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競賽。
作者 I 楊繼雲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抖音落地廣州。
日前,廣州穗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落戶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277號,註冊資本5.37億元。工商登記資訊,該公司由抖音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這被看作是抖音華南總部落地的重要一步——今年2月的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州海珠區委書記蔡澍曾透露:抖音華南總部將啟動建設;此外,騰訊微信也將在此啟用新總部大樓。
龍頭企業帶來的往往不只是就業機會。產業聚集效應,對任何一座城市而言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抖音來了
和騰訊、阿里做鄰居
據悉,廣州穗耕科技法定代表人為陳冠宇,公司業務涵蓋技術開發、軟體服務、房地產租賃與物業管理,覆蓋數字經濟全鏈條。而該公司註冊地所在的新港東路,具體位於海珠區的琶洲。
業內流傳,抖音集團的華南總部將設於琶洲,穗耕科技就是關聯公司之一。
點開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3月1日的一份土地使用權出讓公告可見,海珠區琶洲中二區AH041101地塊正掛牌出讓。

這塊商業用地的出讓條件並不簡單——產業業態需為網際網路數字經濟,要求競得者及其關聯方需是中國網際網路綜合實力前10企業,承諾2025年在海珠區合計實現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超300億元,承諾2025年圍繞廣東“百千萬工程”專案落地不少於15場活動,覆蓋省內不少於10座城市,且100%自持。
因此,這宗地塊被認為大機率會成為抖音的華南總部。
過去一年,抖音與廣州海珠區合作頻繁,在廣州中大門建立抖音華南選品中心、成為海珠區推動“海珠合夥人”體系化拓展後的首場產業生態夥伴大會的合作方等,推動海珠區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品牌建設。
據知情人士,抖音此前廣州的辦公區更偏向內容運營、稽核,但新的華南總部將更加偏重於技術和研發,劍指人工智慧、全自動執行技術等前沿領域。
如果說廣州最早的網際網路產業集聚發生在科韻路,而後則是琶洲銜接了網際網路產業的升級迭代。這裡曾是一片荒涼之地,但擁有大批尚未開發的土地且地理位置優越,此後廣州大舉發展琶洲。
今天的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集中了騰訊、阿里、復星、國美、小米、YY、唯品會等公司,共同組成廣州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這裡也是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目前,海珠區致力做大做強數智產業,力促全區新一代資訊科技服務業在千億級基礎上實現超20%增長——
“圍繞龍頭構建生態,以騰訊微信啟用新總部大樓和抖音華南總部啟動建設為契機立足創新、產業、生態三位一體推進龍頭新業務板塊和上下游鏈條企業匯入,精準招商加快同程和快手電商專案落地。”
猶記得2019年7月,抖音集團(字節跳動)曾在於深圳設立了位元組大灣區總部,致力於應用模式創新與演算法等人工智慧核心基礎研究。如今依託廣州,抖音正在輻射到範圍更大的華南。
廣州之憂
珠江悠悠,流淌著千年商脈。
四十多年前,珠江畔的廣州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中國的南大門,這座“千年商都”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底蘊佔據了先發優勢,在城市崛起的黃金年代裡,廣州吃盡第一波紅利,迅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
十三行的商船,珠江新城的崛起,天河CBD的繁華,見證了廣州從一座以貿易和輕工業為主的城市,蛻變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歷程。這裡的包容和開放,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資本,無數創業者在此追夢。
王老吉涼茶從嶺南一隅走向全國,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廣汽集團推動著中國汽車工業邁向新高度;立白的洗滌劑成為國民品牌,這是廣州製造業的輝煌……騰訊買下廣州當時最著名的網際網路公司博大,得到了張小龍,並在廣州為他設立了研發中心,而後有了微信;網易在這裡誕生,唯品會始終紮根於此,還有後來的SHEIN、文遠知行、小馬智行……
千年前因商而興,千年後因工而盛。廣州,一度成為中國南方的經濟心臟。
但今天,產業鉅變的局面卻讓廣州有些措手不及。2024年GDP排名被重慶後來居上,廣州掉落至第5位;從年初爆紅至今的DeepSeek,刷屏了的“北上深杭”科技發展的討論,卻沒有了廣州了名字。
尤其在開年的城市反思潮中,似乎是很少有人向廣州發問,人們好像習慣了這裡的“科技沙漠”。
廣州跑不動了嗎?
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和石油化工製造業作為廣州的三大支柱產業已達二十餘年,過去的輝煌既是廣州的驕傲,也是它的包袱——曾經的製造業巨頭們,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而新興的科技企業,尚未能完全扛起廣州創新的大旗。
在半導體、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需要長期投入的領域中,廣州都算不上很出色。這座“千年商都”在新時代的科技浪潮中,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早在幾年前,廣州的一些企業家和學者就曾發出警示:“廣州不能再依賴傳統的貿易和製造業,必須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步伐。”但巨輪轉向,終歸需要一些時間。
“不爭上游,就是落後”
吹響產業號角
《廣州海珠釋出》曾報道一個細節:微信始終沒有搬到騰訊深圳總部,因團隊成員大多在廣州安家,另一個打動馬化騰的原因是,時任廣州領導親自陪同他在全城選地——“他們站在400米高的廣州塔上,四處瞭望,馬化騰選中琶洲,從市到區裡合力支援。”
那是大約10年前,廣州為包括騰訊在內的幾家巨頭公司量身定製了幾個地塊。城市競賽即產業之爭,後來更多的公司湧了過來。
十多年後,抖音的穗耕科技正式在此成立,毗鄰騰訊、阿里巴巴、唯品會,琶洲也被視為廣州數字經濟的“黃金三角”地帶。
過去幾年,廣州壓力顯而易見。既要面對大灣區內部競爭——與深圳對比起來,兩座城市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局面,從小漁村走來的深圳毫無包袱地衝鋒,揹負了千年盛名的廣州卻思前想後的更多;還要頂住被其他城市趕超的壓力——傳統優勢產業承壓之下,危機感撲面而來,“不爭上游,就是落後。”
廣州的政府工作報告裡常年提到一句口號: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發展新興產業,是城市間一場不能輸的戰役。
廣州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包括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政府透過制定專項政策和提供資金支援,推動這些產業的發展,同時提供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高科技企業和創新專案落戶。
梳理2024年,廣州“3+5”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超萬億元,佔全市GDP比重提升到32.3%。三大新興支柱產業包括新一代資訊科技、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此外還有五大新興優勢產業,涵蓋智慧裝備與機器人、軌道交通、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與精細化工、數字創意。
廣州也希望爭奪科技產業的話語權。從自動駕駛之城,到AI發展高地,拿最近的來說,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5個關鍵產業之一,目前廣州市正按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成立產業辦,專門推進人工智慧相關工作。
“城市競爭的賽道上,搶到眼前紅利的是高手,但敢為十年後下注的,才是真正的贏家。”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個地方不同的基因和底色,註定會走出不同的產業道路。中國波瀾壯闊的產業之戰正酣,沒有人願意掉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