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老師被舉報,家長就真容不下活潑可愛的女老師嗎?

轉載自公眾號:阿呆爸(微信ID:adaibaba520
作者:阿呆爸
每個人上學的時候,最喜歡的一定都是那種嘻嘻哈哈,能和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
網紅“木子和又又”就是這樣一位老師,身為初三的一名班主任,她也經常在影片平臺釋出自己和學生的日常:
和學生一起拍照、一起吃麻辣燙,甚至像朋友一樣交換零食。
可沒過多久,她的影片就引起了巨大爭議,無奈之下,木子老師辭職了。
霎時間,網路上引起了巨大爭議。
可到底是我們的教育模式容不下特立獨行的老師,還是如此教育方式本身就存在問題呢?
No
-mama-
01
從木子老師釋出的影片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活潑且體貼的班主任。
夏天,當她知道班級裡的男生共用一瓶沐浴露,就自掏腰包給班裡的每個宿舍都準備了一瓶沐浴露。
還不斷叮囑學生,“你們自己用,不要給其他宿舍”,看得出來她對自己班級的同學滿是維護,其他班級的同學也是羨慕不已。
快到期末考試,為了激勵學生,她絞盡腦汁想各種期末獎勵:
前三名可以吃大餐,單科第一名可以看電影,惹得同學們一陣陣驚呼。
懲罰也不能少,考得不好就要家訪、打電話、向家長通報表現等等,再怎麼抗議都無效。
等到期末考試前一天,為了鼓勵同學,木子老師又帶著班裡的同學取了棒冰的外賣,給所有學生加油打氣。
看著同學們一窩蜂搶雪糕,木子老師臉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怎麼看都不像是演出來的歡喜。
轉眼進入初三,晚自習的時候,她陪同學們一起看電影,每個人的桌子上都有一杯奶茶。
有一次,她還利用班費在學校裡開起了美食節,自習時間,讓班裡的每個同學都能吃到美味的小吃。
可也是從這一次美食節事件開始,人們發現木子老師的影片下,不再是羨慕,也不再是敬佩,取而代之的是批評。
耽誤孩子學習、不務正業、利用班主任身份博流量……
種種批評之下,更有人直接舉報,因此,在她中秋前釋出的影片中,明明是給同學分發月餅的快樂場景,可她怎麼也笑不出來。
無一不在暗示,她不得不離開了。
可是回頭想想,她真的委屈嗎?
No
-mama-
02
子老師對學生真心一片,她和學生的相處方式也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歡。
“要是我高中能遇到這種老師,我都不敢想象高中三年會有多幸福。”
現在老師嚴格也一樣被投訴,說嚴格會讓學生覺得壓抑然後厭學,總之現在老師也是挺難的,怎麼做都是錯。
這種陽光可愛的女孩子,把滿滿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學生,憑什麼要被迫辭退?
他們眼中,國外的教育,老師和學生是朋友,彼此之間關係平等,互相尊重,同樣能夠教育出很多人才。
就是因為中式教育過於刻板,將老師死死圈定在嚴格、權威的套子裡,才不允許他們走近學生,更不能和學生打成一片。
首先,國情不同,教育方式難以相提並論,國外的教師與學生比例遠遠沒有國內1:40這樣懸殊,老師自然有足夠的精力去關照每一位同學,但我們卻難以做到。
其次,教育需要愛,但愛卻不能是唯一。
的確,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木子老師對學生的付出,但問題是,這樣高調的相處,真的沒有博流量之嫌嗎?
在給學生講題的時候,她開啟攝像頭,配合著大火的bgm做著可愛的表情,一旁的學生會是什麼感受?
因為拖堂,就要在講臺上當眾念檢討,嘻嘻哈哈,真的能夠得到每一個學生的認可嗎?
在拍攝影片的角落裡,有的女生默默戴上耳塞,顯然不耐煩,更無心配合。
可是當能夠博得老師寵愛的學生,成為上鏡常客,會不會有更多學生因此攀比,而無心學習呢?
當然,這不僅僅是木子老師存在的問題,更是很多網紅教師不可避免的難題。
因為帶上班主任的標籤,才有流量,那對學生成長產生的影響,到底是正面,還是負面呢?
或許,有很多學生喜歡木子老師,但我們不得不考慮那些無法適應這種情況的學生。
他們會不會因為和老師相處不好而被孤立,會不會因此被冷落……
同時,拍攝影片、剪輯、釋出都要佔用老師的精力,是否會影響教學質量,尤其是處在初三如此重要的關鍵時刻。
同學們的學習態度會不會受到影響,只想學習老師成為一名網紅,轉而放棄了自己人生的更多可能呢?
如此多的問題,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正如沒有人能夠確定,這件事對每一位學生而言利弊如何。
No
-mama-
03
教師成為網紅,也有很多受到誇獎的例子。
例如“大河向東劉”,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因為自己上課考查單詞開火車而走紅。
鏡頭對準講臺上的自己,目光卻望向講臺下的學生。影片只是記錄,這一個課堂環節的工具,學生也不過是在最普通的學習當中。
火了之後,她在晚上做吃播,用掙來的錢給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送上一份心願禮物。
她的影片中沒有和學生相處的日常,也沒有學生的笑臉,雖然同樣使用了教師的身份,卻不會給同學帶來半點壓力。
還有作為高中班主任的小賈老師,大多拍攝的是她管理班級的日常,和抽查語文背誦的過程。
鏡頭同樣對準自己,鮮少展示學生的臉龐,即便如此,也會在拍攝影片前,徵求家長和學生的同意。
在她的影片中,管理班級有很多新鮮有趣的方法,老師除了和同學相處也有很多其他的工作,所以哪怕她和同學也總是嘻嘻哈哈,卻沒有一點質疑的聲音。
因為她讓觀眾看到的是教師職業的生活,而不是老師和同學相處的日常。
定位不同,主角就不同,產生的影響自然不同。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體制內的教師,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職業生活,可以看出,得到認可的老師,大多以拍攝教學方式、工作日常為主。
這種方式是否會分散老師的注意力,是否違反了教師不得開啟副業的規定還有待思考,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學生,不能成為老師吸引流量的工具。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當很多老師成為網紅,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他們的身份也發生了轉換。
一部分人選擇辭職,離開講臺,開始利用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做起付費課程,利用影響力開啟直播帶貨。
不知道當時他們的學生,現在又作何感想。
老師,是每天陪伴學生時間最長的人,一舉一動都影響著他們內心價值觀的形成。
即便網紅教師一開始只是出於對職業的熱愛,後來是否會夾雜著對流量的渴望,又是否會將教師的職業作為網紅的跳板,一切都未可知。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既然選擇成為教師,就要以學生為先,以孩子的成長為重。
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應該得到關注,而不是隻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才應該被重視。
教師拍影片做網紅,你又怎麼看呢?
微信改版,做到以下三步
星標★點一點,我們每天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