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浪潮下,汽車行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如何安全、可靠地實現智慧化,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中國企業家》記者 婭斐
編輯馬吉英
圖片來源|中企相簿
4月18日~19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5(第十七屆)商界木蘭年會在北京舉辦。在【高峰論壇】“新汽車 新賽點”環節, 《中國企業家》雜誌社執行副總編輯馬吉英作為主理人,與聯想車計算創新業務總經理孫炳川,福特中國傳播及企業社會責任副總裁楊美虹,世冠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李京燕,先導(蘇州數字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肖虹,圍繞“汽車智慧化”的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精彩觀點如下:
1. 面對任何一個新的技術或者潮流,我們要先看一下服務的物件是誰,我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體驗,怎麼去服務他,這個是我們經常要去問自己的問題。
2. 汽車作為高安全要求的工業產品,消費者對其首要要求必然是安全性。因此,在汽車智慧化的程序中,如何安全、可靠地實現智慧化,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3.汽車智慧化是一個新趨勢,沒有任何參考的路徑和標準,整個產業鏈都是在共同成長。
4.不管你在哪個產業鏈裡,不管你做什麼,首先你要有價值,你才能進入產業鏈。

汽車智慧化下的新機遇、新挑戰
馬吉英:智慧化給汽車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尤其在大模型的衝擊下,行業有哪些新的機遇,又面臨哪些新的挑戰?
孫炳川:當前,智慧化為汽車行業帶來了諸多發展機遇。汽車不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未來它更像是一個在出行場景中提供出行服務的智慧體。並且它不是獨立的,而是與你原有的辦公環境、生活場景、家庭裝置以及電視等裝置實現互聯互通。透過這種無縫連線,汽車的智慧化將為使用者在出行過程中提供更加流暢、便捷的智慧化體驗。
楊美虹:面對任何一個新的技術或者潮流,我們要先看一下服務的物件是誰,我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體驗,怎麼去服務他,這個是我們經常要去問自己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福特的重點在越野和皮卡領域,我們的使用者很多時候去戶外越野,智慧化往往不是他考慮的首選。比如去西藏、新疆,他考慮的是這個車可不可靠?能不能安全地把我帶出去?能不能帶我穿越這些比較有風險的地方?之後才會考慮智慧化。
但並不是說我們不給使用者提供智慧化的服務,只是我們會先考慮使用者最基本的需求和安全。
李京燕:作為工業軟體公司,我們跟汽車的研發機構打交道特別多,大家經常聽到一句話,汽車的上半場是新能源,下半場是智慧化。
從我們這二十多年服務汽車行業的經歷來看,變化特別明顯。以前我們打交道的大多是某某技術中心或者研究院的人,現在不一樣了。現在車企的研究院裡,新能源研究院和智慧網聯研究院成了主角。我們服務的工程師裡,做汽車智慧化的團隊,這幾年增長特別快,用的工具也越來越多。從工業軟體的角度看,這已經是我們服務的一個重要方向了。中國的汽車工程師都在拼命卷智慧化。
談到挑戰,安全問題尤為重要。春節期間,DeepSeek一下子火起來了,所有人都在討論,都在使用它,但是後面你會發現它的很多回答存在“幻覺”,你就要提醒它說真話。汽車作為高安全要求的工業產品,消費者對其首要要求必然是安全性。因此,在汽車智慧化的程序中,如何安全、可靠地實現智慧化,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周肖虹:我認為智慧化帶來了兩個最核心的變化。首先,智慧化使汽車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而是成為一個移動終端和移動空間。其核心在於實現了全域互聯,包括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車與雲、車與新能源、車與家居、車與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這不僅提升了出行效率,也極大提升了汽車的價值,使其成為一個多功能的終端體,這是全域互聯帶來的顯著變化。
其次,關於資料賦能,汽車成為智慧終端並實現全域互聯後,釋放了資料的價值。這些資料可以根據不同場景需求,產生許多可落地的服務,為個人、政府交通管理以及城市服務提供高效且有價值的支援。汽車智慧化已從單車智慧轉變為更好地融入交通、城市和能源生態的智慧體系中。

在小池塘裡做“大魚” 

馬吉英:福特是一個百年車企,經歷了很多次的行業變革。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福特有哪些創新實踐和經驗可以分享?
楊美虹:福特在中國經歷了幾次重要轉型。過去鼎盛時期,福特在中國一年銷售100萬輛汽車,但近年來銷量有所下滑。然而,福特透過重新定位,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提出了“Fun天性 去野行”的品牌主張,利用品牌和技術優勢,順應了消費者對戶外出行的喜愛。當時我記得我們CEO提出用“野”來對抗市場競爭中的“卷”,這一策略幫助福特重新回到了適合自己的賽道。透過不斷聚焦自身優勢,福特找到了實現長期發展的關鍵。

福特中國傳播及企業社會責任副總裁楊美虹
另外,福特自創立以來一直秉持的企業願景就是,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出行、追逐夢想。這一願景從未改變,並且在福特的轉型過程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
回到可持續發展,福特需要緊跟甚至引領新技術的發展,這是肯定的。我們目前正在轉換賽道,從競爭激烈的大市場轉向相對細分但更具優勢的戶外越野市場。透過這種方式,福特希望在小池塘裡成為“大魚”,發揮自身的優勢,從而實現更好發展。 

