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掃碼,開啟勞斯萊斯尊享之旅)
本文參考來源:abc/網路
注:本文綜合整理媒體資訊,無任何立場!
特朗普突拋“100%電影關稅”計劃,震動全球影視圈!
從澳新兩國的緊急回應,到英美行業巨頭的焦慮觀察,再到《指環王》《雷霆特攻隊》的未來走向,這場關稅風波不只是一紙政令,更可能改寫全球影業格局。

🎞️ 震撼宣佈:關稅來了,一刀切!
就在資深演員喬恩·沃伊特(Jon Voight)向總統提交了一份溫和的“好萊塢復興計劃”的第二天,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海湖莊園高調宣佈:
“對所有在美國以外製作並進入美國市場的電影徵收100%關稅。”
他強調,“美國電影業正在快速死亡”,原因是“其他國家透過優惠政策吸引走了本屬於我們的製作專案”。

重點:這一決定來得突然,細節卻非常模糊。
-
流媒體平臺是否涵蓋?未說明
-
以成本計算還是票房收入?未知
-
合拍片如《007》《碟中諜》(Mission: Impossible)是否豁免?暫無明確答案

🎥 特別大使沃伊特的“溫和方案”
實際上,這項徵稅並非源自沃伊特的提議。作為“好萊塢特別大使”,他與經紀人史蒂文·保羅(Steven Paul)曾走訪製片公司、流媒體平臺、公會,提出了一套更偏向產業刺激型的計劃:
-
聯邦稅收激勵
-
稅法改革
-
聯合制作條約
-
後期與影院基礎設施補貼
換句話說:沃伊特的方案強調合作與激勵,未觸碰“徵稅”紅線。

🗣️ 白宮踩剎車,關稅未最終定案
在外界一片譁然後,白宮發言人迅速澄清:該計劃尚未最終定案,仍在評估可行性與影響。
特朗普本人也在橢圓形辦公室表示,將先與影視行業代表會面,以“確保他們對該政策感到滿意”。
而這場政策風波,也讓各界聲音迅速浮出水面:
-
美國表演者工會(Sag-Aftra):歡迎鼓勵本土拍攝,認為有利於中產就業
-
舞臺員工聯盟(IATSE):主張審慎評估,不應損害在加拿大的成員利益
-
英國影視公會與製作聯盟:緊急磋商,警告此舉可能“摧毀英國電影工業”
-
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公開回應:
“合作是件好事,我們不應妨礙這種創意協作。”

🌍 影視生產“去好萊塢化”,並非一朝一夕
過去十年,電影和電視劇製作持續外流。根據非營利組織FilmLA的資料顯示,洛杉磯影視產量下降了近40%。
背後原因清晰:
-
海外拍攝成本更低
-
政府補貼力度強勁
-
勞動力政策更加靈活
例如:
-
《指環王》:紐西蘭拍攝
-
漫威系列多次落地澳洲
-
Netflix、迪士尼、環球影業等巨頭紛紛向英國、加拿大等市場轉移製作重心
2023年,約一半4000萬美元以上專案的製作預算花在美國之外。
2024年,英國高階影視產值高達74.5億美元,年增長31%。

🇦🇺🇳🇿 澳新立場明確,全面反對
在特朗普宣佈關稅的隔日,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政府迅速發聲,強調反對“毫無根據的徵稅”。
-
澳洲工黨議員阿曼達·裡什沃思(Amanda Rishworth):
“政府全體立場一致,這些關稅毫無正當理由。”
-
澳洲文化部長託尼·伯克(Tony Burke):
“我們將堅定保護本國影視產業利益。”
同時,紐西蘭也表達擔憂,擔心全球協作體系受到破壞。

🎬 誰在真正受傷?不是電影,而是工人
這一政策的直接受害者,並非僅是“外國電影”,而是那些在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地工作的美資劇組與自由職業者。
英國電影協會指出:如果美國加徵關稅,將嚴重打擊剛剛在疫情後復甦的英國影視業,並威脅數萬名本地從業者的生計。
分析師保羅·佩斯卡託雷(Paolo Pescatore)指出:
“成本最終會轉嫁給觀眾。政策尚無細節,不確定性遠多於解決方案。”

🛠️ “關稅”之外,有無其他解法?
其實,美國並非完全沒有對抗之道。喬治亞州、紐約州等地,長期依靠本地稅收激勵,依舊吸引了不少影視專案。
這一趨勢證明:透過構建競爭力,而非“排外政策”,或許才是產業復興的根本路徑。
🌟 “好萊塢特別大使團”:明星治影的新嘗試?
除了沃伊特,特朗普還任命了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與西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加入“特別大使團”,以期制定更具吸引力的影視發展方案。
沃伊特在宣告中表示:
“總統熱愛這個產業,也熱愛國家。我們會一起努力,讓製作重新迴歸美國。”

好萊塢,是回家?還是走出去?
這一“100%電影關稅”的背後,是政治?經濟?還是競選佈局?
目前仍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全球影視產業高度協作的今天,以關稅干預生產模式,將牽動的不只是財政與就業,更是文化軟實力的平衡與未來。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今日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