但只具備最基礎的智慧功能。Halliday 的 Carter Hou 表示:“如果我們想製造一副好的智慧眼鏡,首先必須製造一副酷的眼鏡。”
Even Realities 成立於2023年6月,總部位於深圳市,是堅果投影前高管王驍逸創立的 AR 眼鏡公司,主要從事 AR 眼鏡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Even Realities 的首款產品 Even Realities G1 提供筆記、翻譯、導航、提詞、通知以及AI功能應用。Even Realities 的 Tom Ouyang 表示:“我們去掉了揚聲器,去掉了攝像頭,眼鏡是給眼睛看的,不是給耳朵聽的。”
Halliday 的核心團隊來自於未目科技——美瞳品牌 moody 的母公司。moody 的創始人慈然是 Halliday 的創始人、執行長。
今年3月,Halliday 釋出了與 Gyges Labs 合作的智慧眼鏡,可在佩戴者視線的上角顯示文字。利用人工智慧,它可以在對話過程中建議回答,提供即時翻譯,還可以充當獨立的提詞器。售價489美元。
伴隨中國製造商的加入,售價也成為競爭的核心要素之一。谷歌眼鏡在2013年的售價高達1500美元,而如今智慧眼鏡的售價已經跟傳統高階眼鏡的靠攏。
Meta 的 James Nickerson 的指出,RAY-BAN META GLASSES 的起售價為300美元,僅比普通的 RAY-BAN 眼鏡高出50美元,還附贈“一個很酷的攝像頭”。加州智慧眼鏡創業公司 Vue 則把價格壓得更低,其帶有語音助手和音樂功能的基本款售價200美元。
|訊息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ETX Daily Up
|圖片來源:各品牌官網
|責任編輯:LeZhi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眼鏡相關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