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1
為什麼說“全流程製片人”是未來行業最稀缺的人才?普通製片人如何升級成不可替代的角色?
製片人王磊: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全流程製片人"這個概念並不是一個生造出來的稱謂。本質上,電影製片人就應該是全流程的。雖然在具體工作中會衍生出各種細分崗位——比如總製片人、監製、聯合制片人、現場製片等不同稱呼,但這都是基於具體分工的需要。
真正的全流程製片人,核心在於其專案管理能力。這個角色需要從專案開發選題開始,一直到最終發行,全程把控各個環節。這要求製片人既要懂創作,又要懂創作管理;既要了解市場需求,又要掌握監管政策;既要熟悉電影作為文藝作品的意識形態屬性,又要精通金融、財稅、法律等管理知識。
電影從製作到發行的全流程中,各個環節既相互關聯又有明確分工。作為管理者,不一定要親力親為每個環節,但必須對全流程有清晰認知。
就像我自己的經歷,早期做獨立電影時團隊很小,不得不參與每個環節,但製片人不一定要親力親為,但必須理解全流程中每個環節的關聯性。

2018年隨萬瑪才旦導演及電影《撞死了一隻羊》
參加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世界首映

2018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和庫斯圖裡卡導演合影
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課程中強調:製片人不一定要做全流程,但一定要懂得全流程。因為在規劃一個電影專案時,你必須清楚知道:要實現什麼目標?透過什麼路徑?需要哪些資源?如何把各種要素進行有機組合?這才是管理的精髓所在。這種全域性把控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正是未來行業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
普通製片人要升級為不可替代的角色,關鍵就在於培養這種全流程思維。
不是要成為所有領域的專家,而是要建立對電影工業完整鏈條的系統性認知,掌握各個環節的運作邏輯和協同關係。這樣才能在專案管理中做出精準判斷,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Q2
製片人工作坊第二期的調整和升級,主要體現在哪裡?
製片人王磊:我們新增了對當前電影市場的觀察和反饋環節。這部分會結合我個人的製片經驗,對行業現狀進行深度拆解和分析。
最重要的是,我們增加了一個極具實操性的重點內容:詳細講解如何申請各級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電影補貼。

2025益起映創·王磊製片人工作坊課堂現場
這個新增模組非常關鍵,因為我發現很多製片人和影視企業對這塊業務不夠熟悉。在當前行業環境下,政府的資金支援對電影製作至關重要——無論是為了獲取更多製作資金、爭取更大發行可能、拓展市場空間,還是衝擊重要獎項,政府支援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系統性地掌握政府補貼的申請流程和技巧,對製片工作具有重要價值。

Q3
您在中小成本電影製片人的工作經驗中,有哪些值得新手朋友借鑑?
製片人王磊: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我們課程副標題強調的"中小成本電影製片",實際上涵蓋了絕大多數導演的創作起點。即便是現在的大導演,他們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也都是中小成本製作。除極個別特例外,很少有人一上來就能操作大成本專案。
從製片管理角度來看,中小成本電影可以視為電影工業的一個基礎單元。雖然規模較小,但其管理環節的複雜程度並不亞於工業化大製作。它同樣需要完整的規劃,不能隨意省略任何環節或降低技術要求,真正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優勢在於"船小好掉頭",更適合新人練兵和積累經驗。

2024年參加電影《雪豹》
在金雞獎的提名典禮
我經常用兩個比喻來形容中小成本製作的特點:一是"螺螄殼裡做道場",二是"針尖上削鐵"。這類作品最考驗製片人的真功夫——它不是靠砸錢就能成功的,也不能依賴技術堆砌,而是需要製片人充分發揮創意智慧、管理能力和協調藝術。每個環節都需要精打細算,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掌握中小成本電影的製作方法論具有長遠價值。
當我們把這套基礎單元的管理方法吃透後,未來轉向工業化大製作時,這些經驗完全可以實現升級、複製和規模化的應用。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的課程中如此重視中小成本電影製片訓練的原因——它既是入行的必修課,也是培養全流程思維的最佳實踐場。

2018年攜電影專案《回南天》
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市場WIP提案
Q4
藝術電影如何既拿獎又賣錢?
製片人王磊:首先必須明確,藝術電影本質上是一個具有國家文化戰略意義的專案。在我的理解中,藝術電影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名片,其價值首先體現在社會效益上。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都在透過補貼等方式支援藝術電影創作,強調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且永遠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從市場表現來看,藝術電影的受眾確實有限。以實際案例來說:
賈樟柯導演的《風流一代》票房1000多萬,約20-30萬人次;萬瑪才旦導演的《雪豹》同樣在20多萬人次區間;畢贛導演的作品能達到2.8-3億票房。而大多數青年導演的藝術片,觀眾可能只有1-2萬人次,甚至更低。
但這絕不意味著藝術電影沒有價值。相反,其價值體現在:
文化影響力:可能成為經典,被後世反覆研究和觀看;社會效益:提升文化軟實力;藝術探索:推動電影語言和表達的創新。

