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個小時大會這些觀點值得關注
巴菲特拄著柺杖,一身正裝地進入伯克希爾股東大會的現場。在開始演講前,他還把桌前最愛的兩聽可口可樂特意放在話筒前面的醒目位置,並舉起右掌放在額頭上,遠眺了下他的盛大舞臺。滿滿當當的會場,比任何一屆都要人多。巴菲特開場說,這是他第60次參加的會議,應該是他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好的一次。
他說道:“我們在各個方面都創下了紀錄”。
在這最後一屆大會上,巴菲特雖然仍然堅持了5個小時回答問題,但後半場回答已經明顯有些有聲無力,在大會最後宣佈讓旗下能源公司CEO格雷格.阿貝爾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CEO,正式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掌舵人。雖然巴菲特仍然是董事長,會參與到公司的一些重要決策之中,但恐怕很難再來主持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
最後一屆的巴菲特大會還是那個味(價值投資),沒有太多新的東西,但觀點應該還是經得起時間檢驗,對於犯錯,巴菲特也從來不避諱這點,很難得。像巴菲特這樣投資歷史悠久,業績公開,業績優異,規模巨大的投資家,恐怕大機率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稱呼巴菲特為“活著的股神”並不為過。
第一、巴菲特批評了關稅和貿易保護主義,並表示“貿易不應成為武器”。巴菲特說:“我們應該尋求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我們應該做我們最擅長的事,他們也應該做他們最擅長的事。貿易越多越好。”巴菲特還說:“貿易和關稅可以是一種戰爭行為。”這個在今年3月的致股東信裡,巴菲特已經說過:“加徵關稅是一種戰爭行為,久而久之,關稅就成了商品稅。”
第二、巴菲特對當前的投資機會持謹慎態度。他表示,他一直在尋找投資機會。目前,他手握將近3500億美元的現金,持幣待購。一季度美股的波動,讓公司一季度虧損了近50億美元。
第三、巴菲特認為資產負債表是評估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一個良好起點。他說:“我花在研究資產負債表上的時間,比看利潤表的時間還多。而華爾街其實並不太關注資產負債表,但我喜歡在看利潤表之前,先檢視一家公司八到十年的資產負債表,因為有些東西在資產負債表上更難隱藏或操縱。”
他補充道:“當然,這兩者都不能給你全部答案。”
第四、巴菲特警告美國不要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為敵:“在我看來,(貿易戰)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這導致全球75億人不太喜歡你,而只有(美國的)3億人以某種方式沾沾自喜,炫耀自己做得有多好。這是不對的,也是不明智的。” 他認為,美國一直都在從自由貿易中受益,“世界其他國家越繁榮,就越不會以犧牲我們為代價,我們就會越繁榮,我們就會越感到安全,你們的孩子將來也會感到安全。”
第四、巴菲特笑言自己“並不高尚到是為了讓格雷格將來更出色才保留現金”,而是現實太骨感。過去一個季度,他們差點花出100億美元收購一家企業,最後卻沒成交。正如他所言:“如果機會合適,別說100億,1000億也能花出去。”
第六、“耐心”的很大一部分,其實就是為行動做好準備的過程。當然了,機會從來都不會以某種均勻的節奏出現。你要知道,這可能是你能從事的最不規則的一類活動了。你必須做到的核心一點是:你要能在五秒鐘之內結束通話一個電話,也要能在五秒鐘之內果斷說“幹” !
