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 Letsight
微訊號:letsight520

01.
清北名校生扎堆教培
今年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過去兩年,生物醫藥企業被稱為朝陽行業,這些有著較高的技術壁壘,也願意為名校畢業生提供一兩萬的月薪。

但如今這樣的高薪崗位已所剩無幾,甚至一些頭部企業只在特定的城市招應屆畢業生。
曾經最受名校生歡迎的網際網路大廠不是裁員就壓縮招聘名額,甚至直接取消校園招聘。
於是我們看到,清北碩博考上街道公務員,復旦交大高材生轉行小學教師的新聞接連湧現。

與此同時,教培行業的火熱與此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前幾年,教培行業經歷了一場巨大的衝擊。好未來、新東方等行業巨頭的股價曾一度跌至谷底。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機構不得不另尋出路,新東方和高途教育開始轉型為直播帶貨,董宇輝也因此一戰成名。
但是近段時間,教培行業似乎迎來了復甦,多家教育機構開始大規模招聘教師,吸引了眾多名校畢業生的關注。
最近,某知名線上教培機構在2025秋季校園招聘中開啟了清華北大專項計劃,招募科目涵蓋了從小學到高中的數學、英語、物理和化學為主,首年保底年薪是45萬。

儘管這一數字在教培行業並非頂尖,但相較於許多行業,仍然相當可觀。
某頭部機構在2025年校園招聘中,線上大主講崗位年薪起步為50萬元,並提供北京戶口指標。

另一家機構招募高中競賽教練,首年年薪在40-60萬元之間,經驗豐富者甚至可達100萬元。

教培機構願意開出如此高額年薪的關鍵,正是“清北”名校的頭銜。
名校畢業生不僅是勞動力,更是教育機構的重要資產,聘請他們不僅能提升機構的品牌形象,還能增強市場競爭力。
教培行業的年薪高達數十萬,並且價效比優於其他行業的許多崗位。隨著優質崗位的減少,教培行業的高收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名校學霸。

清北名校生扎堆教培行業除了出於報酬的考慮,還有更重要一點是:
相比其他行業的應屆畢業生,教培行業為畢業生提供了相對較低的進入門檻。
而且其他行業給出的應屆生工資往往是行業的最低水平,而教培機構給出的報酬遠超許多需要逐年積累才能拿到高薪的行業。
教培行業屬於教育服務型工作,作為教師,不僅能參與到教書育人的事業中,更能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這種社會價值感和成就感,也讓很多名校生將培訓老師看作是理想的工作。

02.
留學中介自產自銷的“商業閉環”
如果說清北的盡頭是教培,那藤校的終點則是留學中介。
出國留學本應是一場自我挑戰,但如今成了一場“不能離開中介”的氪金遊戲。
無論是選擇學校、申請簽證,還是到國外後的住宿安排、就業推薦,很多留學生都早已習慣性地依賴中介提供的一站式服務。

從留學到就業再到定居,似乎中介已經成了不可或缺的“人生指揮官”。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曾經的留學生學成回國後,最後也選擇加入中介行業,繼續為更多的學弟學妹們“指點迷津”。
前段時間,《三聯生活週刊》就釋出了一篇文章《名校留學生的“教育閉環”,是扎堆做留學中介?》。
故事的主人公畢業於QS Top50名校,畢業時心懷宏圖大志,從未想過會成為留學顧問。

在她看來留學機構往往規模不大,薪資結構不清晰,上升渠道不明確;而且相對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在留學機構工作總有一種“大材小用”的感覺。
但事實上,湧入留學中介的名校留學生不在少數。
不難想象,這一現象的背後,依然反映的是當下的就業形勢。
曾經,留學生夢寐以求的網際網路大廠、投行等企業如今都開啟了大裁員。
而面對稀缺的H1B簽證,想要留在美國的願景變得遙不可及。即使回到國內,情況也並沒有好轉。

許多企業認為海歸名校生的成本過高,難以承擔。
經濟下行導致就業市場競爭加劇,許多留學生在國內外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便轉而選擇加入留學中介。

中介行業的高利潤和低門檻吸引了不少留學生。而且留學生憑藉自身的留學經歷和語言優勢,成為了中介機構的新鮮血液。
由此,留學行業形成了一個自產自銷的迴圈:留學生——中介——再培養留學生。
曾經的留學生透過中介走出去,最終又以中介的身份迴歸,繼續指導下一波學生的留學申請。
留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留學行業的“工具人”,隨著這一迴圈的不斷加深,留學的真正意義也愈發引發質疑。

當然,往積極的方面來想,相較於不穩定的傳統行業,留學中介提供的職位通常較為穩定,且市場需求持續存在,尤其是在教育培訓行業興起的背景下。
隨著教育全球化的推進,留學中介行業的需求可能會持續增長,這讓許多留學生看到行業的長遠發展潛力。
而且留學生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幫助他人實現留學夢想,從而獲得成就感和社會價值。

03.
雞娃的終點?教育的閉環?
從教培機構補習出來的清北畢業生扎堆教培行業,藤校留學生扎堆進入留學中介,競賽保送生扎堆做競賽培訓機構…
教育似乎出現了一種弔詭的“閉環現象”,讓人不得不懷疑雞娃的意義。
隨著教育競爭的加劇,家長們傾盡全力為孩子提供各種輔導和培訓,希望能讓他們在激烈的升學和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

但是,隨著大量名校畢業生選擇迴歸教培行業或留學中介,似乎這一切努力都陷入了一個自我重複的迴圈。
在這個充斥著“雞娃”文化的時代,教育的真正價值似乎被壓縮到了分數和名次之中。
學生們忙於應對各種考試和培訓,追求短期的成功,卻可能在無形中迷失了自我。
他們被迫進入一個以成績為唯一標準的競爭環境,而這種功利化的教育觀念,反而削弱了學習的本質和樂趣。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往往對名校生寄予厚望,認為他們是社會的精英,本應該引領社會的發展。

但名校畢業生不再追求科研或創新,轉而追逐短期的經濟利益,似乎偏離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的價值在於激發潛能、推動社會進步,而不是僅僅成為追逐經濟利益的手段。打破這種迴圈,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意義。
無論是扎堆教培還是湧入留學中介,背後反映出的不僅是個人選擇,更是教育體系與就業市場之間的失衡。

當前的教育未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發展路徑,使得他們在完成高等教育後,依然面臨職業選擇的侷限。
未來,唯有鼓勵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潛能,而不僅僅是迎合市場需求,才能打破這一困境。
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既具備專業知識,又擁有創新精神的社會人才,成為真正的社會精英。

關鍵詞
機構
中介
留學中介
經濟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