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雜誌總第271期|人以“誠”聚、城以“才”興

《留學》雜誌總第271期
Studying Abroad
文末點選“閱讀原文”或掃描二維碼
均可購買雜誌
卷首語
目錄
資訊
封面故事
人以“誠”聚、
城以“才”興
節選:
2025年6月27至28日,由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AGTO)與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25全球人才峰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舉行。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知識的疆域飛速拓展,創新的浪潮席捲全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人”作為最活躍、具有決定性的要素,成為驅動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才的對外開放,要著眼於人、著力於人。本次峰會是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舉辦的人才交流活動,聚焦打造面向全球、引領未來的人才聚合樞紐和對話平臺,進一步推動國際人才的互聯互通、合作共享。
……
全球人才的流動態勢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各國競相採取積極的舉措來吸引和保留人才。最成功的國家和城市能夠以前瞻性的眼光整體地應對移民政策、勞工政策、教育政策,把城市戰略和人才戰略相結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統一的、整體的、基於效果反饋的人才政策和國際合作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無國界、創新無止境、文明可相通。出席峰會的嘉賓們一致認為,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有利於國際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讓創新思想在全球範圍內不斷交流、碰撞、發揚,將為高水平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更好的機會、提供更大的舞臺。
全球人才發展趨勢:
新一輪的競爭還是合作?
節選:
6月底,2025全球人才峰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召開。峰會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通州區委區政府支援,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和全球化智庫聯合主辦。本屆峰會圍繞“全球人才流動與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全球人才發展趨勢:新一輪的競爭還是合作”等議題,設定多場主題論壇與中國人才50人論壇等活動。其間,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釋出《全球人才流動趨勢報告2025》。報告以推動開放型人才流動格局為導向,構建簡明客觀的評價體系,選取了包括中國在內的38個國家,從多項指標及宏觀政策的角度開展了國際人才競爭力評價和研究,旨在推動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人才治理新秩序,凝聚人才發展與交流的國際共識。本期《留學》擇其要點,揭示全球人才流動的現狀特徵與演進趨勢,為關心和致力於全球人才事業的建設者和觀察者提供參考借鑑。
探索者
範嬌雅:
踐行“全人教育”,面向世界出發
節選:
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流動與協作的趨勢不可逆轉,培養理解多元文化、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新一代,既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也是當前人才儲備的方向。作為國內較早一批面向中國學子創辦國際學校的先行者,上海市諾美教育集團創始人、諾美高階中學理事長範嬌雅耕耘國際教育二十餘載,深諳其中諸多機遇與挑戰。
國際教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於此,範嬌雅信念篤定,始終堅持“全人教育”——立足本土,開闊國際視野,培養學生成為身心健康,審美高雅,富有文化修養與社會責任,兼具中華情懷及國際胸襟的世界公民。
對話牛曉林:
畫畫只是藝術特長嗎?
節選:
牛曉林的新書《我在美國教美術——用形象思維開啟孩子的創造力》部分章節用充滿溫情的筆觸記錄了許多動人的學生故事,記錄了一批學生是如何被美術深深影響甚至改變人生的。在十分重視美術教育的美國,學生有非常多的機會展示自己的繪畫才能,相比於不會畫畫的人,他們更容易獲得正向激勵,更容易脫穎而出。美國中小學乃至整個社會對畫畫好的孩子表現出毫不掩飾的喜愛和讚賞。
環球
人口變動時代
鄉村教育振興的國際經驗
節選:
近年來,低生育率與持續推進的城鎮化程序重塑著我國鄉村教育生態。面對生源持續減少、學校萎縮、資源利用率下降等系統性挑戰,我國鄉村教育事業陷入新的發展困境。經歷過大規模城鎮化歷程與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發達國家,他們的鄉村教育也曾面臨過類似挑戰。經過數十年的探索,他們的鄉村教育發展形成了一系列應對人口變動的創新策略。這些創新做法不僅緩解了鄉村教育的生存與發展危機,更是在師資供給模式、資源配置機制、課程教學創新、教育技術應用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可為我國在人口變動時期推進鄉村教育振興提供啟示。
觀察
全球知名教育智庫:
以專業研究助力教育治理
節選:
在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以政府為主導、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決策支援體系逐步建立,多種型別的智庫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學習借鑑國際教育智庫建設的經驗,探討中國特色的智庫運營方式、人才培養、研究定位以及與政府、社會、學校的互動關係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校長論壇
人工智慧時代,
學校管理如何變革?
