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撕掉女性專屬,我的價值我做主

文 | 有書君 · 主播 | 依米

各位親愛的書友,大家好,我是依米。
今天我們繼續共讀伍爾夫的《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
上一節,我們講了女性要有經濟自主和空間自主,這是女性成為獨立自我的先決條件。
那麼,在這一節中,讓我們更進一步,來談談價值自主和性別自主對女性的重要性。
我的價值我做主
先來看“價值自主”。
所謂價值自主,簡單來說,就是女性不要僅僅把自己侷限在傳統的家庭角色裡,而是要出去闖蕩,去讀書、去學習,在那些一直被男人們佔據的領域裡也分一杯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書中,伍爾夫很失落地說道,當時的社會上不是沒有名流貴婦,但可惜的是,她們沒有意識到賺錢的重要性,也沒有意識去做些事情來提高女性的地位和價值。
當時的社會,很多工作和活動都將女性拒之門外,連劍橋大學的草坪,也只允許男性進入,更不要說圖書館會向她們敞開大門了。
在當時人們的觀念裡,女性們沒有做出任何重要發現,沒有動搖過一個帝國的統治,沒有率領軍隊衝入過戰場,沒有改變時代的偉大發明。
莎士比亞的戲劇不是女性寫的,野蠻文明的開化沒有女性們的功勞,歷史書上更沒有衡量女性高度的標記。
對此,伍爾夫認為,女性絕不能放棄對自我的價值追求,僅僅選擇做一個家庭主婦。
哪怕你培養出了莎士比亞,人們也不會記得你的功績。
女性應該多讀書,投資自己的頭腦,應當去當兵、當水手、當火車司機、造船工人,加入和男性一樣的活動和勞動中去,去那些男人們傳統上實現成就的領域,尋找並實現自己的價值。
也應當去研究考古學、植物學、人類學、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去研究領域一展頭角。
今天的女性地位,是過去那些默默無聞的女性爭取來的,明天的女性地位,也需要後來的女性們繼續努力前行。
只要這樣,世界的大門才會向一般女性敞開,種種弊端才會逐漸改善。
帶著這樣的期待,伍爾夫在書裡寫道,希望再過一百年,女性將不再是一個被保護的性別。
那些熠熠生輝的女性
在伍爾夫發出這些吶喊後的一百年裡,無數的女性奮勇爭先。
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中國龍芯之母”黃令儀在古稀之年帶隊出山,以八旬高齡奮戰一線,一步一個腳印打破國外技術的封鎖,讓北斗衛星遨遊太空,讓復興號列車千里奔行,讓殲-20戰機高空翱翔,為中國計算機核心器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們看到屠呦呦在實驗室裡一次又一次的摸索,查閱大量古代醫學典籍,進行無數次實驗,最終發現了青蒿素,拯救了無數生命,為全球瘧疾防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們看到顏寧成功解析多個重要蛋白質的結構,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實現一個又一個突破,展現女性在生物科學領域的智慧和力量,也給無數的年輕女孩心中種下科學研究的種子。
我們看到“敦煌女兒”樊錦詩一生辛勞,將青春和年華都獻給了敦煌考古,還利用數字化技術,讓那些日漸消逝的文明得以“永生”。
她用行動證明,女性在考古學這個領域同樣可以取得卓越成就,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看到中國的女航天員們不斷書寫著女性傳奇。
從劉洋、王亞平,到“既能造火箭也能坐火箭”的王浩澤。
這些女航天員們克服身體和心理上的重重困難,成功進入太空,向世界證明了女性在航天領域同樣可以大有作為。
即使在DeepSeek這樣的AI領域,我們也看到了女性的身影。
作為DeepSeek開源大模型DeepSeek-V2的關鍵開發者,95後“天才少女”羅福莉的出現,直接打破了大眾對於女性難以從事高難度技術行業的刻板印象,讓我們看到女性在前沿技術領域的昂首闊步。
正是她們的成功,為女性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贏得了尊重,也讓我們看到,在那些看似男性主導的領域裡,女性同樣可以大放光彩。
“異代知己”張桂梅
說到這裡,我們還要提到一個人,她就是華坪女高的張桂梅校長。
這位女校長可以稱得上是伍爾夫的“異代知己”,她的一生,都在為女性命運而努力。
看到許多山區女孩因貧困而輟學,早早嫁人結婚生子,一輩子困於女性困境的時候,她意識到,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只有教育才能改變這些女孩的命運。
於是,她窮盡所能、傾盡所有,創辦了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這是一所不收學費的學校,免費為貧困女孩敞開大門,它或許貧瘠、或許簡陋,但它為無數的山區女孩燃起人生的希望。
14年裡,張桂梅校長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改變了2000多名普通女孩的一生。
她們這一生不用再被困在家裡,她們成為警察、老師、醫生、海員、程式設計師、工程師,成為任何她們想要成為的樣子。
從某種意義上說,張桂梅校長拯救的不僅僅是這一代人,這些女孩子的孩子們,特別是女兒,也因此逃脫了在貧困大山裡掙扎的命運。
