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兩會了。
又到了岱岱的法定節假日。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今年兩會的看點。
這個很多文章都會告訴你,今年的看點有這些,比如十四五規劃,比如2035遠景規劃,還有去年我們沒有定gdp增速目標,今年我們要定增速目標了。
這是紙面上的看點,其他人寫的多了,我也懶得提。
寫寫冰山之下的看點。
這裡,其實用一個詞語可以概括。
那就是下半場。
而且是兩個方面的下半場
第一個下半場,是三大攻堅戰後續要怎麼搞。
第二個下半場,就是“不急轉彎”中這個轉彎點,出現在哪。
2020年,我們完成全面小康。
而之前有一個很嚴正的表述,就是三大攻堅戰。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這個已經喊了四五年的老話,相信大家是很熟悉的。
那麼,很簡單,三大攻堅戰,要打好,我們才能說是完成全面小康。
所以,在兩會前夕的3月1日,央媒就開始定調吹風。

三大攻堅戰打好是打好了,但遠沒有結束。
可以說,這三大攻堅戰都完成了既定的上半場,還有下半場要打。
這就是我們兩會要研究討論的事了。
我們一個個說。
首先,是精準脫貧。
扶貧完成後,在兩會前半個月,扶貧辦變成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成立。


上半場,我們完成了脫貧,下半場,我們要搞振興。
這個調子是定了,但是具體的鄉村振興要怎麼搞,現在還頭緒紛亂。
還是像之前的老一套?
之前鄉村振興也提過很多次,最出名的措施就是利用那幾年的旅遊紅利,各地紛紛大開發,搞鄉村旅遊。
這個炒熱了旅遊地產,膨脹了地方債,還給很多房地產商下沉三四線提供了風口,在如今嚴控房市嚴控地方債的局勢下,是走不通了。
再說了,中國的鄉村旅遊同質性太高,沒什麼賣點,也不是長期之道。
而且,這幾年經濟形勢變化很大。
幾年前還是消費升級,還是旅遊紅利,幾年後都是口紅經濟,都是消費降級,都是拼多多了,城市中產已經被房貸和教育負擔和996壓得喘不過氣了,已經沒辦法再去鄉村旅遊給老鄉做貢獻了。
前幾年好的例子,表現畢竟好的,是直播。
村鎮幹部開直播,幫老鄉賣特產,這個不用吹地方債,不用批地皮,錢也直接進老鄉腰包,比鄉村旅遊好多了。
下沉基層的拼多多,雖然因恐怖的996而被輿論聲討,但這次,可能國家還是要賦予重任的。
還有其他的的好搞法,希望國家能摸索出來,好好搞鄉村振興的下半場。
當然,岱岱在群裡說的,任何形式的鄉村振興,本質上都是城市反哺農村。

如果說脫貧攻堅戰的下半場,涉及城鄉關係,那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下半場,就是涉及中美關係了。
民主黨的拜登上臺後,美國又要環保正確了,中美在這裡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今年兩會,必定提出中遠期的環保工作目標,而且是對標國際的那種,比如碳排放碳中和,方便我們對外宣傳和對外合作。
這方面,可能要動的變數,就不止一個環京津冀和山東了。
這幾年,北方經濟本來越來越落後南方,還攤上了汙染防治攻堅戰,京津冀周邊和山東周邊的很多廠都戴上緊箍,經濟發展受累, 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現在宣告上半場結束,北方這輪環境整治,
哦,對了,岱岱之前寫名校圈子,還扒皮過清華環保系,中國環保產業的半壁江山,出自清華,同濟、浙大佔據了剩下一半的半壁。
真的是“校長當的好,職業錯不了。”


今年兩會討論的環保下半場,怎麼個搞法,路線圖怎麼定,和美國和國際怎麼對比怎麼合作,涉及產業鏈涉及地方涉及國際,爭論會很大,清華那幫人,肯定摩拳擦掌的。
第三個攻堅戰,就是和大家錢袋子密切相關的金融風險戰了。
這個攻堅戰的廣度和深度,肯定比不上舉全國之力的扶貧攻堅戰。
但是,這個攻堅戰的難度,可能一點不遜色於扶貧戰。
辛苦劉副總理等一眾領導了。
你們的白髮我們都看到了。
上半場結束,他們很開心。

