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未來汽車Daily編輯部

吉利控股集團成立全新電池產業集團
4月23日,吉利控股集團宣佈將整合旗下電池業務,成立全新電池產業集團——吉曜通行,原有的金磚電池、神盾短刀電池,統一為神盾金磚電池品牌。同時,吉利還宣佈將向全行業開放電池底部安全專利集。
編輯部點評:《台州宣言》的聚焦整合策略也聚焦在動力電池領域。這一動作標誌著新成立的“吉曜通行”成為吉利控股集團的一級組織,負責電芯的全鏈條整合,旨在提升供應鏈效率並降低成本。

華為牽手11家汽車品牌
釋出智慧輔助駕駛安全倡議:
營銷透明、技術先行
4月27日,華為乾崑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官方釋出《智慧輔助駕駛安全倡議》。倡議中,一共有11家汽車品牌的高管署名,11家汽車品牌分別為廣汽、上汽、江汽、奧迪、東風猛士、嵐圖、深藍汽車、北汽、阿維塔、賽力斯、奇瑞汽車等。此前倡議細則流出,主要分為四條,包括:技術先行、營銷透明、使用者為本和標準共建。
編輯部點評:安全爭議的始終是制約智慧駕駛規模化落地的重要障礙,華為牽頭髮聲意味著行業正在從規範化過渡。這份倡議未必能立刻改變市場現狀,但它代表了一種趨勢:主流玩家開始有意識地構建底線共識,推動輔助駕駛技術更有序、穩健地發展。
而對於華為來說,牽頭髮布倡議不僅是在樹立自身的行業責任感,讓更多合作品牌站在統一立場上,是技術生態做大的關鍵一步。

鴻蒙系“尚界”落戶上海臨港
4月29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與上汽集團、上汽乘用車分公司、臨港產業區公司共同簽署“尚界高階智慧新能源車生產基地專案”投資協議;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與上汽時代、臨港奉賢公司共同簽署“動力電池系統及元件生產專案”投資協議。
上汽集團尚界合作事業部總負責人祝勇介紹說,“尚界”整車生產專案首期投入約60億元,屆時將組建超5000人的專業運營及技術團隊,今年秋季第一輛“尚界”就將在此下線。
“臨港是上汽的生產大本營,上汽的第一款車便在此投產。”祝勇透露,此次整車專案產線是由臨港基地原有的產線改造而成。此次改造在產能、節奏方面進行了最佳化,加強了生產質量裝配的監控和資訊的跟蹤管理,並將所有資料上雲。
編輯部點評:目前尚汽專案已經規劃三款車型,產能需求較大。針對三電等動力電池的供應方面,上汽時代動力電池專案也同步落地臨港。
上海試圖將自己打造成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底特律”,除了上汽等一眾老牌車企外,近年來上海也接連引入了特斯拉、豐田等獨資企業,並帶動了一批供應鏈的入駐,如今尚汽專案專案也落地上海臨港,似乎上海的“新能源底特律”之夢頗具雛形。

保時捷稱在華停售電動車是誤讀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在2025年上海車展期間,保時捷執行長奧博穆透露,“未來兩到三年內,保時捷可能停止在中國市場銷售電動汽車。”
4月29日早,保時捷官方針對此傳言對新浪汽車回應稱,“這是誤讀,保時捷在中國仍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電動化程序,也將加快提供產品數智化本土解決方案。我們下一款純電車型將是全新的純電動Cayenne。”
編輯部點評:這次快速闢謠是保時捷在穩住市場信心。面對“停售”傳言,若不及時回應,可能會引發消費者和經銷商的誤解,甚至影響品牌在中國的長期佈局。從回應中可以看出,保時捷不僅沒有放緩電動化程序,反而在強調“本土數智化解決方案”,意味著它正在主動適應中國市場對智慧化的期待。
從保時捷的回應也可看出,即便面臨市場壓力,外資豪華品牌仍在積極尋找新的突破方式,而不是簡單撤退。“技術+本地化”將成為未來外資品牌能否站穩腳跟的關鍵。

吳會肖回應長城汽車做超跑
4月29日,長城CTO吳會肖透露,長城5年前就已經在做超跑,“那時候老闆就說要做一輛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讓荷爾蒙爆發的車。”吳會肖表示。
據吳會肖透露,長城想把這個成本再控制,並且希望“一旦出來就是一個驚豔四座的一個產品”。並且,這臺車是偏Super Car的產品。
編輯部點評:上半年長城汽車傳出打造超豪華車專案的新聞。魏建軍還曾試駕法拉利SF90超跑,談及長城超跑和法拉利SF90相比如何。
長城擁有相對豐厚的發動機、底盤等動力儲備,這也是長城打造超跑的技術底氣。

東風有限回應武漢工廠關停事宜
4月30日訊息,據第一財經,記者向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核實,該公司武漢工廠目前正常執行,後續也不會關停。東風有限稱,該公司將在東風與日產母公司的支援下平穩有序發展,持續加速向新能源和智慧化轉型,更好滿足使用者需求。
編輯部點評:東風有限的回應更多是穩定市場和內部信心,當前傳統車企普遍面臨轉型陣痛,稍有風吹草動就容易被放大為“收縮”甚至“退出”的訊號。
這一訊息更多是說明國有車企根基尚在,並未被市場短期波動擊垮。對於傳統車企來說,穩定中求變、保留製造根基的同時推進技術升級,可能是未來幾年更現實的路徑。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