感謝培養女孩們的張桂梅校長,感謝為女性吶喊的伍爾夫,感謝那些為女性正名的傑出女性,更感謝那些籍籍無名、卻從未放棄努力的普通女性,正是她們的不斷努力,讓女性在“價值自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就像華坪高中的那句校訓一樣: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
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希望所有的女孩,都不懼世俗眼光、不懼困難挑戰,活出自己的價值和力量。
偉大的心靈是“雌雄同體”
好,說完價值自主,我們再來談談性別自主。
伍爾夫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那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兩股力量,一股是男性的,一股是女性的,這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兩種精神能量。
男性力量常表現為理性、果敢、進取與堅韌。
當我們面臨複雜難題時,男性力量會冷靜分析、理性應對;
當面對挫折時,男性力量會堅守信念,百折不撓。
而女性力量則更多展現為感性、包容、細膩與溫柔。
女性力量有著敏銳的感知力,能敏銳察覺到情緒的細膩變化;
女性力量也更具有包容性,更加尊重差異,更善於化解矛盾衝突,營造和諧的氛圍。
在男性的思維模式裡,男性力量往往佔據主導,他們更傾向於追求效率與結果,在事業的戰場上縱橫馳騁。
而女性的思維中,女性力量較為突出,她們在情感交流與人際關係的維護上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然而,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如果單一力量過度膨脹,就會導致內心的失衡。
過度依賴男性力量,人可能變得剛愎自用、冷酷無情,只知追逐目標,卻忽略了沿途的風景與他人的感受;
過度沉浸於女性力量,則可能優柔寡斷、缺乏決斷力,在面對重大抉擇時猶豫不決,錯失良機。
正視內心的這兩種力量
伍爾夫在書中提出,這兩種力量不是非此即彼的,她引用英國文學評論家柯勒律治的話說,偉大的心靈是“雌雄同體”的。
也就是說,無論男性或女性,只有實現了這種融合,心靈才能得到充分的營養,從而發揮自己全部的能力。
比如我們熟知的大文豪蘇軾,他既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邁壯志,積極投身於國家大事,渴望建功立業,展現出男性力量中進取的一面,又有細膩溫柔的一面,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體現出女性力量中的溫情。
正是這兩種力量在他心中的完美融合,讓他無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能保持豁達樂觀的心態,成為文學與精神世界的巨人。
張桂梅校長同樣如此。
為了拯救大山女孩,她毅然走上免費辦學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面對資金短缺、師資匱乏、觀念陳舊等困難,她毫不退縮,四處奔走籌集資金,不顧質疑篤定做事。
那份改變山區女孩命運的堅定決心,猶如一把利刃,斬斷所有阻礙,為女孩們硬生生開出一條改變命運的通道,她的堅毅果敢與無畏擔當,正是男性力量中進取與堅韌的生動體現。
而面對學生時,她又是可親可愛的“張媽媽”。
她會為貧困的孩子送去衣物和食物,會在學生生病時守在床邊悉心照料,會耐心傾聽孩子們成長中的煩惱與困惑。
她用自己的溫柔與慈愛,讓那些曾經自卑、迷茫的女孩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愛,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幫助她們建立起自信與自尊。
她包容而細膩的女性力量,如春風化雨般,溫暖了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正是這兩種力量在張桂梅校長身上和諧共生,才讓她創造出教育的奇蹟。
她憑藉男性力量的果敢堅韌,不懈奮鬥,讓華坪女高從無到有;
又依靠女性力量的溫情關懷,讓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從這裡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她像一盞明燈,既有著男性力量的明亮熾熱,為山區女孩照亮前行的方向,又有著女性力量的柔和光暈,給予她們溫暖與慰藉。
無論是蘇軾,還是張桂梅校長,他們的經歷都深刻地啟示著我們:
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不應拘泥於性別的刻板印象,而應積極汲取男性力量與女性力量的精華,讓它們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帶著我們去創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去擁抱更加廣闊的世界。
好了,本節的內容我們就先講到這。
希望所有的女性,都可以實現經濟自主、空間自主、價值自主和性別自主,而這一切的根本目的,則是為了“成為你自己”。
那麼在下一節的內容中,就讓我們來聊聊伍爾夫眼中的“成為你自己”。
讓我們下節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