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一遍雷軍在清華附小演講的完整版。
尤其是聽到他說道:
“2010年我去做手機,很多人都不看好我,這是一個很絕望的過程。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
當你具備學習能力的時候,當你真的把目標鎖定在這裡的時候,其實可以克服很多困難的。
我記得大學的一個老教授說,新生應該怎麼上大學?
他說上大學的目的很簡單,只需要學會一件東西,大學就可以畢業了,那就是學習能力,讀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培養工作能力。
我認為孩子或者說教育,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當你有學習能力的時候,你就能克服任何陌生領域遇到的困難,你就有機會在陌生領域裡面成功。”
感觸頗深。
雷軍身上有種韌勁和篤定,他會主動追逐自己的理想,想方設法去實現、去付出。

健全的人格、開闊的視野
是一個人長久直面困境的底氣
看到這,也許有人會說:
“雷軍是科技大佬,高考的時候分數都超過清北分數線,他的能力當然強啊!普通孩子完全沒有可比性!”
但,我們看看雷軍的至暗時刻——
21歲的雷軍跟同學創立三色公司,他們試圖用技術碾壓市場,卻低估了資本的力量。競爭對手不僅盜用其技術,更透過批次生產將成本壓縮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最終團隊因基金鍊斷裂解散。
加入金山後,雷軍帶領200人團隊耗時3年開發辦公軟體,投入200萬隻賣出2000套。公司瀕臨破產,雷軍回憶“那段時間失去了理想,基本每天早上醒來都發現在沙發上蜷了一宿,因為在床上實在睡不著”。
後來雷軍出任金山CEO,在香港主機板成功上市,但市值只有53億港幣,而當時疼電訊市值798億港幣,比金山晚一個月上市的阿里巴巴則超過了1600億港幣。雷軍心情很是落寞,他離開了金山“98年騰訊創業,99年李彥宏創辦百度,99年末阿里巴巴創業。我們堅持WPS,但卻錯過了整個網際網路”。
創立小米公司後,小米1釋出,瞬間訂購出去100萬臺,但狀況頻出,先是生產線掉鏈子,接著部分批次手機出現問題,現金流也十分緊張。
那麼,他是如何度過去的呢?
他總結出兩個經驗教訓,認識到了股權分配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他放棄了大而全的思路,轉攻細分領域,一年後做出WPS97,賣出13000多套,後來又做了“金山影霸”“金山毒霸”等等,開拓出新的市場。
他反思了自己多年的職業生涯,回想起20歲讀到的《矽谷之火》這本書,重新燃起了自己的人生夢想,創立小米公司。
他沒有找任何託詞,而是親自駐守廊坊工廠盯生產線;建立48小時極速售後通道,用服務補救硬體缺陷;抵押個人房產獲得週轉資金。
你會發現,他身上有一種力量,那就是不管何時何地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這是健全的人格、開闊的視野、生活的錘鍊賦予他的。
身段柔軟,卻能堅定前行。
點選下面“預約”按鈕
聽老狼跟你聊
什麼樣的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和開闊的視野
↓↓↓

教育的意義
是把本身就有的好釋放出來
那麼,這跟雷軍重視學習能力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學習能力不單單是指學習和吸收知識的能力。
孩子人格、見識、思想上的淬鍊,同樣是學習能力。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像雷軍那樣有韌勁,但現實是——
有的內在匱乏,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渾渾噩噩度日;
有的不斷給自己設限,認為自己這個學不會那個搞不懂,不願意接觸新鮮事物;
有的特在意別人的看法,整天過得緊繃繃的,患得患失;
有的甚至患上了抑鬱,休學在家。
……
說句不好聽的,父母日日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腦子裡都是:考不好怎麼辦?上不了好大學怎麼辦?以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殊不知,一個人格強大、內心充盈、思想豐滿的孩子,即便陷入一時的迷茫、挫折、孤獨和困境,也不會放棄自己,而是在其中尋找希望。
那要如何教育呢?什麼才是好的教育呢?
我覺得,能鼓勵孩子對自我和世界進行探索、幫孩子構建起完整的人格、快速學習任何領域的學習能力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而這種教育,更多體現在通識教育中。
很多人認為通識教育沒有學科教育重要,可這些人忽略的一個事實——
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場終身的長跑,恰恰是那些看起來對生活沒有短期、直接影響的教育內容,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
就像小說家大衛·華萊士說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習得一種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點選下面“預約”按鈕
聽老狼跟你聊
什麼是好的通識教育
↓↓↓

通識教育是一種大智慧
先鋒學習社群創始人劉曉偉說過:
“現代學校制度其實是工業時代的產物,這相當於把人當成標準化部件去生產、去製造。”
相當於抹去孩子的個性差異,人要像螺絲釘一樣,固定在某個位置,維持社會這個大機器的運轉。
這是工業時期的產物,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AI到來以後,你會發現,那種高重複的、單一的的工作正在被逐漸淘汰或者被AI取代。
甚至可以這麼說,未來的職業,無論是高技能還是基礎工種,都將不可避免地與人工智慧深度結合。
如果還是按照之前的方式培養孩子,去卷分數、卷學歷,可能收穫的是的失望和挫敗。
時代變化了,相應的,一切的需求也都在變化,知識積累不再是孩子學習的重點,能夠快速適應變化、接受新理念、新技術、新環境,並將之融會貫通的能力,才是核心。
學堂總編老狼的女兒不不在國外讀大學,一年級的她要去學校的各個學院上通識課程。
在國內很多大學裡,像是清北、武漢大學、復旦大學
也都引入了通識教育。
為什麼?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這麼解釋的:“科學就是分科而學,細小門類越精越專,這推進了科學的發展,但是今天科學出現問題了,你必須要通識,必須要通盤迴來。”
通識教育是什麼?
是教育的起點,是讓孩子接受一個有基礎價判斷的、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完完整整的教育。
“通人間本草,識萬物化機”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真正落在實處。
看到這,你可能要問:“既然通識教育如此重要,孩子怎麼去學呢?有什麼渠道呢?”
在明天的直播中,學堂總編老狼請來“全知識”的CEO李騰,詳詳細細、方方面面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最後還想再跟你說一句:
我們已經處在人工智慧的時代,變化已然發生,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我喜歡做什麼?未來的我是什麼樣子?我的生活怎樣才算有意義?
讓孩子多去接觸那些曾經看似無用的內容,多去思考和發現,他們就能逐漸找到生活的支點,擁抱飛速變化的時代。
點選下面“預約”按鈕
聽老狼跟你聊
如何學通識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