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又整新“活”,醫療企業即將躺著賺錢?

近日,海南蘇生生物從瑞士引進的“聚酯膠原骨修復材料”正式獲批Ⅲ類醫療器械註冊證,

成為國內首個在“樂城研用+海口生產”協同模式下獲批上市的醫療器械

。一時間,行業引起激烈反響,因為又一大爆款單品即將來臨。

圖1. 2020-2024年先聲藥業營收及淨利表現情況(資料來源:年報)

事實上,這並非空穴來風,作為國內首個實現“樂城研用+海口生產”的創新藥,科塞拉(注射用鹽酸曲拉西利)已經用真實業績給出了答案。近期,先聲藥業釋出了2024年正面盈利預告,預計其2024年財政年度經調整歸屬於公司權益股東的利潤將達到10.03億元至10.33億元,相較於2023年財政年度的7.19億元,增幅約為39.5%至43.7%
對於這一增長,科塞拉顯然功不可沒。2024年4月,科塞拉正式在海南“下線”,這意味著從原料製作到包裝運輸等全部生產流程,“進口藥”科塞拉都將完全按照本土化部署。而在此生產模式下,科塞拉也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不僅年產能快速擴張至200萬支,另外成本也在大幅降低,據悉,科塞拉在蛻變為“本土藥”之後,生產成本相比於之前減少近7成,這無疑為其爭取了更大的盈利空間。
而隨著科塞拉“樂城研用+海口生產”首單商業模式的打通,也吸引了更多醫療企業爭相入局“淘金”,包括康哲藥業、亞虹醫藥、華熙生物、瑞泰生物等多家企業的醫械產品,當前也都在海南排隊啟動國內上市和國產轉化,並且推進程序愈發加快。
於是,在一片爭先恐後的熱鬧之中,一條全新的變現路徑在當前已經愈發清晰。
01
進口藥械如何“海南造”?
基於這一問題,我們仍可以在科塞拉身上找到答案。
據悉,‌科塞拉是先聲藥業與G1 Therapeutics合作開發的一款擁有全系骨髓保護作用的創新藥,2021年2月,‌科塞拉率先在美國FDA獲批上市,成為全球首個全系骨髓保護創新藥。4個月後,得益於海南“先行先試”(2019年9月出臺的《關於支援建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實施方案》允許在先行區內特定醫療機構使用國外已上市、國內未註冊的臨床急需藥品和醫療器械。)政策優勢,科塞拉實現中國境內首用,並於當年8月被納入樂城藥品真實世界資料研究試點。
藉助於此,2022年7月科塞拉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適應症為“降低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患者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發生風險”。雖然官方並未公佈具體銷量,但從當年年報來看,先聲藥業2022年下半年營收36.19億元,較上半年大漲34%,這顯然與科塞拉的獲批放量不無關係。
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從美國獲批到中國上市,科塞拉僅僅用了14個月,這與動輒3至5年的創新藥獲批週期對比明顯。當然,這都要歸功於真實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也就是官方所提及的“樂城研用”(推動真實世界資料應用,加速國際創新藥械在中國註冊上市)

圖2. 海口支援藥物監管決策的真實世界研究路徑(圖源:樂城先行區官網)

據悉,真實世界研究是指透過系統收集患者在常規臨床醫療或健康維護環境下產生的資料,在預先設定好的研究方案下,透過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最後比較藥品醫療器械等治療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據當事企業推算,依託於真實世界研究(RWS),其商業化速度可加快至少2年,並且成本不到常規試驗的1/4
但這仍不是終點,雖然科塞拉成功獲批上市,但它仍然是“進口藥”,國內的本地生產業務仍需由外企開展,這使其毛利率較低。為此,2022年4月,海口高新區與樂城先行區聯手打造了海南自貿港首個“飛地經濟合作示範園區”,其目的就是將已獲批的進口醫械產品轉移至海口國家高新區的企業進行本地化生產,並以此創造更大的收益,這也就是所謂的“海口生產”
2024年4月1日,科塞拉正式實現地產化下線,首批生產約2萬支。從藥品外包裝來看,地產化的科賽拉與此前進口的商品除了批准文號發生變化外,上市許可持有人從美國G1 Therapeutics公司變為了海南先聲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地址也從美國變為了海南省海口市。
別看這小小的改變,背後牽扯的可是巨大的利潤。據悉,2024年上半年,先聲藥業毛利率快速增長至79.1%,這其中必然有科賽拉地產化的貢獻。不僅如此,隨著生產成本的大幅降低,也讓其在市場定價上更有競爭力,於是在2024年11月,科塞拉正式納入新版醫保目錄,市場放量在即。
所以不難發現,整個“海南造”的過程其實是有先後順序,它先讓進口醫械產品“先行先試”,然後再利用真實世界研究推動其快速獲批,最後再依託“地產化”使其真正實現本土化生產。而在一整套流程之後,醫械產品不僅搶得了市場先機,同時也擁有了極大的成本優勢,這都將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02
有人落袋為安,有人排隊進場
科塞拉顯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絕不是唯一一個,據悉,除近期已上岸的聚酯膠原骨修復材料之外,目前還有19款藥械產品也已透過真實世界資料輔助臨床評價獲得國家藥監局上市批准,這其中包括6款創新藥和13款醫療器械

圖3. 14款透過真實世界研究獲批上市的醫療器械

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共同特徵呢?換句話來說,到底怎樣的醫械產品能夠滿足“樂城研用+海口生產”的條件呢?
首先一點是已經在國際先進監管機構獲批,具備關鍵註冊研究基礎,也就是說,獲批產品通常要有相當充足的海外臨床研究資料,而真實世界資料僅用作輔助證據。比如在樂城醫療先行區開展真實世界研究前,歐康維視生物OT-401在境外已經完成三期臨床試驗;而普拉替尼申請上市提交的主要資料也來自海外,樂城的真實資料研究則是為普拉替尼在中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人群中的療效評價和安全性評估提供了輔助。

