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布語
狂飆突進的人工智慧,未來風向在哪?
一個明確的訊號是:全球的科技企業,正在空前重視大模型的應用。
微軟的CEO薩提亞•納德拉今年就說:“當前的AI公司如果不能帶來真正的GDP增長,如果沒有真實需求來支撐其開發的產品,它們終將崩潰消亡。”
著名的投資大V、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也預測,隨著大模型的迭代,AI應用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他建議創業者要多用底層模型做使用者體驗,去解決實際的商業問題。
AI必須走出實驗室,擁抱火熱的現實場景,連結生產力的真實需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來自廣州琶洲的訊號,就顯得格外重要。

第四屆琶洲演算法大賽(圖源:廣州海珠釋出)
4月28日,備受期待的第四屆琶洲演算法大賽在廣州海珠拉開帷幕。在年初DeepSeek重挫美國科技股、震撼全球AI行業的背景下,這一屆演算法大賽有6000支海內外演算法模型和演算法應用團隊報名參賽,含金量極高。
來自全球的演算法精英們雲集於此,既是切磋,也為了尋找答案。在連續三屆大賽催化下,海珠琶洲湧現出了茉莉數科、雲蝶科技、和元達、趣丸科技等一批優秀企業,不僅在大模型的應用領域走得更遠,更是跑出了“技術–場景–商業”閉環,實現了穩定的盈利。
一場演算法的盛會,是如何做到以賽促產,壯大了整座人工智慧的產業雨林?
誕生於海珠琶洲的超級練兵場,何以成為全球AI造夢者的一片沃土?

最後一公里
打通AI向生產力轉化的“最後一公里”,已成為共識。但全球AI企業裡能夠走出一條清晰的應用路徑的,並不多。
蘭德智庫去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前80%的AI專案正在走向死亡,失敗率是其它創業專案的兩倍。研究稱,AI創業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與“主要利益相關者的需求脫節”。
沒有應用場景依託的大模型,終究只是空中樓閣,經不起市場的考驗。
當國內外的AI企業仍在探尋場景落地的答案時,海珠琶洲卻因其獨特的磁場,吸引了大廠的目光,成為AI領域創業的夢想實踐之地。

海珠琶洲(圖源:廣州海珠釋出)
今年3月,阿里宣佈將夸克升級為“旗艦版應用”,打造成為一個無邊界的“AI超級框”。網際網路巨頭將自身業態與AI深度融合,引人矚目。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一曾經斬獲2億下載量、AI應用日活榜全國第一的app,主體公司和團隊就在琶洲。
在近年來國內各大城市競相佈局AI、各領風騷的同時,琶洲已經悄然聚攏了一批頗有影響力的AI應用企業,在短短幾年裡,已經在各自垂直領域做到領先地位,撬動起了千億級相關產業。它們被業內稱為琶洲“五小虎”:
阿里的AI旗艦應用夸克;
貫通紡織全產業鏈致景科技;
垂類大模型領域的領跑者雲蝶科技;
聚焦AIGC和內容商業的筷子科技;
專注於直播電商領域的茉莉數科;

雲蝶科技專案:海珠區教育大資料應用中心(圖源:N影片)
如今,在“五小虎”之外,在琶洲這片僅15.1平方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進駐了超過90個行業大模型,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企業已經探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實現了盈利。
在國內多數AI企業仍在處於“輸血”階段時,海珠琶洲的案例顯得尤為可貴。
為何海珠琶洲的大模型企業,表現出如此鮮明的“應用層爆發”特徵、在國內AI行業中率先完成“技術–場景–商業”的閉環?
答案,或許就藏在琶洲演算法大賽裡。

超級練兵場
琶洲,對大灣區而言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這裡是廣交會場館的所在地、全球客商雲集之所,自古以來就被商業文明所浸染;此外,琶洲還是全球網際網路總部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目前已經有騰訊、阿里、唯品會等十幾家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在此進駐,高樓林立間傳遞著數字經濟的強大活力。
多元的身份,造就了琶洲相容幷包的氣質:既傳承了千年古港對於商業理念的追求,也汲取著網際網路科技帶來的創新養分。也因此,這裡的AI團隊有著強烈的“經世致用”的想法,自誕生起就將場景落地視作生命線。
放在更廣的空間尺度裡觀察,海珠作為一片城市與產業的“熱帶雨林”,對於AI初創企業的成長至關重要。
這裡有著極為豐富的城市場景:從世界最大的城央溼地——海珠溼地,到高樓大廈林立的琶洲CBD,再到具有年代感的老舊城區和城中村。
階梯化的城市空間佈局,造就了這裡包羅永珍的產業生態。
無論是網際網路總部經濟,還是產業園區內的科創獨角獸,甚至村級產業園裡的小微企業……對於每一個階段的AI企業來說,這裡都要適宜的生長土壤,也有海量等待發掘的應用場景。
不僅如此,海珠近年來借建設大模型應用示範區的契機,不斷的在人工智慧“算法、資料、算力”的三大需求上發力,打造沙溪智算中心與琶洲算谷、建立資料要素市場、拿出大模型券獎勵企業等等,為AI企業掃清落地的障礙。

