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歲月的長河中,衰老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話題。
從年輕到逐漸步入中老年,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在經歷著或快或慢的變化。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如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規避衰老風險,保持身心活力,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小編今天要推薦日本老年健康專家和田秀樹的兩部著作——《預防衰老,從 50 歲開始》和《晚年健康,由 70 歲決定》。
這兩本書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深刻的洞見,分別聚焦於50 歲和 70 歲這兩個關鍵節點,幫助我們理解並應對衰老過程中的種種挑戰。


50 歲的 “思秋期”:應對 “斷崖式衰老”
和大家的感受一樣,激素水平發生劇烈變化的更年期,是一個斷崖式衰老的關鍵節點。
50歲左右的時間節點,被日本老年健康專家和田秀樹稱為“思秋期”,和日語中的青春期相對應。青春期和“思秋期”,都是體內激素平衡發生變化的時期,此時無論身體還是精神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經典暢銷書《預防衰老,從50歲開始》中,作者從激素、大腦、外表、飲食、財務、人際關係等各方面多管齊下,向讀者介紹了“思秋期”概念——50歲以後的身心轉型階段,系統闡述瞭如何透過科學的方法應對更年期、激素失衡、大腦功能衰退等問題,內容涵蓋退休規劃、醫療美容、心理健康等多元話題,旨在幫助大家保持身心的活力。
如何度過“思秋期”,或許決定了今後截然不同的人生。
《預防衰老,從 50 歲開始》一書中,提出在這一時期,人體內的激素水平開始發生變化,性激素逐漸減少,身體和精神都面臨巨大挑戰,是人們 “斷崖式衰老” 的關鍵節點之一。

(一)關鍵因素與應對策略
激素平衡的變化:
在青春期,男孩女孩的性特徵開始發育,從無性的孩子逐漸成為兩性的成年人。“思秋期”則恰恰相反,性激素水平開始下降,走向衰老的過程也是一個趨於中性的過程。
因此,如果想要永葆青春,就必須維持體內的性激素水平,防止其枯竭。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是 “思秋期” 的顯著特徵。
為了維持體內激素平衡,可以透過飲食調節,如男性多吃洋蔥、女性多吃大豆;積極用腦,讓大腦活躍起來;甚至可以考慮採用激素替代療法。而保持戀愛與性生活,讓內心為異性心動,也是維持激素分泌的簡單有效方法。
額葉的萎縮 :
大腦的衰老不可避免,但或許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大腦衰老最先影響的並非智力,而是情感。
情感的衰老表現為情緒低落、缺乏幹勁,比如不再有“讓我試試”“我會盡力”這樣的態度。同時,情緒控制也變得困難,容易出現一生氣就難以平復、哭個不停等情況,還有的人變得固執己見,成為別人口中的“倔老頭兒”。
這是因為在大腦中,和控制智力、體力的其他部位相比,掌管情感的額葉最先開始萎縮,這個過程往往從四五十歲時就開始了。
要想避免大腦額葉老化,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接觸新事物,避免過千篇一律的生活。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學習新知識、接觸不同的觀點、批判性地思考問題,都有助於讓大腦保持活躍。
5 – 羥色胺的減少 :
5-羥色胺又被稱為“幸福激素”,可以幫助人們放鬆心情,帶來滿足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中的5-羥色胺水平也會下降,因此在更年期,抑鬱症的風險也會增大。
人到中年,社會和環境因素都會產生巨大變化,無論是職場晉升,還是孩子長大、父母年邁,工作、生活各方面都會壓力重重。
這些社會因素、環境因素交織在一起,加上“思秋期”帶來的身心變化,自然容易誘發抑鬱症。還有研究指出,抑鬱症可能加劇更年期的症狀,可謂一損俱損。
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就要多休息;
遇到煩惱時,也不要一個人憋在心裡,如果身邊沒有可以傾訴的物件,不妨求助於心理諮詢師。
當然也要調節自身激素平衡,從生理層面預防抑鬱。