圖4. 7款透過真實世界研究獲批上市的創新藥

其次是要充分契合國內市場未滿足臨床需求。以諾華旗下首個小干擾核酸藥物英克司蘭鈉注射液為例,它在2021年7月在樂城實現全國首例應用,並在短短一年時間裡累計使用7000餘例次。而之所以市場滲透率如此之快,核心就在於它填補了臨床空白,作為全球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用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小干擾RNA(siRNA)降膽固醇藥物,英克司蘭鈉注射液是高血脂患者的“超級疫苗”。
事實上,這也正是“先行先試”的核心意義,即讓更多國內患者無需出國便可使用國際前沿藥物和技術,而在得到更好治療的同時,也能大幅降低醫療成本。據悉,樂城目前已引進國際創新藥械產品超460種,主要聚集於眼科、腫瘤以及罕見病領域,這些領域背後都有極大的臨床需求
最後一點是可以規模化生產,能夠大幅降低生產裝置以及原材料進口成本。據悉,於2021年3月依託於真實世界研究證據在國內獲批上市的普拉替尼膠囊,現已成為基石藥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根據年報顯示,在普拉替尼上市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基石藥業就實現營收大漲97.51%,並在此之後,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但即便如此,基石藥業當前仍未擺脫虧損的窘境,2023年淨虧損3.67億元,而這其中的導火索就在於其高昂的運營成本。所以,普拉替尼對於“地產化”其實是有明確需求,因為一旦實現本土化生產,則將為基石藥業開啟更大的利潤空間,扭虧為盈當然也就不再遙遠。
對此,樂城某專業人士談道,“近些年,我們一直在不斷提高我們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在認真做篩選,希望將更多精力和資源向臨床需求極大、生產成本較高的一批創新藥械產品傾斜,幫助其實現‘彎道超車’,併為其創造更大的盈利規模。”
03
在變現預期的道路上加速狂奔
進入今年以來,樂城的好訊息就沒間斷過。 
先是在1月,接連有3款產品透過真實資料研究獲批上市,分別是賽諾菲旗下抗CD38單抗賽可益(艾沙妥昔單抗注射液)、羅氏診斷FOLR1-2.1抗體檢測試劑以及卡爾蔡司飛秒雷射角膜屈光治療機。尤其以飛秒雷射角膜屈光治療機為例,它搭載最新SMILE pro手術技術,10秒內就能完成單眼掃描,是一款劃時代的器械產品。
另外在臨床方面,也有多款重磅產品近日在海南實現境內“首用”,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創新藥donanemab(多奈單抗)以及用於治療克羅恩病的特醫食品Modulen IBD等。
再加上聚酯膠原骨修復材料的地產化,以及科塞拉毛利率的進一步擴大,當前的樂城大有加速變現之勢。事實上,在過去幾年,海南樂城的醫療產業佈局已經愈發完善,這無疑為當前以及未來的現金流轉化提供了保障。

圖5. 瑞金海南醫院專門開放的“樂城創新藥械”視窗

比如在醫院端,截至2024年6月,樂城已有29家醫療機構開業運營,具備特許藥械使用資質和能產生真實世界研究資料的醫療機構為21家,這其中就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海南醫院以及四川大學華西樂城醫院等“國家隊”。尤其以瑞金海南醫院為例,其目前已完成111項特許藥械使用,治療患者超過8000多名。
另外在企業端,越來越多的全球頭部企業也開始扎堆入駐,並且投入巨大。據悉,在2023年年初,隨著國內市場逐漸放開,包括諾華、波士頓科學、默沙東、賽諾菲、美敦力等多位國際藥械企業總裁密集到訪樂城,或辦事處揭牌,或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此之後,樂城的產業“朋友圈”不斷擴大,目前已覆蓋全球近300家藥械企業,並且整體參與度越來越高,比如默沙東、吉利德等,當前都已在樂城設立分公司。
最後是在關鍵的供應鏈上,從獲批上市到生產再到支付都已形成完整的閉環。以樂城重點打造的“前區後廠”為例,“前區”即透過樂城先行區真實世界研究政策,推動已在境外上市的創新藥械產品完成國內進口註冊上市;“後區”則是將該上市品種轉移至海口國家高新區的企業進行本地化生產。另外在支付方面,樂城還特別推出“樂城全球特藥險”,目前已覆蓋近百種高價特藥,參保人數超過200萬
對此,某入駐樂城的企業創始人談道,“其實從去年下半年以來,能明顯感受到樂城正在加速兌現過去的一些成果,因此也讓很多本地醫療企業在2024年獲得了可觀的收入。進入2025年,這種轉化現金流的勢頭還會加劇,一方面是因為已經有科塞拉這個‘前車之鑑’,這為後來者提供了一條具體路徑參考;另一方面是因為前期積累了大量創新藥械亟待獲批上市,目前累計引進未在國內上市的國外創新藥械460多種,且主要覆蓋腫瘤、罕見病、慢性病等多個大病領域。”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一個又一個業績“神話”即將在海南樂城相繼上演,而先入局者,自然也會更有競爭力,能夠搶佔第一波市場紅利。

參考資料:
1.《首個獲批國內上市藥械對“樂城研用+海口生產”協同模式意味著什麼?》——投資海口;
2.《創新藥驅動,先聲藥業盈利10個億!》——醫藥魔方;
3.《進口藥如何海南造?》——海南日報。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如果您認同文章中的觀點、資訊,或想進一步討論,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宣告: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映象等任何使用。
動脈網,未來醫療服務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