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躍出“五小虎”:AI時代的盈利密碼,藏在這些千億垂直賽道里

作者 | 布語
下一個誕生DeepSeek的城市,會在哪裡?
很多人會想到坐擁中關村的北京,或者擁有華為、騰訊等巨頭的深圳。但其實在人工智慧的競逐中,廣州扮演的角色同樣不可替代。千年商都,堪稱是一座AI生態之城。
就在DeepSeek引爆美國科技界的同時,來自廣州的智慧駕駛企業文遠知行,被曝獲得全球晶片巨頭英偉達的投資。訊息一齣,文遠知行的美股股價一路暴漲,震動華爾街。
事實上,廣州從未缺席這場AI科技浪潮,早在“杭州六小龍”出圈之前,一座AI產業的生態高地已經呼之欲出:
廣州琶洲,僅15.1平方公里的江心島上,進駐了超過120個行業大模型,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大模型企業已經探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實現盈利。
無數AI創意、演算法論戰在這片土地交相輝映,眾多人工智慧企業嶄露頭角,不知不覺,琶洲已經成為國內AI應用的試驗場,率先完成“技術—場景—商業”的閉環。
圖源:廣州海珠釋出
從這片AI生態高地走出的“獨角獸”們,未來會帶來怎樣顛覆性的改變?
AI高地
曾經有人作出這樣的論斷:正如21世紀的00年代屬於天河北、10年代屬於珠江新城,廣州在20年代的風向標,就是琶洲。
如今,琶洲風雲際會。
這裡是全球網際網路總部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截至目前,已經有騰訊、阿里、唯品會、小米、歡聚時代、趣丸科技等十幾家網際網路頭部企業進駐於此。高樓大廈林立之間,蘊含著數字經濟的強大活力。
從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脈絡上看,琶洲所處的海珠區是網際網路創新重要的發源地之一。這裡曾經是微信成長的福地,這一國民APP的總部,至今還坐落在廣州塔下的TIT創意園裡。
十幾億人的指尖滑動,讓廣州成為中國網際網路資訊流的集散與分發中心、首屈一指的流量大城。而在近年來的AI浪潮裡,身為“人工智慧大模型應用示範區”的琶洲,同樣佔據著關鍵位置。
業內有一個說法,國內AI創業的典型路徑是:在北京杭州找技術,在廣州找應用場景,再去香港找融資。而琶洲,正是無數初創企業走向獨角獸的關鍵節點。
從地理位置上看,琶洲正好位於廣州最具有科創活力的“第三中軸線”上:
圖源:國民經略
從黃埔的科學城,到天河科技園、科韻路、金融城,再到番禺的大學城、思科(廣州)智慧城,甚至南沙的示範區……廣州最具有“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叢集,幾乎都扎堆在這條軸線上。而位於中心點的琶洲,成為了資金、技術人才的富集地,海量機遇的彙集之所。
而在人工智慧時代,演算法、算力和資料被稱為AI產業的三大支柱。海珠區近年來也在AI基建上不斷加碼,打造沙溪智算中心和琶洲算谷。同時還拿出真金白銀,對單家大模型企業予以最高1500萬元的現金獎勵。
在最近位於琶洲的“百萬英才匯南粵”首場招聘會里,包括樹根互聯、致景科技等獨角獸企業一齊亮相,有媒體發現,現場開出了百萬年薪的企業為數不少。
對AI基建的持續投入和對高階人才的渴求,讓海珠琶洲正在成為人工智慧應用的產業高地,AI創新的孵化場。
產業雨林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人工智慧學域主任熊輝在對廣州的多家AI企業進行調研發現,廣州的人工智慧企業大致有兩條成長路徑,一是早期從視覺識別技術起家的公司,二是在網際網路創業中積累了大量資料的科技企業。
無論是哪一條發展路徑,企業都將應用場景視作生命線。
在琶洲,AI產業也展現出在應用層全面爆發的獨特場景。在琶洲目前進駐的AI企業裡,幾乎都是垂類的行業大模型。
例如2023年在海珠註冊成立的鐵刃智造,就是專注於AI時代下的私有化資料儲存領域,這家公司研發的飛牛私有云系統已經展現出強大潛力,瞄準著千億級的藍海。
琶洲AI企業的務實氣質,或許與這裡與生俱來的商業基因有關。
在古代,位於琶洲的黃埔古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曾是萬商雲集、舟楫穿梭之地。來自各國的商船滿載貨物匯聚於此,為千年商都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20多年前,廣交會的場館搬遷至琶洲,來自全球的貿易流動不僅帶來了海量的經濟效應,更賦予了這裡對商業模式的敏銳嗅覺。這裡的企業,天然就懂得抓住賺錢的風口。
