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ST金科管理人賬戶收到全部重整投資款,意味著這家前千億房企的重整執行,已經完成關鍵一步。
按照重整計劃,公司還需進行股票轉增並預留至管理人證券賬戶、職工和普通債權人現金債權清償、破產費用支付或預留、破產服務信託合同簽訂等,重整計劃才會最終執行完畢。
走出陰霾,甩掉了“包袱”,金科以全新面貌出現在公眾面前,也將重新揚帆起航。

“救命錢”到賬
叮咚,你的救命錢已到賬。
7月10日,*ST金科(000656.SZ)甫一開盤即拉開漲勢,盤中一度漲停,終收報於1.54元,總市值82.23億元。當日,成交量189.39萬手,成交額2.90億元。
鮮見的漲停,主要源自訊息面上的利好。據公告,7月9日,公司管理人賬戶收到全體重整投資人按照《重整投資協議》約定支付的全部重整投資款項。
上述收到的投資款項分為兩筆,產業投資和財務投資人。
上海品器聯合體、長城資產以及四川發展證券投資基金(代表川發產業互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這3家產業投資人,應支付重整投資款共計7.56億元;深圳前海久銀、天津啟重聖源、深圳信庭五號投資合夥等25家財務投資人,應支付重整投資款共計18.72億元。
截至公告日,上述合計26.28億元已經全部到賬。至此,金科股份重整計劃中的關鍵一環已經順利完成。
隨著這筆錢的到賬,為保障債權人利益以及提升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提供了新的動力。公司表示,將有序推進包括信託計劃設立、償債資源兌付、股份轉增登記等事宜,做好各項與債權人、投資人及中小股東利益相關的各項重整計劃執行工作。
按照計劃,公司下一步將完成股票轉增及預留至管理人證券賬戶、職工和普通債權人現金債權清償、破產費用支付或預留、簽署破產服務信託合同,這家原千億房企的重整計劃才執行完成。屆時,甩掉包袱的金科股份,將以新的姿態繼續向前。
今年5月10日、11日,重慶金科第二次債權人會議表決透過重整計劃,重慶市五中院裁定批准金科股份及重慶金科重整計劃並終止重整程式。重整計劃中,金科股份及重慶金科涉及債務規模1470億元,債權人數8400家以上。

校正航向
在繼續執行重整計劃的同時,金科股份今後的發展模式,將不會重蹈之前的經營模式,對自身已有了新的定位。
在此前公開的重整計劃中,公司將依託產業運營與管理以及創新能力,打造成為一家“不動產綜合運營商”。
公司的業務也將重新最佳化升級與組合,即主要從事投資管理、開發服務、運營管理以及特殊資產等4大板塊。改變以往大開大合的以房地產投資業務為主的模式,尋求在各大業務的協同下,重塑核心競爭力。
業務模式的變化,主要依賴產業投資人的優勢。目前,公司基本形成央企AMC+優質資本+地方國資的最優組合。
上海品器聯合體核心人士,深耕房地產、金融以及資本領域30年以上,並對房地產行業轉型以及創新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在5月底舉行的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上海品器資管董事長馮侖、執行長李根出現在會場,並與投資者進行了交流。
據李根介紹,將利用AI技術降本增效,透過投資、孵化和合作等方式,透過資源匯入,為金科股份的發展全面賦能。
如果說上海品器伸出援手,著眼於未來經營層面,那麼長城資產的加入,則為公司在風險資產化解和價值提升,拋下一顆“定心丸”。
作為國內知名的不良資產處置“國家隊”,長城資產將在金科股份風險去化、資產盤活等方面提供支援。
另一位產業投資人——四川發展證券投資基金,則深諳川渝兩地市場,且與金科西南區域市場業務重疊,兩家本地企業在專案、投資以及融資等領域,將會發揮更好的協同效應。

依然錢緊
這筆“救命錢”的用途,金科股份並不能隨心所欲。
此前,針對市場上瘋傳以26.28億元償還千億債務的傳聞,公司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宋柯出面對外澄清,這筆資金並非直接用於償還債務,只是重整投資人入股的對價。
也就是說,*ST金科在現階段,依然處於錢緊的狀態。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賬面貨幣資金約28.58億元,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為約50.48億元和450.26億元,債務壓力依然較大。
由於公司流動性緊張,借款、債券兌付以及施工方工程款等方面均出現逾期,已引發一系列訴訟和仲裁案件。
截至今年4月底,除單獨披露的重大訴訟、仲裁案件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連續12個月內累計收到的訴訟、仲裁案件金額合計157.38億元,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54.87%。
要償付龐大的債務,目前看來,只能依賴於債務展期、資產變現等方式,以時間換空間。
受行業調整影響,房地產銷售市場仍在磨底。2024年行業TOP100銷售額同比下降30.6%,市場整體承壓。雖然去年Q4有所回升,呈現出以價換量的特徵,市場恢復仍需要時間。
2025年Q1,*ST金科實現銷售金額約26億元,同比減少12億元。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53億元,同比下降89.97%,歸母淨利潤虧損16.17億元。
具體到地產開發主營業務,公司多年未新增土地,依賴存量土地儲備。
截至2024年末,其擁有總計容建築面積約1.30億平方米,剩餘可開發計容面積為1637.58萬平方米,加上同期剩餘可售面積約4722萬平方米,成為公司翻盤最重要的底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