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採後,醫療水平開倒車的速度令人痛心!

設星標收藏我, 第1時間看好文
轉自:明天會更好
先來看一個醫生髮的帖子——
不用說,這個神經外科醫生是個負責的好醫生,“今天下午做了個立體定向的腦血腫引流,沒有管子,我在手術檯上想死,最後科裡找到了最後一個存貨解決了燃眉之急“,不知道,如果那根要命的管子沒找到,患者會不會真的死。
這個醫生的吐槽之所以讓我後背發涼,是因為,如今,不僅很多進口藥陸續從醫院消失了,一些進口醫療器械也在消失當中。
知名醫療自媒體“健識局“去年就報道,國際知名骨科裝置製造商捷邁邦美稱:考慮多款產品在脊柱國採中失利,計劃將旗下的脊柱業務完全撤出中國。
捷邁是最早進入中國的骨科器械企業之一,1994年就開始在中國銷售產品。2015年捷邁和邦美合併後,在中國便以捷邁邦美的身份參與市場。
當前,有關部門在大力推進醫療機構國產大型醫療裝置佔有率。
來看看某發達省份《關於 2019 年省級衛生健康機構進口產品清單的公示》,納入2019年省級衛生健康機構進口產品目錄清單的醫療裝置,共計132種,試劑73種。
名單如下 :
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整理
到了2021年,該省釋出的《進口產品清單》顯示,可採購進口的醫療裝置數量驟減,從132種降低到46種,這意味著,國產醫療裝置進口替代在加速推進。
名單如下:
2021年省級衛生健康機構進口產品目錄清單
這裡允許我八卦一下,這46種獲允許進口的醫療器械中,包括陰莖硬度測量儀——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其一,相關人士對男性健康比較呵護;其二,國產裝置連某個海綿體的硬度都測不準!
事實上,正如進口車與國產車在效能上存在相應差距一樣,醫療器械進口貨與國產貨同樣有差距。
下面引用醫療專業網的一篇文章,因為進口與國產質量差別較大,醫院傾向於全進口,名單達23種,這裡只節選幾種——
1. 斷層DR攝影系統  
國產與進口產品區別:
國內DR類產品均為普通拍片功能,無斷層功能。  
選擇進口產品的理由:DR系統在一次掃描下獲得連續多層面的高畫質晰斷層影像,應用於骨科解決普通平片檢查所難以顯示的複雜結構,明確診斷。對於有外固定和金屬植入物的部位,可避免偽影,顯示細微結構。
2. 加速器質控裝置
對直線加速器裝置進行準確度控制和校準,是保障加速器安全有效執行的必備裝置   
國產與進口產品區別:
進口產品在測量時穩定性強,不會出現國產產品常出現的讀數跳動的問題,可以更為準確的得到檢測所需要的資料。而且進口產品的年平均數值的穩定性強,且不會隨著年份的推移發生改變,國產產品隨著年份的增加穩定性會進一步變得更差。同時,進口產品早操作方便性、安全性、故障率、使用壽命等方面均遠優於國產裝置。   
選擇進口產品的理由:進口產品準確度高,執行穩定,為保障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患者檢測的成功率、準確性和時效性,建議允許購買進口產品
3. 手術動力系統  
用於術中需要切割/切開、削磨、鑽孔、鋸開骨質和其他組織的外科手術 
國產與進口產品區別:
國產產品的穩定性及永續性相比進口產品差距較大 。  
選擇進口產品的理由 : 手術用器具要求穩定性、永續性高,進口產品更能保障患者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這篇文章列舉的,均在某省進口採購名單之外。
還是忍不住再好奇探究一下,為什麼某個海綿體的精確硬度的重要性,居然能超過上述種種呢?
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令人不安的現象——
在這樣一個全球化時代,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全球化的商品服務,比如,可以贖買進口的消費電子產品、化妝品、名牌包包,大一點的超市裡,也很容易買到進口的車釐子等食品……但是,進了醫院,那些關涉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關鍵醫療裝置,卻並不能保證是進口的。
有時候,進口醫療器械的消失,比進口藥的消失可能更令人擔憂。吃藥這事有時候還能扛一扛,但與檢查、手術相關的醫療器械,卻往往能直接、當場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所以那個神經外科醫生在為病人手術時,因一時找不到某種管子而“想死“。
當然要熱愛國貨。大力推進裝置國產化,方向當然也沒問題。問題是,國產替代進口不能只是圖價格便宜,產品力也要及時跟上才讓人安心。如果國產質量跟不上,我寧願剝奪我吃進口車釐子的權利,也不願被剝奪享受進口醫療裝置的權利。
舉個例子,一個醫生朋友跟我說過,哪怕是外科手術動的醫用縫合線,進口與國產也是存在差距的,進口的可以與身體一起融化,不須拆線,幫患者免除一次痛苦。
除了期盼國產醫療裝置彎道超車(這對車技的考驗非常高,因為搞不好就會彎道翻車)、快快在產品質量上超英趕美外,我能給出的建議就是,各位一定要加強身體保養,提高免疫力,最好能做到百毒不侵,不生病,這樣不但能使自己少遭罪,也能為國家節約大量醫療開支。
請長按下圖訂閱群團團接龍
下面有你想看的精彩
請長按識別小程式訂閱群團團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