有敬畏之心

馬吉英:聯想在汽車行業是一個新的參與者,作為跨界者,有哪些經驗可以賦能給汽車業務,又面臨什麼挑戰?
孫炳川:5年前,聯想開始做汽車智慧化的業務,我和團隊一直探索在汽車智慧化的方向上面聯想可以去做什麼,總結起來有以下三點。
聯想車計算創新業務總經理孫炳川
第一,要有敬畏之心。汽車行業有其獨特的知識和標準,尤其是安全和技術創新方面,與工業級和消費級產品存在很大差異。過去5年,我們做的第一個事情就是建立符合汽車行業要求的技術標準。
第二,抓住賦能的點,做我們擅長的事情。聯想的強項是計算和AI,因此在汽車智慧化領域,聯想致力於向車企提供這些能力,幫助他們提升智慧化水平。
第三,實現共生。汽車智慧化是一個新趨勢,沒有任何參考的路徑和標準,整個產業鏈都是在共同成長。聯想希望與車企和合作夥伴共同成長,將消費電子和IT領域的技術和能力應用到汽車智慧化中,避免重複勞動,降低成本,同時將最先進的智慧化體驗引入汽車領域。

賦能創新創業

馬吉英:先導投資了很多汽車產業鏈上創新和創業型的公司,先導具體是怎麼參與到汽車行業的變革中?如何賦能產業鏈上的創新創業?
周肖虹:先導科技不僅是一個投資平臺,更是整個產業生態運營的服務商,我們一直在幫助企業和產業成長,為地方創造更多的產業價值。
先導(蘇州)數字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肖虹
第一,我們在做整個產業鏈的搭建,幫政府做產業規劃和產業鏈運營。圍繞智慧車聯網產業,基於蘇州的工業化和供應鏈基礎,我們幫助新能源車從能源向智慧化轉型,集聚了軟體演算法、增量零部件等智慧化企業,並結合政府端、路端的智慧化建設,搭建了車、路、網、雲立體化生態鏈。
比如在蘇州,我們的產業鏈集聚程度非常高。原來上下游企業交流要花個一天時間坐飛機才能去交流,但是現在一棟樓裡面可以集聚生態鏈上的數十家企業,大大提高了產業協同效率。
第二,保障創新技術快速落地。我們鼓勵先行先試,政府也提供了多種場景來支援先進技術的商業化探索。例如,在蘇州高鐵新城,智慧化的低速物流環衛小車隨處可見,部分已實現無人化閉環運送;政府還投入資金建設智慧化道路,助力智慧技術在實際道路中執行。
第三,我們一直在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比如,我們透過聯合企業和高校,推動高校技術產業化和人才輸送,與清華汽研院、武漢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深入合作,共同探討標準和法律法規制定。另外,從2018年起,我們每年都會舉辦千人規模的全球智慧駕駛峰會,為企業提供展示與交流平臺,營造良好的生態氛圍。
第四,我們在投資方面基本上涵蓋了整個產業鏈週期,從初始孵化階段到成長階段、上市階段,都有不同的投資產品,來為企業賦能。

三個關鍵詞

馬吉英:世冠科技是產業鏈裡很有代表性的創新創業樣本,你們是如何抓住產業鏈創新創業的機會?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
李京燕:我想用三個關鍵詞來說:價值、創新、安全。
世冠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李京燕
第一,價值。不管你在哪個產業鏈裡,不管你做什麼,首先你要有價值,你才能進入產業鏈。大家知道汽車行業是一個非常開放、競爭激烈的行業。在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裡,中國的工業軟體跟歐美的供應鏈相比,處於弱勢,國內國外的OEM和Tier1、Tier2都在大量採用歐美的工具鏈,它們佔據了至少95%的市場份額。
我們的機會在哪裡?跟別人相比,你有什麼價值?為什麼選你?我們看一下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中國在這一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出口國,這為國產工業軟體提供了新的場景和機會。同時,汽車研發週期也從48個月縮短到18個月,也給產業鏈企業帶來了壓力,促使它們尋找外部合作伙伴,這就為國產工業軟體提供了更多機會。
第二,創新。面對強大的歐美工業軟體,國產工業軟體不能簡單跟隨,必須透過創新來突破。目前,AI賦能工業軟體已成為行業共識,以工業軟體為核心,結合知識圖譜和大模型,形成工業智慧體。我們也在軟體新版本中增加了AI功能,特別是加入大模型作為輔助,提升軟體的智慧化水平。此外,我們每年都會出一個大版本、兩個小版本的軟體產品,持續推動技術創新。
第三,安全。汽車行業對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極高,但是讓我們很驕傲的是,世冠的產品是中國唯一透過26262國際安全標準的工業軟體產品。這一認證不僅證明了我們的產品競爭力,也得到了很多行業龍頭企業的認可。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郭立琦  審校:張格格  製作:王儀琪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