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六神磊磊
一
有件挺奇怪的事:武俠迷們十有八九,都很喜歡張三丰。
但事實上,他戲份不多,在金庸筆下從沒當過主角,青壯年的經歷更是空缺,連段solo都沒有,人們連他到底打了什麼硬仗都查不到。
那他憑啥收割這麼多粉絲?
我把《倚天屠龍記》翻了很多遍,看到宋青書、朱九真這些“武二代”們拼命折騰,才忽然想明白了一點:
喜歡張三丰,是喜歡那個努力還有用的時代。
換句話說,就是靠自己真能砸出響兒,用笨功夫一錘子一鑿子,把事兒幹成的年月。
二
張三丰明明有去抱大腿當資源咖的機會。二小姐郭襄早給他鋪好了路:拿著這個手鐲,你去襄陽找我爹媽,從此世上再沒人敢瞧不起你。
那可是郭靖黃蓉,大佬裡的天花板,人人擠破頭想攀附的高枝。郭家的勢力盤根錯節,門生故吏遍佈武林,活著的“五絕”幾乎都是他家親戚。
能蹭上這種資源包,發什麼瘋、創什麼業?
小張三丰卻非要靠自己。他偏不去襄陽,轉頭上了荒涼的武當山,喝山泉、住巖洞,從石頭縫裡劈出一個驚天動地的武當。
再對比幾十年後的江湖,你會覺得這事兒魔幻得像個傳說。
三
翻開《倚天》,這個數十年後的時代,撲面而來就是一股“老實人吃虧”的憋屈味兒。苦幹實幹似乎已經成了一件非常傻的事兒。
江湖的資源都固化板結了,被關係戶牢牢攥在手心,人們幾乎都不相信笨功夫可以成功。
主人公張無忌的媽殷素素,是天鷹公司的高管,公司頂級三堂:天微、紫薇、天市。
猜猜堂主都是誰?天微堂主殷野王是教主兒子,紫薇堂主殷素素是教主女兒,天市堂主李天垣是教主師弟,全是自家人。
普通人幹到死也當不了堂主。連殷素素的老公張翠山都嘀咕:“玄武、朱雀兩壇壇主的身手……在殷素素之上。她所以能任堂主,當因是教主之女的緣故。”
甚至,殷素素失蹤十年,紫薇堂主的位置寧可空著,也輪不到別人。
又比如朱九真,武功稀爛、腦子進水、人品餵狗,標準才德智三無人員。可架不住她爹是朱武連環莊莊主,就可以張揚跋扈、橫行霸道。
白天放狗咬良民,晚上玩電詐搞屠龍刀,就這麼個廢二代,還跟師妹一起掙了個“雪嶺雙姝”的美號,天天上雪山頭條。
要不是後來搞電詐翻了車,被武林除名,搞不好還要戴著幾百萬的耳環質問你們不努力。
四
不僅別的中小門派這樣,一些“清流”大門派也如此。
少爺羔子宋青書,因為他爹是大佬宋遠橋,才二十多歲,對門派還沒有任何大的功績,就已經成了內定的接班人。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大戰在即。按照常理,好歹等仗打完,宋青書多掙點功績,再明確他的地位吧?可宋家連這點耐心都沒有,開足馬力造勢,在光明頂決戰前,整個江湖都已知道宋青書要上位了。
苦幹實幹不如走捷徑,拼命卷自己不如靠別人,當笨小孩、花笨功夫沒用,已是當時的普遍共識。
華山派的掌門人鮮于通,是上代掌門的女婿;崑崙派開的是夫妻店;丐幫幫主史火龍去世,接班的竟是他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兒史紅石,才十二歲。離譜的是,這麼離譜的事居然沒一個人提出反對。
放眼江湖,隨處可見“努力”二字的貶值。
五
“後張三丰”時代,就連本該最崇尚實力、最輸不起的明教,也墮入拼關係的泥潭。
龍王黛綺絲,走的是“波斯總壇委培生”路線,空降中土明教,直接高起點。後來她立功當上法王不假,但沒立功前,就已經是核心圈的人了。
最扎心的是五行旗那群牛馬,在光明頂浴血奮戰,拿命填坑,幾乎以一己之力對抗六大派。可戰後結算,論功行賞,除了一個斷手殘疾了的吳勁草,五行旗頭頭們沒一個提拔的。
反觀那些高高在上的光明使者、護教法王、五散人等“勳貴”,大戰時忙著內訌扯後腿,戰後卻毫髮無損,位子坐得更穩當。甚至仗著和新教主的關係,他們地位更牢固了,底下兄弟更看不到希望。
有一件事特別深刻:範遙公開造謠,說滅絕師太是自己老情人,周芷若是他倆的私生女。這麼離譜的謠言,吃瓜群眾卻秒信,連峨眉派自家人都信了——不然師父怎麼把掌門傳給周師妹?
謠言是最能反應一個社會基本面的。人們願意信,就是因為看多了,見怪不怪了。
這就是倚天江湖最可悲的地方,投機和捷徑被追捧,耐心、沉潛、低調、刻苦成為稀缺,沒人再有從零開始起跑的勇氣。
六
這樣一對比,才發現張三丰選擇的可貴,也明白為什麼人們喜歡這個“不是主角的主角”。
有捷徑不走,寧肯下笨功夫,為渺茫的理想燃燒幾十年,放在後來的倚天劇本里簡直不能想象,去襄陽委培不香嗎?還包分配。
這樣一個故事甚至讓人想不明白:
不靠捷徑,拾級而上,不是應該的嗎,怎麼會成為異類?
當社會系統性地獎勵浮躁時,堅持笨功夫的價值何在?
說到這,就想到又一位另類的主角,也是汽車江湖裡的稀缺存在,叫做朱江明。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又略帶陌生。
熟悉是因為他創立的零跑汽車,是這幾年新勢力裡的“黑馬”,銷量常駐前三,今年更是頻頻登頂。

陌生則是因為他本人——這位帶領大華股份成為全球安防第二、搞硬核製造的理工男,很少在鎂光燈下“蹦躂”,出鏡寥寥,社交媒體幾乎查無此人。
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是個30多年經驗的典型理工男,擅長技術,不會“講故事”。
很像武俠小說裡的一頭扎進武當山,自2015年創辦零跑,朱江明的理念就四個字——全域自研。
七
真正搞全域自研,難度不亞於荒山野嶺裡創辦武當派。
十年造車路,中國車企首個車規級智駕晶片-凌芯01、業界首個八合一電驅、業界率先量產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業界首個“四域合一”中央整合式電子電氣架構……一門門領先技術從零跑誕生,自研自造佔據整車成本的65%以上。
在宋青書、朱九真等人看來,全域自研怕是瘋了,這年頭,賦能、借勢、強強聯合,不丟人。誰不是“全球採購”,老闆搞好營銷、立好人設不就行了?
但零跑堅持實業造車,今天你在浙江,能看到零跑年產百萬套的電池、電驅、車燈和多個整車工廠,甚至還有座椅、保險槓、壓縮機、AR-HUD製造車間……賣車做得跟賣現房一樣。
靠著這套硬核自研帶來的極致成本控制,零跑是出了名的車好還不貴,這也有點像太極拳,東西好,門檻還低,誰都能比劃兩下。
朱江明曾經講,能走到今天是因為無知,所以無謂。事實上,唯有那些扎進土裡、一磚一瓦壘起的笨功夫,才能托起真正穿越時間的武當。這才是對抗“努力貶值”的最硬的東西。
時間,終會獎勵那些願意與它做朋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