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最快後年上車?!充一次電跑1000km,油車時代終結了?

想象一下,你的手機充一次電能頂三天,電動車續航直接飆到1000公里,充電時間比喝杯奶茶還短。
人生可以用來 摸魚 奮鬥的持續時間被大幅延長、電量焦慮的絕症被徹底根治、充電寶終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這場景,是不是很美好?
這些也不全是幻想,只要等固態電池落地一切就皆有可能了……嗎?

那咱們就要先說說當前主流電動車電池了。
元鋰電池:透過鎳、鈷、錳等金屬組合提升儲電能力,多用於高階車型,但高溫環境易熱失控,且鈷元素價格昂貴。
磷酸鐵鋰電池:以鐵、磷為核心材料,成本低且耐高溫,但低溫環境下電量衰減較大。
而固態電池與傳統鋰電池的核心區別在於用固態材料(如陶瓷或聚合物)取代了液態電解液
這種設計相當於把電池內部的“液體管道”升級為“固體橋樑”,直接帶來三大優勢:安全性提升(固態材料不易洩漏或起火)、續航能力翻倍(單次充電可支援超1000公里)、充電效率飛躍(10分鐘補充80%電量)

幾乎解決人們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所有痛點,彷彿只要搭載了固態電池,油車就可以徹底掃進入歷史的垃圾堆了(bushi)
但目前受限於材料成本高(例如硫化物電解質製造複雜)和介面穩定性不足(電極與固態電解質接觸易損耗),大規模量產仍需技術突破。
所以固態電池的發展情況,到底怎麼樣了呢?
咱們先說說國內的企業,在2024年比亞迪已下線60Ah全固態電池。
同時比亞迪鋰電池公司CTO孫華軍表示:計劃2027年左右啟動全固態電池批次示範裝車應用,2030年後實現大規模上車。
從長期看,規模化之後,液態三元電池和固態三元電池理論上能夠做到固液同價。
圖片來源:公眾號 @全固態電池協同創新
而咱們寧王德時代)的目標是到2027年達到7-8的水平(以 1-9 打分),意味著可以小批次生產全固態電池,但大批次生產仍然會面臨成本等問題。
廣汽、長安汽車、上汽集團和奇瑞汽車也均表示,計劃在2026年至2027年間實現固態電池的量產或裝車驗證
圖片來源:微博 @廣汽昊鉑
而外國“友商”這邊,豐田預計2026年開始逐步實施量產計劃,初期產能有限。將在2027-2028 年間逐步擴大產能。等到2030年之後,啟動大規模生產(不過鑑於豐田此前的跳票表現,對此保持懷疑態度)
本田和日產也預計將在28年左右,在新款EV車型中搭載全固態電池。
Honda全固態電池示範生產線 廠房外景
BBA這邊,梅賽德斯-賓士與美國電池初創公司Factorial合作開發的固態電池,命名為“Solstice”。
最近還主動秀肌肉表示,固態電池已經開始路測了。
而寶馬這邊據外媒@DRIVE 報道,寶馬M效能部門負責人Frank van Meel透露——寶馬目前將重點放在第六代傳統電池技術上,並計劃在短期內繼續使用這項技術。
至於固態電池,寶馬其他高層暗示,公司首款用上固態電池的車型可能要到8年後才會登場。
至於奧迪則是在固態電池方面沒有像賓士、寶馬那樣有非常明確和詳細的技術進展或落地節奏公佈。
綜合全球各家車企在固態電池上的研發節奏,以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相關負責人的發言。
咱們可以看出,固態電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大體節奏就是——預計2027年全固態電池開始裝車,2030年可以實現量產化應用。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那有個問題就來了,現在是買電車or繼續等or買油車?
只要你目前不是剛需用車,是真的等等黨永不虧!
25年才開年各大車企就在智駕上卷生卷死了起來,照著這個情況繼續卷下去,越晚買車價效比越高。


圖片資料來源
Honda全固態電池示範生產線首次公開,開啟電動化新篇章

Drive Solid-state batteries for electric cars ‘still on the horizon, not here yet’: BMW M

你會選油車or電車?
還是等等地平線上的固態電池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