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雞娃和炒股簡直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弟——追熱點、看漲跌、算盈虧,甚至被套牢後的期待反彈的心情都一模一樣!
本文作者:立正媽媽 ,國家人社部 高階兒童情商指導顧問,中國圖書館學會 兒童閱讀推廣人。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一年高考落下帷幕,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就在家長滿心期待地歡呼著終於“脫離苦海”時,一算雞娃總賬嚇一跳。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
難怪投資專家都把“教育支出”與“股票、房產、醫療、創業”並列,並稱為“破產五件套” 。

有父母更是後知後覺地發現——雞娃和炒股簡直是一對失散多年的雙胞胎。
共同特點就是,“跌宕起伏”“難以把控” 。
簡而言之就是,心塞、易賠。
雞娃如投資,盲目且瘋狂
雞娃和炒股一樣,本質都是風險控制。
無論是在育兒中大量投入教育資源,還是在炒股時精心研究、頻繁操作,背後都是人們對“收穫大於付出”的期待。
最初的最初,大家都抱有盲目的期待值。
認為自己家的娃“天賦異稟”,就如同認為自己炒股會有“運氣加持”。

先說說這“買入”環節。
股市裡新手最愛追漲殺跌,育兒市場也不遑多讓。
父母為孩子規劃路線的步步為營,恰似股民精心佈局的操盤策略。可惜,少了點理智,多了點狂熱。
網友們調侃,媽媽們的購物車堪稱育兒界的“納斯達克”,前一秒還在加購英語啟蒙影片,下一秒被“5歲孩子背完《唐詩三百首》”的影片刺激,立刻換成古詩詞燻聽APP+動畫教學課,堪比股市裡瘋狂的波段操作。
育兒圈的“賽道切換”也比A股還刺激:上個月流行程式設計啟蒙,這個月又開始卷少兒財商。爹媽就像個追漲殺跌的散戶,在各類育兒新風向中疲於奔命,不是在焦慮,就是在焦慮的路上。
當某思維訓練課廣告鋪天蓋地重刷眼球時,聽著銷售信誓旦旦拍胸脯——“學完這課程,孩子智商直接拉滿!” 爹媽立刻衝動跟風報課,滿倉投入,恰似股民瘋狂追漲熱門概念股,堅信興趣班、培訓班、學位房這些“優質資產”能帶來高額回報。卻忽略了同樣是炒股,有人賺得盆滿缽滿,有人賠得傾家蕩產,原因不在於買哪隻股票,而在於股民怎麼炒。
正如有些孩子看到數學題就兩眼發光,興致昂揚,但自家孩子對著課本就哈欠連天,每次上課就在草稿本畫小人,課後作業永遠都得追在屁股後面催著做。說好的大餅,人家啃完能長肉,自己家是一口沒吃著,倒把親孃的結節都要氣出來了。
這場景像極了道聽途說小道訊息,追高買入的股票卻一路跌停,只剩老父母在原地“割肉”退費,心疼得直抽抽。

再看“持倉”階段。
股民盯著大盤指數的眼神,和媽媽守著孩子作業的目光如出一轍。
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孩子考試分數上漲,父母就像股票突然漲停,走路都帶風,逢人就說。聽著眾人的誇讚,還要假裝謙虛一下—— “沒有沒有,孩子運氣好而已”。就如同在說“我瞎買的,誰知道買啥漲啥”般傲嬌。
一旦成績下滑,瞬間變成股票斷崖式下跌,抱著手機瘋狂搜索“孩子成績倒退怎麼辦”,各種補習方案在購物車裡堆成山,彷彿多報幾節課就能挽回頹勢。甚至偷偷給孩子的學習情況做了張曲線圖,看著那上上下下的波動,比看自家股票賬戶還揪心。
網上流傳著這樣的梗:考98分回家捱揍,是因為媽媽持倉成本是99分;考60分卻被獎勵,只因這次成功“止跌反彈”。

說到“資訊轟炸”,育兒圈和股市更是難分伯仲。
“要不要給孩子報奧數班?”
“報英語口語報哪家?”
“鋼琴幾歲開始學合適?”
“足球和籃球報哪個好?”
諮詢了無數過來人,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最後只能閉著眼睛瞎選。就像新手股民四處打聽所謂的內幕,盲目投資,反覆衡量是抄底新能源賽道,還是清倉傳統藍籌。
今天被“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洗腦,明天又被“快樂教育才是真諦”說服。這頭聽說“提前學很有必要”,一會兒又傳“超前學習損傷大腦”,看得人暈頭轉向。堪比股民在利好和利空訊息裡反覆徘徊的翻版。
育兒市場裡的各種“成功學”,更是家長眼中的“投資寶典”,如同股市中的“內幕訊息”。捧著這些秘籍,如同股民緊握“制勝法寶”,期待複製他人的輝煌。可往往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後,才發現孩子並非“潛力股”,自己倒成了被收割的“韭菜”,就像股民高位接盤,最終血本無歸。