廣州市海珠區建設人工智慧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而當前正在舉行的第四屆琶洲演算法大賽,正是海珠區匯聚全球資源,為場景落地打造出的一個“超級練兵場”。
在過去三屆的琶洲演算法大賽裡,都是以人工智慧和產業深度融合為主線,聚焦演算法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而本屆演算法大賽更是將“場景化”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將大模型從實驗室搬到了現實可感的場景中。
比如,今年的演算法大賽以“空地”一體化協同AI競技賽作為最重要的開場。參賽隊伍們需要透過演算法,驅動無人機與輪足機器人完成“識別–追蹤–抵達”全鏈條任務,在海珠溼地1.6萬平方米溼地賽場裡搜救可能只有30釐米的小動物。

空地”一體化協同AI競技賽(圖源:廣州海珠釋出)
在廣闊的天地間,對演算法賦予無人機、機器人精準感知能力和路徑規劃能力來一次真實的預演。這既是一次程式碼的較量,也是AI造福於人類的絕佳體現——也許在未來,從賽場上探路出的演算法會在某次生死救援中改寫結局。
在整體的賽程安排上,也足以體現主辦方對於解決現實需求的渴望。在AI大模型演算法優選賽中,中國電信、佳都科技、南方電網等企業釋出“產業真題”,開放真實可感的資料,參賽隊伍需要在一個個具體場景中,實現演算法精度與計算效率的雙重突破。
這些考題,帶來的不僅是演算法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提升,更將賦能於城市的產業、交通、醫療等方方面面,前途不可估量。

人工智慧的“廣交會”
不久前在琶洲開幕的137屆廣交會,人潮湧動,目前已經吸引了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到會,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新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大量湧現,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也備受關注,體現了全球客商對中國、對廣州發展的充沛信心。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自古以來便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處,很早就認識到人才的價值。在廣交會之外,廣州還在上世紀90年代率先發起了“留交會”(現“海交會”),25年來吸引了數萬海內外人才來廣州築巢引鳳。
今天,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本質上也是精英人才之間的“腦力”競爭。
從這個意義來說,如今的琶洲演算法大賽,正在加速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廣交會”,展現出這座全球一線城市廣攬天下英才、競逐人工智慧產業的雄心。

第四屆琶洲演算法大賽
廣州對於AI人才的渴求,身為第二屆演算法大賽總冠軍、靈宇宙創始人顧嘉唯有著切身的體會。
在他看來,琶洲演算法大賽已經超越單純技術競技的範疇,成為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創新生態的關鍵樞紐。為技術人才提供了試煉場的同時,也讓行業看到技術落地的無限可能。
而在“技術落地”理念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團隊來到琶洲切磋、交流,甚至就此落地。三年來,琶洲透過演算法大賽集聚“琶洲領軍演算法師”41人,170個團隊落地,極大程度擴充豐富了本地演算法人才數量和層級。

第四屆琶洲演算法大賽
支撐演算法精英們在琶洲駐足的,不僅僅是夢想,更有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援。
在今年,獲獎團隊除了獲得大模型券、算力、演算法資源等支援外,還將獲得被譽為“國內AI最高獎項”的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的直通車機會。
這對於AI初創團隊的價值相當寶貴,也許下一個科技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就會在這其中誕生。
事實上,每一個能從演算法大賽中走出的團隊,前途都難以估量:
2022年的總冠軍、心鑑智控創始人羅曉忠成為了國內機器視覺領域的領軍者,在短時間內獲得了連續兩輪近億元的融資;
2023年方法創新賽的總冠軍矽心科技身為國產AI程式設計的明星選手,致力於將前沿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軟體工程,最近已得到中關村資本為代表的國資親睞;
而2024年的企業總冠軍趣丸科技,推出了全球首個多模態配樂大模型“天譜樂”,率先實現產品化應用註冊使用者4600萬人,累計創作近1000萬首AI歌曲;
在摘下去年大賽總冠軍桂冠後,顧嘉唯團隊孵化出了國內第一批兒童繪本機器人——Luka,在18個國家售出近千萬臺。

“萬物有靈”的「Luka 盧卡貓頭鷹教育陪伴機器人」
一批優秀的企業和團隊從中脫穎而出,這是以賽促產的現實案例,也賦予了大賽超越程式碼和資料的產業價值。
伴隨著眾多AI企業崛起的,還有正瞄準“世界一流的數字經濟示範區”的海珠,目前已落地行業大模型專案120個,引育大模型備案專案10個,演算法備案專案114個,數量均位列廣州全市第一。人工智慧賦能的千行百業,正在深刻地改變城市產業生態,給廣州以及整個大灣區帶來巨大機遇。
一座堅持“長期主義”的城市,與最具科技含金量的演算法大賽持續碰撞,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人們無比期待。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宏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產業轉型……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