第七、在日本的案例中,情況是非常清晰的:我們有機會以極低的利息成本借入資金,而與此同時,我們對那些日本公司未來能夠帶來的收益也很有信心。如果現在的這種狀況能持續幾十年(當然不會,世界從來都不會一成不變),我們可能會繼續這麼做。但正因為世界總是在變化,所以別把我剛才說的當成什麼預測。
第八、AI將會成為一夜改變遊戲規則的工具,我們要改變做事的方式評估風險,對風險進行評價。我們還沒有投入很多精力來追求AI這件事情。我認為我們要做好準備,只要有這個機會,馬上就會跳入,開始進行投資。在AI方面,我想應該讓阿吉特做選擇,將來是阿吉特的時刻到了,我這可不是在開玩笑。
巴菲特教會了什麼?不如看一下巴菲特的一些誤讀
根據伯克希爾公司2024年年報披露的資料,過去60年,伯克希爾公司股價累計漲幅超過5.5萬倍,年化複合收益率19.9%,遠超標普500指數的10.4%。伯克希爾現如今市值高達1.16萬億美元,手握超過3000億美元現金儲備。
無論是投資行業內人士還是圈外人士都希望從巴菲特身上得到什麼發財秘笈,但巴菲特既坦誠又“吝嗇”,說話講究點到為止,老是“重複”那些看上去像雞湯一樣的常識,並沒有什麼發財公式或者程式碼。
但就像巴菲特所說伯克希爾不可複製,他的個人經歷也很難複製,巴菲特的生命週期經歷了幾次美國大變革時代,但堅持下來有大成果又似乎只有巴菲特。這個原因,或許我們不該指望巴菲特說清楚,而是搞清楚自己時代的問題和機遇,尋找自己的投資之道。
誤解一:巴菲特的股票都是長期持有,幾乎不調整。
實際上,根據CXO諮詢的資料,會發現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差不多30%的股票,在6個月內賣掉;60%的股票,在一年內賣掉;只有不到10%的股票能持有超過2年;持有超過10年的股票,更是不到1%。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操作,因為伯克希爾主體是一家保險類公司,持有大量現金需要有地方去投資,除了重倉股之外還需要有很多行業股票來驗證巴菲特的猜想,站在岸上觀察不如實際投入,所以會有少量資金在短期內快進快出。
誤解二:巴菲特投資蘋果是因為蘋果是高科技的代表,晚年巴菲特認知又進化了。
實際上,2016年巴菲特首次建倉蘋果的時候就說過,蘋果是一家賣“電子癮品”的消費品公司,使用者粘性比口香糖還強。當世界末日來了,人類最後丟掉的才是iPhone和信用卡。
在巴菲特看來蘋果其品牌護城河、使用者粘性和現金流穩定性完美符合其價值投資標準。所以巴菲特幾乎不投資科技股,認為其波動和變化太大不在自己能力圈範圍內。
誤解三:巴菲特的財富秘密主要就是複利,看準之後堅定持有就會有大回報。
實際上,巴菲特財富秘密的關鍵是“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企業,而不是看什麼熱才買什麼。”巴菲特不止一次講過他選擇企業的標準,第一要深耕行業,第二,要擁有難以撼動的“護城河”,第三,能夠持續穩健增長且無需大量資本投入。
雖然巴菲特一直在講長期持有,但是其重倉股如果以十年為單位的話變化也不小,2014年第一重倉股市富國銀行,2024年第一重倉股是蘋果。而現在巴菲特持股中前十大已經找不到富國銀行了。除了合理估值這個重要因素以外,未來盈利狀況市場增長空間也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能看到,去年以來巴菲特減持蘋果減幅約22%,減持了幾百億美元。
蘋果當然還是美股市場上的優質股,但按照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來看似乎出現了很多意外和不可控的變化。作為投資人要做的是提前預知風險,控制風險收益,當出現明顯變化要嚴格執行投資紀律。如果你投資的是一家連年虧損市場份額變化不大的企業,那麼持有的時間越長可能虧損的越多,也就談不上什麼複利了。
誤解四:價值投資很簡單,比技術分析簡單多了。
巴菲特雖然一直在談常識談護城河,但真正懂這些並不容易。就像巴菲特在今年的大會上所說,他希望自己能像個藝術家那樣輕鬆一點,不那麼努力工作。言外之意是,就算是巴菲特老爺子也要堅持認真努力工作。
價值投資不僅不簡單而且非常難,因為意味著你可能要比所投企業更加深入理解,他們靠什麼賺錢,為什麼賺錢,還能賺多久。給予所投企業一個合理的估值,也是一門很難的學問,所以今天我們看到大多數價值投資的“朝聖者”而非有成就的實踐者。
參考資料:
2025年巴菲特股東大會 來源:華爾街見聞
巴菲特的股東會,開始變得無聊了 來源:深水研究
巴菲特5小時股東大會 來源:聰明投資者
點選「推薦❤
」,錦鯉附身!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