當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
兩會前夕,金融戰線的同志,開始表功了——
一是金融槓桿率明顯下降,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的同業資產佔比大幅度下降。
二是銀行業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2017年至2020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8.8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總和。
三是影子銀行得到有序拆解,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0萬億元。
四是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嚴厲懲治,不法金融集團風險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資案件得到有序處置,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
五是外部風險衝擊應對及時有效,金融體系保持較強韌性。
六是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
七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風險已基本控制,存量風險化解正有序推進。
八是大中型企業債務風險平穩處置。

但是,細細看這八條“表功”論述中,可以看出,八個難題中說的最沒底氣的,還是樓市。
六是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
果然,郭在兩會前夕,還是樓市開炮。

如此表態,基本上可以認為下面人擬定了,樓市是金融風險戰的下半場重點。
畢竟,全球三大泡沫,美國股市,日本債市,中國樓市,的確不是五六年就能搞定的事的。
我們金融風險攻堅戰,選擇了先易後難的手法。
之前還有影子銀行還有p2p還有地方債等老大難問題,大家是千頭萬緒,精力不足。
現在其他都處理的七七八八了,就剩下樓市這個扎眼的最難問題了。
先易後難,就跟我們考試一樣。
後續,的確可以重點攻堅樓市問題了。
或者說,從副國級開樓市座談會,我們就已經有這個工作重點的調整了。
就等兩會思想統一後了。
郭說其他問題都差不多,下半場要攻堅樓市問題,這對資本市場也沒啥。
畢竟樓企股價都那樣了。
那怎麼今天股市還跌成那樣呢?
難道不知道兩會前夕要“以和為貴”?
沒辦法,誰叫郭表了兩個態。
一個是,我們可能要提高利率。

另一個,是外界金融風險很大。

第二個好解釋。
有人說“既然那你說歐美股市泡沫大,A股和國際股市高度相連,等到歐美股市泡沫破滅,大A恐怕要受牽連!怎麼才能儘可能少受牽連呢?最好趴在地上吃土。”
然後資本不爽“國外都是喊多股市維護市場,咱們一漲就各種打壓”
第一個要結合頂層設計看。
疫情控制住後,去年年末,關於要不要繼續放水的討論,我們就一直在提,“不急轉彎”。

這個“不急轉彎”,根本就是“轉彎”,意思是水不會再這樣放了的。
但是加了個“不急”在前面,就是我們不會現在就關水龍頭,關水龍頭會有個慢慢的過程。
所以各方,都在分析都在等,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慢慢關水龍頭。
政策的水龍頭,無非就財政和貨幣這兩大。
兩會作為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各部門都出來吹風預熱,財政部門就在兩會前明確表示了,我們財政政策,目前不會轉彎。

然後,看貨幣政策的央行了。
結果郭同志表示利率要高些,而貸款基準利率提高,是我們預期的緊縮性貨幣政策的開始。
而要知道,1月份的逆回購,你央行還表示不急轉彎呢。

1月15日,中國央行新聞釋出會上,央行副行長陳雨露1月15日在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表示,2021年穩健貨幣政策會更加合理適度、靈活精準,央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以適度貨幣增長支援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1月中旬還表示不急轉彎,3月初就要加息關水龍頭了。
還是在兩會前夕這樣敏感的時刻。
這個轉變速度挺快,各方資本表示hold不住。
不過,作為頂層決策者看,財政政策不轉彎,貨幣政策來轉彎。
這個加起來,不就達到了“不急轉彎”的效果嘛。
這樣做似乎也是符合中央精神的哦。
不過,股市受貨幣政策的影響是大於受財政政策的,所以郭言一齣,股市直接跌媽不認。

兩會前搞的氛圍如此不和諧,以至於有關方面不得不出來打補丁,讓大家別急。

但郭言已經成一個風向了。
那就是明天的兩會,我們要討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轉彎問題。
這個,就看錶述吧。
可能是資本有些敏感了,因為郭樹清除了緊縮貨幣不利股市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句各方不重視。
而這個,是長期利好股市的。

