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決策雜誌
12月16日,國務院以“加快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進一步提升行政執法規範化水平”為主題,進行第十一次專題學習。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策部署,圍繞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建立健全行政執法標準規範,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進一步嚴格執法程式、最佳化執法方式、強化監督問責,著力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

12月16日,國務院以“加快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進一步提升行政執法規範化水平”為主題,進行第十一次專題學習。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學習。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胡建淼作講解。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張國清,國務委員吳政隆作交流發言。
行政執法是政府依法履職、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重要方式,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內容。現在一些領域和地方濫用行政裁量權、執法不公正的現象仍然存在。要從群眾和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進一步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規範權力執行。針對基準覆蓋不全面問題,抓緊完善許可、徵收、強制、檢查等裁量權基準。針對裁量幅度不合理問題,考慮經營主體違法情況和可承受能力,按照“過罰相當”原則確定處罰限度。針對地方標準不統一問題,加強統籌指導,及時督促調整。
明年要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穩預期強信心。要規範執法程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稽核制度,暢通申訴渠道,依法保障監管物件申訴權利。要最佳化執法方式,對情節比較輕微、沒有主觀故意、對社會危害性較低的違法行為,可採取柔性執法措施。要強化執法監督,關注罰沒收入異常增長、大量異地執法、大額頂格處罰等情況,審查核實相關執法行為,有問題的要及時糾正。強化資訊科技運用,提升執法監督效能。
李強強調,規範行政執法需要常抓不懈,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完善制度規則、強化執行約束,不斷提高執法能力水平,切實維護群眾和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新聞延長線:
罰沒收入是反映執法機關依法收繳的罰款、沒收款、贓款,沒收物資、贓物的變價款收入,包括公安、交通、稅務、法院、市場監管等一般罰沒收入,以及公安、市場等緝私罰沒收入。
罰沒收入屬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非稅收入,罰沒收入佔非稅收入的比重約10%,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較低。儘管如此,罰沒收入關係企業百姓切身利益,一些“過罰失當”“以罰增收”“逐利罰款”事件引起社會空前關注。
比如,今年圍繞“遠洋捕撈”討論較多,近期浙江省人民檢察院的一次釋出會上披露的“警察私自跨省帶走企業家並索取財物”案例,引發關注。
部分個案疊加今年以來非稅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也引起了社會警惕罰沒收入快速增長。財政部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非稅收入約3.7萬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10月和11月非稅收入增速均在40%左右。
當然,今年以來非稅收入快速增長,主要是地方透過處置閒置資產等方式,加大資源、資產盤活力度,從而帶動非稅收入中的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不過從一些省份披露的資料來看,有的省份罰沒收入也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
從此前一些地方披露罰沒收入快速增長的原因來看,一種是當年有大案要案結案,法院判決並繳庫的罰沒收入增加;另一種是公安罰沒收入增加。
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罰沒收入增長等同於逐利執法,但實踐中一些地方罰沒收入異常高增長也已經引起中央部委警惕。
比如,今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國新辦釋出會上表示,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近期也公開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密切跟蹤非稅收入變化情況,持續規範非稅收入管理,依法依規組織非稅收入,確保非稅收入應收盡收、不得亂收,堅決不收過頭稅費,切實減輕經營主體負擔。
今年2月份,《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規範和監督罰款設定與實施的指導意見》公開發布,要求依法科學設定罰款,嚴格規範罰款實施,全面強化罰款監督。這是中國第一次對行政法規、規章中罰款設定與實施作出了規範,旨在解決“以罰增收”“以罰代管”“逐利罰款”等突出的問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解讀稱,這意味著既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又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將有效維護好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著力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來源:新華社、第一財經等
編輯:趙晨 / 審稿:王運寶、紀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