(二)生活點滴中的抗衰老秘訣
除了上面介紹的三個重要因素外,還有很多小竅門是融匯在生活之中的。飲食、消費、人際交往,各方面多管齊下,都有助於朝氣蓬勃地開啟人生下半場。
抗衰老醫學、預防醫學專家,世界抗衰老醫學會副會長克勞德·蕭夏認為,細胞炎症是導致衰老的關鍵因素。而要想減少細胞發炎,腸道健康是重中之重。
在《預防衰老,從50歲開始》一書中,和田秀樹著重介紹了抗衰老的飲食秘方:找出可能的食物過敏原,選擇優質的抗氧化食物,避免過度控制體重造成的營養不良,在正確的時間吃正確的食物——這些都是延緩衰老、永葆青春的秘訣。
進入“思秋期”之後,也有必要在消費習慣方面做出一些改變。
如果經濟狀況允許,最好從這時開始投資自己的健康和保養,這樣不僅可以延緩衰老,還能預防各種疾病,如此一來,反而可以在年老之後節省掉一大筆開銷。
如果在“思秋期”過於節儉,可能會加速衰老。如果一心想著存錢養老,等到老了再去享受生活,很可能到了那個時候,大腦和身體都不再年輕,即使有錢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享受了。
為了喜愛的事物而拼搏奮鬥,努力掙錢消費,也能刺激大腦,讓人保持青春活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未來的無限可能,漸漸收攏為已經無法改變的過往,你可能會感到自己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正在逐漸減少。當自我價值得不到滿足時,人就會感到焦慮和不安。
如何才能讓內心得到滿足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構建一個全新的、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人際關係網。
遠離那些給我們帶來壓力的人際關係,努力創造機會讓自己被更多人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外找到能夠展現自己才華和價值的舞臺。
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壓力,往往源自那些必須不斷忍耐的人際關係。
如果想要保持年輕、追求健康長壽,那麼,在與人交往時,就一定不要過度遷就別人。
展示自己的慾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書中還盤點了比較安全有效的各類醫療美容技術。
外表年輕,大腦和身體也會更年輕。
以前,人們的平均壽命只有60多歲時,年過五十已經走到了人生的末期。
而如今,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79歲,活到90多歲也早已是司空見慣了。
50歲的人生只是過了一半,接下來還有幾十年的精彩值得期待。
從50歲開始,掌握“思秋期”的專屬生存術,便能讓衰老來得更遲一些,開啟成功人生下半場,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老牛精選
《預防衰老,從50歲開始》&《晚年健康,由70歲決定》
東方出版社
點選下圖購買

70 歲:晚年生活質量的分水嶺
在《晚年健康,由 70 歲決定》中,講述了作者多年從事老年醫療工作的經驗,在2022年上半年一經推出,便登上日本新書非虛構類圖書排行榜首位,銷量超過42萬冊。
在書中,和田秀樹從生活習慣、心理健康、就醫常識等多個角度,向讀者介紹了70歲的“專屬健康術”。作者強調70 歲是與衰老抗爭的最後機會。
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如何在延長的衰老期保持健康,成為重要課題。
美國老年學權威專家、芝加哥大學的伯尼斯·紐加頓(Bernice Neugarten)將65~75歲的老人定義為“低齡老人”,只要保持身體健康,這個時期的老年人在體力和智力上仍與中年晚期沒有太大區別;
而超過75歲以後,人們會普遍出現認知功能的下降,有些人因疾病等不能自理,因此這個年齡段的老人被定義為“高齡老人”。
如今,人們的壽命雖然不斷延長,但其實是延長了作為“高齡老人”生活的時期。
老年時期比過去更長了,如何在延長了的衰老期生活,將成為每個人重要的人生課題。
70歲是與衰老抗爭的最後機會。在低齡老人階段堅持努力生活,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80歲後的生活狀態。