最讓人無奈的是,不管是炒股還是雞娃,都充滿了不可控性。
有媽媽吐槽,給孩子報了七八個興趣班,結果孩子最愛蹲在小區看螞蟻搬家;列了各種學習計劃表,但孩子一個都不配合,啥計劃都白瞎;精心制定的遊學計劃,被孩子一句“媽媽,我想回酒店玩”徹底打亂。這感覺就像重倉的股票突然停牌,除了乾瞪眼,啥轍都沒有。
更離譜的是,這兩件事還特別容易讓人上頭。
股民總想著“再漲一點就出貨”,結果深陷其中;媽媽們也在“再努力一把,孩子就能逆襲”的幻想裡越陷越深。就像在玩俄羅斯方塊,孩子沒達標時,總覺得下一塊就能完美填補空缺,結果越堆越高,最後滿盤皆輸。輕則賠套學區房,重則搭上身心健康。
雞娃的過程,就像一場充滿風險的“槓桿遊戲”。為了所謂的美好未來,不惜透支精力、財力,為孩子的未來加註,期望能撬動更大的“收益”。然而,過度的壓力可能讓孩子不堪重負,如同股市中過度使用槓桿,一旦行情反轉,便會引發“爆倉”,不僅希望破滅,還可能傷及根本。

有時看到網上各種“雞娃過度,孩子抑鬱”的文章,就像看著“股市有風險,隨時當韭菜”的案例,也想過 “算了,健康快樂就好”,“算了,平常過日子就好”。
可一看到別人家孩子拿獎的訊息,就如同看到別人股市大賺般,又忍不住死灰復燃,蠢蠢欲動,重新制定“宏圖大計”,披甲上陣。
股民永遠睜眼瞎,補過的倉,虧過的本,轉身就看不見。
爹媽永遠最健忘,受過的氣,發過的誓,轉身就記不起。
悲哉!最後自己選的路,哭著也得走完。
炒股敗家,雞娃毀家,平常心才能持家
“新手最高調,老手最卑微!”
這話套在雞娃和炒股這兩件事上,一樣貼切。
剛進股市,躊躇壯志,高談闊論,高調曬單,彷彿財務自由指日可待!
剛開始雞娃,隨便考個100分,老師多誇一句,都覺得家有天才,未來可期!
但現實總會錘鍊每一個狂妄無知的人。
被多輪金融風暴重創過的老股民會低下高昂的頭顱,目標從財務自由直降到能解套放生,就謝天謝地。
而老母親,在經歷了“期望的學霸”到“現實的學渣”的落差,再面對青春期的頂心頂肺,叛逆難忍,早已將目標一降再降。成績不敢要求數一數二,能有個中不溜就滿足,學校不敢再奢望清華北大,有個本科就燒高香,未來不求光宗耀祖,只求“少氣爹媽,別啃老”。
畢竟,炒股失敗,最多是敗家。
雞娃失敗,分分鐘毀了孩子,毀了家。

要說炒股和雞娃有什麼區別?
那就是炒股可以壯士斷臂,割肉止損,清倉銷號,一了百了。
但自己親生的娃,壓根找不到接盤俠。除了打碎牙往肚子裡咽,就只剩下咬緊牙關繼續扛了。
為愛發電的大股東,一輩子註定被套牢了。
其實,父母在育兒賽道上的焦灼與股民緊盯大盤時的忐忑,本質都是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要想在這場育兒投資的汪洋中,駛得萬年船,最好的風帆就是——平常心。
要說雞娃高手和炒股高手真正的厲害之處,並不在於誰的資源多,誰的訊息快,而是在於見招拆招,適時調整的能力。接受股市日復一日的跌宕起伏中,接納孩子如K線般上躥下跳的狀態,大策略不變,小步驟不斷調整。
炒股就像培育樹苗,急著追漲殺跌只會讓根系在焦慮中蜷曲,而真正的平常心是懂得——
孩子初學握筆寫字時歪扭的筆畫,就像新股上市初期的震盪走勢,不必盯著分時圖般緊揪每一次失誤;
孩子背古詩時磕磕絆絆的語調,恰似股市突然的小幅跳水,無需為短暫的卡頓過度擔憂;
孩子考試時失誤的成績單,猶如股票遭遇的小幅度回撤,不必因偶然的失誤而焦慮不安;
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時好時壞,就像股票橫盤時的反覆波動,不必如看盤般時刻緊繃神經。
正如長線持股者會忽略每日K線的起伏,雞娃路上的平常心,是把目光從“必須漲停”的執念裡抽離,合理控制倉位,進可攻,退可守。
炒股專家常說,放長線釣大魚。
育兒專家常說,靜待花開。
本質上都是撫平焦慮,喚你要耐心。

當我們每日在雞娃和躺平之間反覆橫跳時,多看看孩子在草稿本上畫的一家三口的火柴人,上面歪歪扭扭寫著新學的詞“Family”單詞,聽聽他天馬行空描繪想象中的“未來之家”時的期待,還有每一次見到自己,都會迫不及待張開雙手撲到懷裡的喜悅—— 這可比股票賬戶裡起伏的資料圖,成績單上大紅的滿分,溫暖多了。
炒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但在育兒這場“投資”裡,無論遇到天賦異稟的“高潛力股”,還是資質平平的“低價值股”,我們一定能夠收穫到的,一段無法替代的珍貴回憶,這是永不貶值,只會增值的優質資產。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7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4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