廣交會展館   圖源:廣州海珠釋出
而在AI商業場景的利用上,海珠走在了廣州各區的前列,甚至可以說是人工智慧的“全要素試驗場”。
在產業上,海珠區擁有階梯式佈局的豐富產業載體,堪稱產業的“熱帶雨林”。
從CBD裡的總部經濟和消費服務業,到產業園區裡的科創企業,再到村級產業園裡的小微企業……海珠在給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適宜空間的同時,也為AI賦能產業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場景。
擁擠的城中村街道、忙碌的製衣工人……你也許對這種家庭式的製衣作坊抱有“低端、落後”的印象。但事實上,紡織業是海珠最早喝上AI這口湯的產業之一。透過AI大模型Fashion Mind,只需要2分鐘,就可以在成千上萬種品類中精準匹配布料,生成符合市場需求的時尚款式。
致景科技的Fashion Mind印花提取
而海珠對於AI場景應用,不僅僅是產業領域,更在於融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琶洲實驗室裡,基於AI的腦機介面技術讓高位截癱患者可以自主移動;海珠政務雲腦大模型讓公共服務更加智慧、精準;透過線上線下OMO融合教育平臺,讓教學成果得以視覺化;以AIoT為技術支撐,為海珠的古樹名木建立電子檔案……
琶洲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測試“腦機AI智慧病房”系統的效能(圖源:廣州日報)
在2022年,海珠區就開放了包括物聯網、AI文旅在內的十大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好的場景在帶來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帶來了城市面貌的質變。
事實上,這種“熱帶雨林”的產業變革趨勢,對於初創期的AI企業來說有著極強的催化效果,賦予了其極強的造血能力,也應運催生了一批“虎勢洶洶”的科技企業:
阿里的AI旗艦應用夸克;
貫通紡織全產業鏈的致景科技;
垂類大模型領域的領跑者雲蝶科技;
聚焦AIGC和內容商業的筷子科技;
專注於直播電商領域的茉莉數科;
杭州有“六小龍”,琶洲也有了自己的“五小虎”。這五家企業雖然體量不算很大,團隊只有區區數百人,但卻已經展露出對當前AI生態顛覆性的力量。
何以成“虎”
最近,夸克宣佈將基於阿里通義推理及多模態大模型進行全面升級,這一被稱為“阿里四小龍”之一的app將告別傳統搜尋,升級為一個All in One的“AI超級框”,滿足使用者工作、學習、生活的各類AI需求。
夸克AI超級框
在夸克對外發布的訊息中,不少人都注意到:阿里智慧資訊事業群總裁吳嘉的Title,已經升級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夸克CEO。
為某一業務專門設立CEO,意味著其在阿里商業版圖中的重要性顯著提升。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款曾拿下2億下載量、AI應用日活榜全國第一的app,其主體公司和研發團隊都在海珠琶洲。
“琶洲五小虎”,為何足以撼動當前的AI生態鏈?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做到了各自垂直領域的領先地位,撬動起了千億級的相關產業,潛力巨大。
致景科技作為一家從海珠成長起來的企業,目前產業已經覆蓋全國紡織業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無論是上游的飛梭智紡、中游的對布機器人還是下游的致景服裝AI大模型,都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賦能了上萬家中小企業。
而依託茉莉數科自研電商直播數字化系統——豹播,最快僅幾秒就能為電商直播生成3-4個可直接使用的指令碼。在AI的操盤手下,茉莉數科迄今服務了天貓、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在內的4000多家國內外知名品牌,一年促成直播電商交易額約50億元。