哪些生活習慣能夠延緩衰老?
同樣是70歲,有的人和年輕時一樣活力四射,有的人卻已經年邁體衰。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關鍵在於保持積極性,讓身體和大腦動起來。
到了70歲,只要不積極調動身體和大腦,就很容易陷入生活不能自理的狀態。很多老人一旦意外跌倒,只是臥床半個月,就會迅速衰老,再也難以恢復如初,便是這個道理。
但隨著老年人生活環境和激素分泌的變化,積極性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下降,即使明知道應該動起來,也很難保持像年輕時一樣的活動水平。
這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一旦養成習慣,不需要費力也能自然而然地堅持下來。
書中提出的抗衰老秘技包括:多吃肉,沐浴陽光,日常鍛鍊,經常在生活中做出一點變化,多多動腦向外輸出自己的觀點,找到興趣愛好以及志同道合的朋友等等。這些都是幫助保持大腦和身體活力、維持激素平衡的好習慣。
當然,最簡單的習慣就是不要“退休”。堅持工作,可以幫助維持日常的活動水平,讓大腦保持活躍。
不過此時已經不必為了金錢而工作了,更不要因為工作而過分勞累或煩惱,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可以讓身心都保持積極和健康。
警惕老年抑鬱症
恐怕很多人都沒有想到,70歲的老人,不僅身體和大腦比年輕時更加脆弱了,也會面臨更高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風險。
一方面,人到老年,會一次次經歷環境的變化,不斷面對失去。更年長一輩的離去,同齡人的變故,熟悉事物的消失,退出工作社交圈子後的失落,都會給老年人帶來衝擊。
另一方面,老年抑鬱症的表現與年輕人不盡相同,更貼近認知障礙的症狀,容易造成混淆,耽擱病情。
老年人抑鬱後,不會表露出明顯的情緒低落,只是變得沒精打采,不想動。
然而一旦停止活動,大腦就會迅速衰老,表現出類似老年痴呆的症狀。身邊的人以為老人只是上了年紀糊塗了,很難想到這是老年抑鬱症的訊號。
70歲,不僅要關注身體是否硬朗,也要更加註重心理健康。
老牛精選
《預防衰老,從50歲開始》&《晚年健康,由70歲決定》
東方出版社
點選下圖購買
老年人就醫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
年過七旬,不可避免地要更多地跟醫院打交道。
作為一位多年從事老年醫療工作的醫生,作者認為:老年醫療不同於一般的醫療,不僅要治療特定的疾病,也要考慮治療方案對老人整體狀況的影響。
年輕人很快就能恢復過來的小手術,可能會令老年人從此臥床不起;
降壓藥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但也可能令人昏昏沉沉,降低活動積極性,從而加速衰老;
頻繁的體檢可以及時發現身體異常,但也可能帶來不必要的擔憂……
關於作者,日本精神健康專家和田秀樹
和田秀樹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既是精神科醫生,也是暢銷書作家,被譽為“日本學習之神”,著作達500多部,已有多部引進國內,深受讀者喜愛。
現任雷內診所東京院院長,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一橋大學經濟學部、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兼職講師,和田秀樹身心診所所長。
作為一名老年精神科專科醫生,他從事老年醫療領域的工作已有30多年。主要著作包括:《高效學習》《養成一生不痴呆大腦的77個習慣》《百歲生活》等。
隨著老齡化社會加速,老年醫學研究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認識到老年醫療的特殊性,找出更加適合老年人的治療方法。
而對於每一位老人,也應當有意識地思考醫療問題,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生和醫療方案,為自己的健康做主。
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健康的晚年,如果你家有老人,推薦閱讀《晚年健康,由70歲決定》,學會從身心兩方面呵護大腦,延遲衰老,讓70歲依然是人生的活躍期!

人生從 50 歲到 70 歲,是衰老過程中的重要階段。
和田秀樹的兩部著作,為我們揭示了在這兩個關鍵節點,如何透過生活習慣、心理健康、醫療選擇等多方面努力,來抵禦衰老的侵襲。

我們無法阻止歲月的腳步,但我們可以選擇以積極的姿態面對衰老,
從 50 歲開始掌握 “思秋期” 生存術,70 歲時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和積極心態,就能讓衰老來得更遲一些,開啟成功人生下半場,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讓晚年生活依然充滿活力與希望,成為人生的活躍期,續寫生命美好的篇章。
從身心兩方面呵護大腦,延遲衰老,讓生命在時光的流轉中綻放出持久的光彩,無論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以最佳狀態享受生活,實現自我價值,迎接每一個嶄新的明天。
老牛精選
《預防衰老,從50歲開始》&《晚年健康,由70歲決定》
東方出版社
點選下圖購買
溫馨提示:請登入老牛精選小程式中檢視訂單詳情,商品發貨後才能檢視物流資訊。您也可新增客服小哞微信mr_moo123,諮詢商品和訂單詳情。推品推薦、商務合作,請新增Shidaizoe微信。更多好書推薦,請關注公眾號 “老牛的讀書時間”。
關注公眾號“老牛的讀書時間”
更多好書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