2020年在平遙國際電影節
電影《氣球》首映
在具體運作上,藝術電影需要建立獨特的商業模式:
成本控制:製作前就要做好精準預算,通常控制在較低範圍;
資金來源:結合政府補貼、海外基金、電影節獎金等多渠道;
發行策略:透過申請發行補貼等方式擴大社會影響力;
收益組合:綜合票房、版權銷售、衍生收益等實現成本回收。
中國藝術電影的發展歷程也印證了這一點。從謝飛導演當年用有限資金(包括海外支援)拍攝《黑駿馬》,到今天新一代導演以極低的成本堅持創作,藝術電影始終在艱難中尋找生存之道。
雖然商業回報有限,但正如賈樟柯、萬瑪才旦等導演的作品所證明的,藝術電影在文化傳承和藝術探索方面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
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是兩條不同的賽道。我們不必用商業片的票房標準來衡量藝術片,而應該看到它在文化積澱、藝術創新方面的獨特貢獻——這才是藝術電影真正的生命力和價值所在。

2022年金雞獎為周聖崴導演
手機短片《讓我們相愛吧》領獎
Q5
面對外行對製片人的工作是“找錢”,這類片面和籠統的認知,老師如何解答?
製片人王磊:電影本質上是一個投資管理的工作。
如果把它看作一個專案管理的話,就像建樓一樣——你得先有塊地,這塊地就相當於電影的劇本;有了地之後要畫圖紙,這就是組建主創團隊;然後開始施工建造,這就是實際的拍攝製作;最後要銷售,對應電影的發行放映。整個流程是完全相通的,甚至連週期都差不多,一個電影專案從籌備到完成通常也需要一到兩年時間。
從這個角度看,電影投資屬於長期投資中相對短期的型別。比起股票可以T+1交易,電影投資的週轉率雖然沒那麼快,但在實體投資裡已經算是流動性較好的了。
對於行業外的投資人來說,要理解電影具有雙重價值:一是社會價值,體現在文化影響力和藝術成就上;二是經濟價值,就是商業回報。這兩個價值有時候是同步實現的,有時候是先後實現的,需要辯證看待。電影投資確實有高風險的一面,因為結果難以預測;但也有低風險的一面,只要找到值得信任的專業團隊。

2021年12月電影《雪豹》拍攝現場
我相信優秀的商人跟優秀的藝術家一樣,TA既依賴於智商,也依賴於TA高度的直覺。關鍵是要明確自己的投資目的:如果就是為了賺錢,就專注商業回報;如果想拿獎,就瞄準藝術成就;當然也可以兩者兼顧,但目標一定要清晰。
今年我特別體會到,有信念、有技術、有智慧就可以做成,而且會給你開啟一個新世界。所以人不能太貪婪,越簡單,可能做的越好。

2019年《撞死了一隻羊》首映禮
和監製王家衛導演合影
Q6
有哪些製片經驗和技能,是短劇、電影、電視劇通用的?
製片人王磊:其實不管是拍電影、電視劇還是短劇,製片工作的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首先最基礎的就是預算管理和財稅合規,這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必不可少——再小的專案也得算清楚賬,簽好合同,處理好稅務問題。這些基本功放之四海而皆準,做任何影視專案都繞不開。
但光有這些還不夠,關鍵在於要學會"量體裁衣"。比如拍短劇要找適應快節奏的團隊,用電影那套精雕細琢的工作方式肯定行不通。這就好比你要組裝電腦,得根據用途選配置——辦公本和遊戲本的硬體需求能一樣嗎?
所以聰明的製片人不是一味追求最貴的團隊,而是尋找最對路的合作伙伴。

2018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和《撞死了一隻羊》劇組在奈何橋合影
最重要的是保持思維上的"歸零心態"。
每次接手新型別的專案,都要把自己當成新人,重新研究這個領域的玩法。我見過太多人栽在經驗主義上——用拍電影的方法搞短劇,或者用傳統電視劇的思維做網生內容,結果水土不服。
真正的專業不是固守過去的成功經驗,而是能隨時清空自己,快速適應新的創作生態。
說到底,好的製片人應該像水一樣無形。遇到電影可以沉得下心精耕細作,碰到短劇也能切換成高效作戰模式。這種靈活應變的能力,比掌握多少具體技巧都重要。
所以在這個行業裡,最可怕的不是缺乏經驗,而是被經驗困住手腳。保持開放和學習的心態,才是應對各種影視專案的終極法則。
Q7
這門課主要面向的受眾人群是哪些?
製片人王磊:第一類是影視行業的從業者。不管是拍電影的、做電視劇的,還是現在流行的短劇創作者,只要你想在這個行業發展,這套專案管理的方法都能幫到你。特別是剛入行的新人,這門課就像給你一把解剖行業的"小刀",讓你能看清這個行業的運作邏輯。
第二類是想要跨界學習的人。也許你現在做的是完全不相干的行業,但想了解影視專案是怎麼運作的,或者想把電影行業的經驗移植到自己的領域。比如房地產、農業、產品銷售等行業的管理者,其實都能從中獲得啟發。專案管理的方法是相通的,關鍵是要學會舉一反三。
第三類是對影視行業充滿好奇的人。就算你暫時沒打算入行,但想深入瞭解這個神秘行業的運作方式,這門課也能滿足你的好奇心。你會發現,電影製作和很多其他行業的管理邏輯其實很像,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我特別想說,這門課的價值不在於教會你某個具體技能,而是培養一種思維方式。就像我經常說的,如果哪天我不做電影了,這套方法讓我去做房地產、商業管理也完全沒問題。
因為核心是學會如何管理專案、整合資源、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可以遷移的能力。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 起 推 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