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很多人上班的盼頭好像就是等週末、等放假,一個假期結束,再盼下一個假期,週而復始。但是,如果你只有在放假的時候,感覺自己像個人,平常就不是,那是很可怕的。需要靠週末、放假回血的人,其實是預設自己日常就是被掏空的。這時候,我們真正要問的問題,不是“下次放假什麼時候”而是“我怎麼還在靠放假續命?”
2/ 很多人會羨慕一人公司的模式,自己做自己的老闆,不用每天上班,可以四處旅行,隨地隨地辦公。因為他們不是靠賣時間過日子,而是靠價值變現、表達輸出來活著。說到底,“等週末”是一種窮人的時間邏輯,這裡的“窮”不是指沒有錢,而是指沒有自主權。你把自己要做什麼的決策權,交給了領導、考勤表和國家假期辦。你要羨慕的,不是自由職業的人能隨時去旅行,而是他們想做什麼不需要等別人允許。所以,別再盯著日曆,數日子,盼假期了。真正要數清楚的,是你一年中,有多少天,是你自己說了算的?
3/ 最後也說2個簡單的行動建議:1)記錄每天「由自己決定的小時數」。記錄下一天裡,你有多少時間,是在自己的主導下度過的,然後有意識地去延長這個時間。2)每週至少預留一小時,主動安排自己。你可以用這一個小時,去寫文章做副業或者幹任何事,關鍵讓自己從“被安排”走向“自主安排”。
最後,想看更多阿貓的成長思考,強推【阿貓高效成長課】小報童!
專欄包括5個板塊:個人成長、閱讀寫作、財富思維、原生家庭、親密關係。
基本上“個人成長”會遇到的典型問題:如何保持自律、高效利用時間,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如何與另一半相處……,都有分享。
限時39元,兩杯奶茶錢,訂閱後永久有效。
目前已有2100+訂閱,滿2200人漲價,還要上車的抓緊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