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妻子,“再見”的愛人

一、
忙著雙十一賣貨,兒子突然打電話來,說他今晚住宿舍,不走讀了。
突然既不想賣貨,也不想準備明天的早餐了。和朋友通電話,她說正在看《再見愛人》4,問我看了嗎?
我說,看了一集,有點看不下去。這一季,太商業,太假。劇本有餘,真實不足。你能相信,在大學就能投資掙錢的黃聖依,不知道什麼是個人資產,所有錢都歸丈夫管嗎?這對夫妻,踩著時代流量密碼,才走到今天。
我和朋友,我們都挺懷念2021年的《再見愛人》1,郭柯宇、佟晨潔、朱雅瓊,那三對。那時,這三對,基本都是本色出鏡,沒有劇本痕跡。可能是當時錄製,也不知道節目最後到底會怎樣,所以這三對明星夫妻,基本上都是真實的、本色的展現了婚姻中的情感困境。
那會兒,看一期,哭一期。
在郭柯宇身上,看到我自己。我就是低配版的她。
或者說,我們每個在婚姻中體驗過掙扎的人,都能在他們的糾纏、無奈、痛苦中,找到自己的情感投影。
當時就覺得,這節目真太棒了。國產電視劇和電影,都無法表達的現實性,居然在一部綜藝中呈現了。18天的旅行,三對嘉賓,以極大的勇氣袒露自己的情感,婚姻裡那些苦澀、無力、甚至難堪。極其細微,也極其真誠。

每一集,你都看到,真實生活中,夫妻間那種極其細微的情感碰撞,互相磨出血,那種東西,不是戲劇可以表達。那麼細,那麼真,那麼疼。以至於,每一集,我都得哭成個淚人。

鏡頭之外,觀察員對這6個人的情感剖析,讓我們看到,原來這些苦澀、無力、難堪,還可以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開來。他們讓我們看到,人的情感那麼複雜,親密關係裡全是幽微,而人心是脆弱的,哪怕微小但愛是美好的。
13期節目所織出的細密紋理,足以讓我們意識到,人啊,最後都是求愛。無論男女。關係中的對立,其實也沒有那麼多誰對誰錯。我們都很笨拙,泅渡於情愛海洋,我們都在艱難的尋找一個落腳點。婚姻中的很多矛盾,我們與親密之人的隔閡,最後都會落腳到我們與自己的關係。我甚至在這6個人身上,看到一種時代性。那就是,我們這代人的情感困境,背後是這代人在城市化程序中的“異化”,以及因為這種異化帶來的迷茫。
婚姻制度不過百餘年。這百年裡,婚姻從宗族附屬,一路走到今天現代城市裡一夫一妻的最小單元。這種轉變,是我們的父輩、祖輩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們今天的女性,在婚姻中的掙扎、泅渡、甚至痛苦,和以前的女性是有區別的。
就像很多男人不理解,不就是生個孩子,哪朝哪代的女人,不生孩子,女人生孩子不是天經地義嗎?可是,2024年在上海生個孩子,和1980年在農村生個孩子一樣嗎?還有養育,現在養育一個孩子,和以前也完全不一樣。之前的農村,男人幹完田裡的活就夠了。但是現在的男性,若只是提供一份薪水,不參與家庭日常和養育孩子,女人怎麼受得了?
就像現在很多城市裡的男性,希望妻子是獨立的,新時代的,但不能太獨立,甚至太能幹。希望妻子是傳統的,如媽媽輩那樣,以家庭為重。他們總是希望,身邊的這個女人,恰當好的新,又恰當好的舊。
但是,他對他自己的要求,還停留在上一個世紀好老公的標準。
為什麼現在很多女人要離婚?就是這種落差。
而這種落差,不是隻有男人。女人身上也有。一些女性,身處新時代,但心還在解放前。對男性的要求,也總是在新舊體系間不停的切換。就像現在的田野女拳。你能難說她,到底是新,還是舊。
可能,所不同的是,女性總是更早醒來。男性仍在被動應對,或視而不見。
那些被動應對、視而不見的男人,當他們的妻子,像蘇敏阿姨那樣,學會開車,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們就勇敢跑出婚姻牢籠了。
最後想說,在一個不再信仰愛情,婚姻也被祛魅的時代,我們不是不需要愛和情感了,不是不需要伴侶和親密關係了,是越沒有,越珍貴,越沒有,越渴求。
這可能也是這檔節目,四年之後“劇本”成這樣,還火遍全網的原因。
明天有空再細寫。

最後賣一瓶美容油。如果你過30,一定記得以油養膚。大半的肌膚問題,都是缺水缺油。我年過四十,至今臉上沒啥皺紋。因為我堅持以油養膚20年了。我的體感是,這瓶比lamer的精華油,更容易吸收,物美價廉。
雙十一活動,最後一天。8折促銷,598是兩瓶,一年一次,到今晚10點結束。
第一次購買的顧客,我贈送價值220元的旅行四件套(僅限新顧客)。具體可以➕助理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