人口老齡化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銀保監會也在積極研究推進,其中一項就是要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羅熹表示,第三支柱相對於其他兩個支柱有顯著的特點。一是給高收入階層個人養老提供一個渠道、提供一種方式。二是給新興業態,新的從業人員、多種方式從業人員提供一種養老保障,這是商業保障。三是透過長期的養老保障資金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包括跨週期的投資,我們國家短期投資比較多,長期跨週期的投資比較少,所以養老資金進入特別是商業養老資金進入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會有較大促進作用。
這點可能大家沒什麼感覺。
專家解讀:
“中國養老金體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等。
目前的現狀是第一支柱佔絕對主導地位,已覆蓋近10億中國城鄉居民;第二支柱覆蓋面比較低,只有幾千萬人;而第三支柱規模更小,還剛起步。以後的重點就是要發展第三支柱,這一塊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微不足道。
第三支柱的養老金,雖然規模很小,但是有三大優勢。
1、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是允許投入股市的,沒有第一支柱那麼多限制。
2、潛力大,中國居民儲蓄高達90多萬億,國家和銀行引導的好的話,能從這個池子裡轉發成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那就是十萬億級別的資金規模。
3、養老金是長期投資週期,不比散戶那樣會追漲殺跌加大股市震盪。
第三點尤為重要。
過年逛書城,買了本高瓴資本張磊的書,他說他一直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堅持延遲滿足,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資金來源。
基本都是頂尖大學的捐贈基金、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及家族基金等。
這些錢無一例外,都是長期基金。
有的家族基金甚至是三十年週期。
張磊的金主爸爸們,從不因業績動盪而急著取錢,正因如此,張磊才能在中國搞長期的價值投資,搞延遲滿足,還和騰訊京東一起成長。
張磊也只接長期資金的錢,不接短期的,他定位很明確。
要是張磊的金主都是些90後00後,一漲就張磊勇敢飛我們永相隨,一跌就罵就要還錢,張磊怎麼也搞不了長期投資啊。
就像這個基金經理一樣。

所以,郭樹清主張坐大第三支柱養老金入市,絕不僅僅是看重其有十萬億的潛力。
外部金融泡沫吹的那樣大,多的是要進來的外資,中國不擔心錢不夠的問題。
但這筆錢比第一支柱靈活多了,用起來不用瞻前顧後,而且是長期性的,能穿越週期,對散戶為主的大a股能有穩定軍心的作用。
外資比新生韭菜更不靠譜呢,一樣的追漲殺跌,賺了還不消費,還跑出國門。
新生韭菜賺了至少還能會所嫩模,虧了也能尋找富婆,進則推動消費升級,退則照顧中老年大媽感情生活,緩解社會老齡化問題。
善莫大焉~~~
當然,既然這筆錢是長期的,而且目前規模還很小,坐大還有時日要等,所以對目前股市的利好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
但今年兩會一定會討論老齡化問題的。
因為我國老齡化問題嚴重了,大家都不生,養老金問題虧空太多,東三省已經虧的底褲都不夠當了。
郭樹清既然獻計了,看兩會上國家是否採納,是否試點推行。
或者說對比歐美那套搞中特製度。
這都是要好好討論的。
不過這幾年割肉的金融機構,肯定是很想坐大這份蛋糕的。
瓜友們可以緊盯這個財富密碼。
2020年全面小康了,三大攻堅戰各自的下半場定位,也要找到啊。
財富密碼,也盡在其中。
最後,再奉送一條冰山之下。
也是岱岱對明天兩會最大的期待。
那就是人大草案。

大家知道這兩個草案意味著什麼嗎?
這兩部法律,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重要制度保障,施行30多年來還沒有進行過修改。
30年沒動的東西,為何今年要動呢?
你如果去找改動的詳細內容,你會發現,紛雜的資訊掩蓋了一個最關鍵的東西。
“人大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一直對監察機關有監督權力,之前的表述是這三方面:
取和審議監察委員會的專項工作報告
人大常委會組織執法檢查。
人大代表或者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詢問。
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舉行會議時,人大代表或常委會組成人員,可依法定程式就監察工作中的有關問題提出詢問或者質詢。”
今年,我們要加這一句——
增加規定對國家監察委員會及其主任的質詢和罷免制度
是的,從“詢問或者質詢”,變成“質詢和罷免”。
看懂了嗎?
如果還不懂,看下時間順序。
2017年年初,紀委全會提出申請設立國監委。
2018年1月23日,中央政法委宣佈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始,至2020年底結束,為期3年。
在宣佈掃黑除惡開始的同期。
2018年3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在北京揭牌。
然後,就是三年掃黑除惡。
在2019年初,宣佈啟動這人大兩部法律的修改工作。
2020年年底,掃黑除惡如期結束。
過了不過幾個月,21年年初兩會。
兩部草案“聯袂上會”,增強了人大對監察機關的監督權利。
突然想起了蘇軾的名篇《晁錯論》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傑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無故而發大難之端;吾發之,吾能收之,然後有辭於天下。”
真正的高手,就是這樣,不僅懂得何時出手、如何出手,更懂得何時收手、如何收手。
“吾發之,吾能收之。”
漂亮的拔劍出鞘,也要配上漂亮的收鞘。
利劍,準備入鞘了……


見字如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