茉莉數科公司內部直播間(圖源:N影片)
筷子科技作為AIGC領域的佼佼者,用演算法改寫了商業影片的邏輯,讓營銷公司可以批次化地生產靈感。筷子科技CEO陳萬鋒曾舉例,在一家電商企業,一個5人團隊每天可以製作分發 3000-5000 條高質量的個性化影片。這樣一個覆蓋商業影片生產全流程的平臺,目前國內還沒有競品。
筷子科技一鍵生成影片功能
雲蝶科技則是垂直類大模型的集大成者,在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都有專屬的產品和應用方案。雲蝶科技也是國內少數嘗試用小算力訓練大模型的AI企業,這種思路和如今的DeepSeek不謀而合,讓其在短短五年成為國內AI行業的第一梯隊。
雲蝶科技雲蝶科技標杆專案:海珠區教育大資料應用中心(圖源:N影片)
“琶洲五小虎”對於各自領域行業的賦能,具有明顯的開創意義。而對於人工智慧行業本身,則是提供了一種更為寶貴的落地思維。
根據智庫蘭德公司的一項研究,當前超過80%的人工智慧初創公司正在走向死亡,這一失敗率是非AI創業專案的兩倍。研究顯示,AI創業專案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與“主要利益相關者的需求脫節”。
事實上,在很多企業扎堆砸錢投入通用大模型時,也會面臨一個問題:如ChatGPT般的通用大模型,具備通識能力,但不能解決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專業問題。
然而在琶洲這樣一個“全要素試驗場”裡,AI的夢想在現實中有了落腳之處,企業能在更為務實的氛圍裡探索AI與其它業態的融合,跑出“技術—場景—商業”的閉環。
“AI能力不是用來作秀的,必須紮根行業,才能釋放價值。”雲蝶科技田雪松在一次採訪中說道,“五小虎”給AI生態帶來的啟示,也大抵如此。
“千行百業”,未來可期
除了“五小虎”所代表的產業,這些企業領導者本身的經歷也值得關注:即使算上新任夸克CEO吳嘉,“琶洲五小虎”的創始人均為跨界而來,並非AI創業的原住民。
筷子科技CEO陳萬鋒在成立筷子之前,在寶潔工作了十餘年,管理過不同的品類的品牌建設,也是搭建寶潔數字媒體運營體系的負責人。
雲蝶科技CEO田雪松早年從事教育科技領域,後來受邀來到碧桂園,2019年他與幾名“廣漂博士”一起成立了雲蝶科技,早期業務又迴歸到自己最關心的教育行業。
致景科技創始人趙振洪出身在一個紡織家族。在2013年,他陪同一名外地客商來到中大布匹市場尋找布料,挨家挨戶找了兩天,依然無果。這個計算機專業的年輕人萌發了“這些布料是否可以全部上網分類”的念頭,那一年成立的紡織品B2B平臺“百布”正是趙振洪創業的起點。
茉莉數科的創始人林敏是土生土長的廣州80後,在大學畢業後選擇進入一家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在2015年開始和朋友創業母嬰電商的賽道,而後又轉入電商內容服務領域。林敏也是目前國內AI企業裡少數的女性掌門人。
幾名創始人的背景和履歷完全不同,卻在琶洲這塊土地上,不約而同選擇了AI應用的賽道,除了時代的風雲際會之外,也反映出廣州這座城市最大的特徵:千行百業,相容並包。
正如海珠的產業和城市面貌在AI浪潮下迎來煥然一新的改變,“琶洲五小虎”也在這座產業雨林裡汲取養分、不斷成長,已初步具有引領時代的潛質。
與此同時,海珠也透過舉辦演算法大賽等方式,向全世界廣發“英雄帖”,以賽引才、以賽促產,為人工智慧產業夯實人才根基,不斷提升企業成長土壤的“肥力”。
在今年的4月即將舉行的第四屆琶洲演算法大賽裡,就預計有8000支海內外演算法模型和演算法應用團隊參賽。其中或許就有許多行業翹楚,加入到“五小虎”的行列之中,成為人工智慧產業的新鮮血液。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琶洲躍出的“五小虎”,必將攪動AI產業風雲。
從琶洲AI生態中湧現出來的“弄潮兒”們,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還要留待未來書寫。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宏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產業轉型……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