節選: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並深刻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模式和教育生態。傳統的慣性仍然無處不在,而知識建構和能力獲取的方式早已不同往日,學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最佳化學校管理,提升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未來競爭力,成為學校管理者亟須思考的問題。
圖說
風向標
融入傳統文化,
培養國際視野
節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培育文化意識”作為課程總目標之一,將文化知識納入課程內容的中心位置。語篇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感知文化知識、認同優秀文化、形成文化理解和培養文化意識的主要途徑。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尋找適合的教學途徑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翻轉課堂,
探索高中地理教學新正規化
節選:
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特點,課程內容較為廣泛,不僅包含自然學科知識,還涉及社會學科知識。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將地理基礎知識點教授給學生,還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和發展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滿足學科教學的要求,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地理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所西部小學
如何推進國際理解教育?
節選:
2020年,教育部明確提出在基礎教育領域加強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青少年。這為我國基礎教育領域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指明瞭清晰的方向。寧夏長慶小學緊跟黨和國家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需求,致力於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人文素養的學生,以應對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世界發展趨勢。課程作為學校教育的關鍵載體,在國際理解教育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學校從多個維度出發,強化保障機制,整合各類資源,打造優質師資隊伍,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高效開展。
交流
創新教研,
解決“真問題”
節選:
在當前快速發展的教育背景下,幼兒園階段的教研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教研不僅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然而,現實中有不少教研活動存在形式主義、內容陳舊等問題,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如何創新教研模式,使其更加貼近實際、更具活力、更能滿足教師發展需求,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AI時代
音樂教育怎麼教?
節選:
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影響著教育領域,尤其在音樂教育中,AI技術的應用正在重塑傳統教學模式,並對教師的角色提出新的要求。面對這一變革,如何在AI時代重新定義音樂教師的角色,並構建適應未來需求的教學模式,成為當前音樂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透過探討AI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分析AI賦能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動商育人,
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節選:
動商理論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強調透過科學的運動訓練和豐富的體育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動商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職學生正處於青春期末期,是身體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動商教育透過科學的運動訓練,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肌肉力量、協調性和耐力,還能夠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針對不同專業需求,定製化的體能訓練計劃可以確保學生在未來職業崗位上具備必要的身體條件,有效預防職業病的發生。手球運動以其“快、巧”的技術特點著稱,對於提升中職生的身體協調性和反應速度具有顯著效果。在運球、傳球、射門等技能的訓練中,學生們需要快速而準確地完成動作,透過反覆練習和實戰應用,學生們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不僅在手球運動中表現出色,也為其他體育專案和日常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手球運動對於培養中職生的戰術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使他們在面對困難時能夠勇往直前、不屈不撓。
