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將爺
一會要去摜蛋,我只能緊急抽個把小時,來說幾句憋在心頭的話。對,就是懟一下“反對摜蛋”的傻蛋們!
其實,我平時都快要忙死了,光是工作讀書健身帶娃這四件高大尚的事,都在醒來到睡著之間,把我搞得跟陀螺一樣,狂轉。
這些事是高大尚,但,也都是被逼的呀。工作累死人,這不說了。我讀書也沒愜意了,今年多是為工作在機械硬灌自己。還有,我也不想健身,但真怕胖成豬。不帶娃,夫人能把我虐死。
這年頭,活得真不容易。有時,看似體面,看似健康,看似陽光,其實,內心滿地廢墟。
對,我得發明個新詞,把這種人生狀態叫作“精神難民”。
好想逃呀!
有些焦慮,真沒法說,因為說出來,就顯得矯情。
治癒係為什麼能成為一種潮流?說白了,憂國煩家,誰又比誰能更自洽、更體面呢?
不過,今天我要套個“二舅式”標題,說說這兩天人生狀態——在淮安剋摜蛋的日子,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最近逮到點空閒時光,溜到江蘇淮安,與一些老朋友鬼混。時隔多年,我終於又剋牌了。因為這地方,才是純種的“飯前不摜蛋,等於吃一半”。
其實,我也就玩了三回,真是覺得倍兒爽,有時驚心動魄的,有時快意恩仇的。
反正,童年打牌的各種套路,都嵌入摜蛋中。這遊戲,跟著人生智商提高,一起升級了。
摜蛋,這玩藝看似輕簡,又很精深。
人人可參與,高手在民間。
這種高階感,能把草根和精英捏合在一起,完成了一種真正民主化的精神平等。
還有,打摜蛋,能讓人敞開來吹牛逼。一澆胸中塊壘,爽。
歲月和現實,被這兩床牌串起來了;放鬆和思考,適到好處地連線在一起。
要松馳感就有松馳感,要緊張味就有緊張味。
這種娛樂,不同於娛樂城的娛樂,而是能找到自我的娛樂。
我馬上就要離開淮安,這個摜蛋發源地。我是真心希望,這次短暫的摜蛋經歷,能長久治癒我在城市的精神內耗。
上面一頓瞎誇猛如虎,下面一頓怒罵騷滿屏。
最近,看到不少“黑”摜蛋的傻逼觀點,都要噁心死我了。
只不過,我又沒時間寫深刻的東西來懟這些傻蛋。這會,趕在離淮最後一場摜蛋開打之前,來日決一下某些反摜蛋二逼。
好像先是有個復旦的陸院長,這夥計在畢業典禮上,煞有介事地告誡學生,說摜蛋是“逃避之風、頹廢之風”。
復旦,還真有不少喜歡扣帽說鬼話的奇葩。裡面既有張公公這種壞蛋,也有陸院長這種“扯蛋”,更有不少鬼頭鬼腦的“腹蛋”。
不得不說,這年頭,腹中藏著“陰蛋”“黑蛋”“臭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特別是像張公公這種磚家,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害了太多年輕學生的前途命運。
哎,壞逼多的地方,傻缺也多。
好久沒罵這類人,剛喝了點酒,得收,得忍。
其實,比腹蛋磚家批評摜蛋更噁心我的,是最近有些媒體對著摜蛋,連放了幾支毒箭。
那氣勢,感覺打個摜蛋,就是在刨他家祖房。這些人,就想把老百姓這點樂事,給釘死在時代道德恥辱柱上。
來,先看這個媒體連噴摜蛋的三篇文章的標題。

可以說,媚權的奴性,如同一萬隻臭蛋,放在城市廣場中央,四處飄散。
標題1——《警惕摜蛋沉迷助長消頹之氣》。
我評:
動輒就“警惕”,這是典型的官媒“運動風”格式,像是在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話語風格借屍還魂。標題2——《“全民摜蛋”的躺平之風該管管了》。
我再評:
動輒就“應管管”,這是有些官媒自持
權力“二婆婆”身份
,居高凌下唬著臉對人。
這類不親民的媒體,餓死都別可憐。
標題3——《亟須破除摜蛋編結的“圈子文化”》。
我又評:動輒就“亟須”,這是官媒典型的端著做派。
我個人認為,完全可以稱之為“裝逼體”。看到“亟須”這詞,我都覺得蛋疼。
好了,游標題,我就批那麼多了。這三篇文章內容,我要逐句逐字批,肯定能寫出一本書。
但,真沒力氣呀,也犯不著。人嘛,不能總跟二傻較真,對不?
很顯然,策劃這樣系列評論,是這家媒體的大動作。
那麼,我來簡單分析一下“編輯動機”!