至美教育,
提升社會情感能力
節選:
作為一所農村學校,李遂中心小學始終秉承“實施至美教育,為幸福人生儲值”的辦學理念,將“五育”與美進行聯結,透過至美教育落實德智體美勞心教育,培養品正、博學、強健、善美、勤勉、樂觀的遂小學子。我校將社會情感能力教育融入學校整體文化建設,實現了至美教育理念下社會情感能力在農村學校的建構與實施。
實踐
三階式評價
拓展“小鎮生活圈”
節選:
我園的“小鎮生活圈”是幼兒自主規劃、自主選擇、自主調整的聯動遊戲,這一活動以突破班級、年齡的界限,為幼兒量身定製的模擬生態社群為教育目標。針對兒童的不同興趣和需要,我們建立了獨立的學習情境和問題情境,重視幼兒對遊戲認知和體驗的內部聯絡,透過遊戲,對不同的活動客體的整合和交換,幫助兒童自行發展或認知結構自我變化。幼兒成為小居民,每個月選擇一次遊戲區,每週連續2天在“生活圈”中進行學習、生活、遊戲。本文以幼兒評價為主體,建立拓展“小鎮生活圈”遊戲的實踐經驗,分享一些心得體會。
最佳化作業,
提升英語核心素養
節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評價與考試是測試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中的重要檢測依據,而作業評價則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使教師及時進行教學調整和改進。
“四度實踐”
促進自主遊戲與閱讀融合
節選:
自主遊戲和閱讀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北京市通州區東惠家園幼兒園透過“四度實踐”,即從“解、讀、選、觀”四個維度幫助教師客觀認識兩者關係,梳理支援策略,以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促進幼兒自主遊戲與閱讀融合,發揮閱讀與遊戲的雙重作用。
知行合一,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
節選: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該學科屬於思政課程範疇,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關鍵課程,對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良好品行的塑造均有積極意義。新課標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明確學科育人目標,關注學生成長需求,重視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同時,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兼具生活性與實踐性的課程,應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斷力。教師要將學習活動置於具體生活情境中,引發學生思考,在思維碰撞中形成良好品質。
思想庫
讓家庭教育
“字正腔圓”
節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案使得家庭教育的權威性、社會性、協同性得以凸顯,更引發了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依法帶娃以及家校共育的深度思考。
聚焦育人,
找準學校文化建設著力點
節選:
縱觀教育發展史與眾多學校發展的個案,不難發現,一所學校所具有的獨特個性、品位和文化內涵,正是其卓爾不群的風格與魅力的體現,也是其長盛不衰的內驅力。凸顯學校色彩風格、氣質形象,彰顯學校辦學品位、精神魅力的校園文化,不僅外顯於物質形態,還內化為學校的制度與行為,尤其是浸潤於師生共同的審美情趣、道德操守和思維方式等精神層面,進而凝聚人心,激發師生積極進取,推動學校持久發展,形成獨樹一幟的辦學特色。
問題化學習
驅動知識向素養轉化
節選: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新課程、新課標成為教育變革的關鍵指引,素養導向更是這一變革程序中的核心議題。化知識成素養,不僅是“雙新”背景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本文以《我的戰友邱少雲》教學實踐為例,深入探討語文教學如何結合問題化學習,將知識有效轉化為學生的素養。
在留學
40歲的我
和兒子一起在芬蘭“重啟”人生
節選:
我曾以為,留學是一段屬於青春的旅程,是二十歲的行李箱和三十歲的履歷表裡該出現的經歷。但沒想到,我在四十歲時踏上了留學這條路。更沒想到的是,這次我不是一個人出發。我帶著兒子,從喧囂的城市來到這個寧靜得彷彿世界盡頭,卻在教育上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芬蘭。很多人問我:你不怕嗎?一個40歲的中年人放棄了國內已有的資源,人生下半場才開始“留學+帶娃”,這樣做會不會太冒險?但我想說的是,在芬蘭的這三年,我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也看到了一個社會如何用系統性、結構性支援,把“教育”變成“幸福感的起點”,而不是“壓力的來源”。我和兒子都在芬蘭重新找回了對生活、學習和成長的熱愛。
校長說
《光明日報》直屬期刊《留學》雜誌社,是隸屬中國38家中央新聞單位之一的媒體機構。雜誌於2013年創刊,是關注出國留學與環球教育的專業媒體。
2025年7月第2期
總第271期
敬請關注《留學》雜誌,
獲取更多環球教育與留學資訊。
留學君有話說
你對本期《留學》雜誌有哪些提問?還想了解哪些方面?
歡迎在評論區積極互動呀~
我們將在評論區選取五條優質留言
留言者將獲得由《留學》雜誌贈送的
最新刊雜誌一本
如果你對本期或往期雜誌很感興趣
可以點選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
來源:《留學》雜誌總第271期

編輯:李嘉祺
終審:旭艾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聯絡我們
後臺私信聯絡留學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7071542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