眾所周知,不論是什麼媒體,做內容產品,首先要考慮的,肯定就是確定“極致使用者”。這詞翻譯成人話,就是“這玩藝到底是做給誰看的”。
僅從這三篇文章標題,就清晰可見,人家這文章,是寫個“某種權力”“某個官員”看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從哪個渠道,從哪個口中,聞到了“不喜歡打摜蛋”的私權味。
我再說清楚點,這種文章,不論是從文風,還是從標題,都絕對絕對絕對不是寫給普通人看的。
當然,他們心中預設“某種權力”“某個官員”也未必就是確定的,甚至想象出來的。反正,覺得他們抬頭伸舌可以舔中那地方。
再具體點,他們可能感覺玩摜蛋,與“越幹越想幹、越幹越會幹、越幹越能幹”這種主流口號調性不符。
所以,打摜定,又被扣上了“佛系”“躺平”之類帽子,然而,對著“基層幹部”“企業家”“幹事創業者”等等,送你們一梭子彈。
不繞,這些其實就是一種自以為是的隱藏式高階舔文。
但,還真可能舔錯了。因為上面有不打摜蛋的,也有喜歡打摜蛋的。
有些媒介舔屁溝,人們早就見怪不怪了。批評打摜蛋這事是舔,也還真不是舔到這個特殊位置了。
我覺得,這次是舔到腳丫裡頭,讓人既癢又煩又痛。忍不住,收不住,就抬腳一踹,你給大爺滾一邊去!
事實上,在這三篇文章發完後,有很多官媒都坐不住了,直接上場反攻了。
你以為你是誰呀,怎能舔得如此不講武德?
先是摜蛋發源地江蘇的官媒看不下去,新華日報的評論兄弟們上了一篇《摜蛋的“打”與“被打”》,文章看似客氣,其實是帶著鄙夷的目光,日決了那家級別段位都不高的媒體一下。
我認為,如此“地方保護主義”,要得。
畢竟,別人都到自家文化池子裡面撒尿了,而且,還不是站著撒的,是揹著藏著蹲著撒的,這當然得清洗。
當然,說新華日報這種反駁是“地方保護主義”,也不全面。
我個人認為,摜蛋不只是淮安的,也不只是江蘇的,還不只是中國的,而是屬於全球,走向世界,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產。
所以,山東媒體新黃河客戶端也跳出來,發了反擊文章叫
《批評摜蛋不能成為脫離實際的“道德狂歡”》
。
內容我不復述了,從標題不難看出,這就是在罵“反摜蛋媒體”是道德婊。
後來,重慶的,湖南的,四川的,各家媒體也風起雲湧,一起往那家“反摜蛋媒體”扔臭雞蛋。
《南方週末》主打“深刻”,說得也挺好,直接指出,所謂的“頹廢”“逃避”,其實是人心。如果不能消除底層釋放焦慮的這種需求,即使沒有摜蛋,大家也可以玩別的。
這個是肯定的。我煩的時候,偶爾就會打一把“俄羅斯方塊”,玩一下“彈玻璃球”。
我討厭“反摜蛋”的聖媒婊,最大的原因,就是這類媒體不但不去反思人們為何如此焦慮,反而連人們釋放焦慮的最後自由空間也要剝奪。
比如,失業為何這麼嚴重?法治為何如此腐敗?毛奇們為何總能白嫖李佩霞們?蘇州馬清華這樣的才子為何能被小權力給弄得死去活來?
對這些,人家不舔不噴,只做睜眼瞎。
要我說,媒體批評打摜蛋這種行為,也就跟二十年前警察抓在家看黃碟的夫妻一樣,挺汙的,挺陰的,也挺無聊的。
當然,這年頭,傻逼後面一定跟著壞逼。
比如,你們也看到了吧,媒體一批打摜蛋,後面一些單位就開始下發“摜蛋禁令”。保不準,有人要中招。
有人媚,就有人跟著演,反正,都是討上面歡心。
這些做法,說不定上面並不開心,甚至會覺得噁心。畢竟,做人大於做事,人性大於尿性。
記得口罩時,曾發生一件事,就是幾個悶在家人的人,一起圍桌子打麻將,結果被一群帶紅袖章的打到滿地找牙。
這種蠢和壞深度結合的情景,令我無比悲涼。
現在,反摜蛋的主張開了個頭,所以,我很擔心後面“反摜蛋聯盟”越來越多。
如果“警惕”“該管管”“亟須”這樣三支臭箭多了,真的形成萬箭穿心的陣勢,我敢肯定,“飯前打摜蛋”這種美好生活情景就一定會隨之消失。
那時,剩下的,就是飯前先罵一陣這些傻蛋和壞蛋。
你們要搞死摜蛋,表面裝著很坦然,其實全是瞎扯淡,而且內心很陰暗!
PS:全文完。凡3056字:我暈,竟打了三千多字。推下張維迎老師好書吧。保證正版。請大家掃下面二維碼,加好友以保能及時找到我,謝謝各位!

請歡迎關注人格志影片號,方便我們在直播間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