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是不是有害?

本公眾號持續關注睡眠和呼吸患者教育,現階段以更新睡眠為主。基本全部原創,力求深入淺出,還摻雜我自己評論和經驗。如果您覺得好,敬請點選下面圖示,關注本公眾號。雖然不一定每篇的文章對您有用,但關注後,養肥了再看,相信您會有所收穫
如果您覺得好,敬請關注+發朋友圈,沒準您的家人朋友也能獲益。

鼾症的含義
打鼾沒有害?考慮到打鼾的人眾多,這個問題還是很有意義。2019年太原市有個抽樣調查,發現大約一半的人打鼾,大約六分之一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這個調查和我在日常工作中的感受差不多。請大家記住:打鼾的人中OSA只佔少數,大多數人沒有呼吸暫停。
表1  不同程度打鼾者比例
張琦等人。臨床醫藥實踐. 2019,28(06),409-413.
如果您仔細看上面的文章,疑問油然產生:2/3的打鼾不是OSA,這些人打鼾是不是病?是什麼病?
2014年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釋出了第三版《睡眠障礙國際分類》,這是睡眠醫學診斷術語的權威資料。根據這個分類,鼾症包括OSA和“習慣性鼾症”“習慣性鼾症”曾稱為“原發性鼾症”、“單純鼾症”,不管名稱是什麼,它在《睡眠障礙國際分類》中屬於人群正常變異。

來源我的幻燈片
《睡眠障礙國際分類》可以看到,“鼾症”實際上容易產生誤解,我把上圖中的“鼾症”稱為廣義鼾症,把“習慣性鼾症”稱為狹義鼾症。回過頭再看看“打鼾有害嗎?”,是不是覺得首先就要明確打鼾到底指的是什麼?是狹義鼾症,還是廣義鼾症。
為啥有人說“鼾症有害”
在百度上搜索“打鼾有害嗎?”,很容易搜尋出來一大堆結果,見下圖。這麼多三甲醫院的大夫眾口一詞地說鼾症有害,大家自然相信打鼾有害。
對於無醫學背景的人,很可能認為只要是打鼾,就是鼾症(廣義鼾症)。在北京鼾症是完全不報銷的,而OSA可以報銷,對北京醫保局的官員來說,顯然只會把鼾症當作“習慣性鼾症”(狹義鼾症)。
不同人對“打鼾”或“鼾症”這個詞的理解不同,所以,當碰到有人問“打鼾有害嗎?”的時候,作為睡眠專業的醫生,首先應該把“打鼾”的含義辨析清楚,再談有沒有害。
為啥出現這麼多基本概念不清楚的百度專家?原因之一是有醫學背景的人,並不一定是睡眠專業醫生。這篇文章是北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專家發表的英文文章,被引用了10次,算是這方面的有影響力的文章,我把它用機器翻譯截圖如下。
第一作者:Yuxia Wei,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111718/
文章的結論提到習慣性打鼾與2型糖尿病有關,如果記者搬運這篇文章到媒體,可能又是一篇“鼾症有害”的報道。
仔細檢視原文發現,該研究讓每個參與者填寫問卷,下面的問題勾選(1)的人被歸為習慣性鼾症。
    問題:“您是否打鼾?”,
   (1) 是的,經常;
   (2) 是的,有時;
   (3) 從來沒有/我不知道。
顯然,公共衛生專家雖然有些醫學背景,但他們是從公共衛生角度在看待打鼾。這篇文章的“習慣性打鼾”實際上指廣義上的鼾症,符合普通人的視野,並非《睡眠障礙國際分類》中“習慣性鼾症”。由於該研究中習慣性鼾症還包括OSA,而OSA可以導致高血壓和糖尿病,所以,這篇文章的結論不令人奇怪。
睡眠醫學是個新生兒,40年前開始在國際上方興未艾,4年前我國剛承認它是個獨立的三級學科。在我國現階段,睡眠醫師基本都是“兼職”,他們往往是呼吸、神內、耳鼻喉等相關科室大夫,只是從事睡眠領域的研究。我本人是呼吸科大夫,鼾症在呼吸科屬於偏門,只要不從事睡眠呼吸研究,呼吸科大夫對鼾症就是一知半解,我本人經常會診呼吸科的OSA患者。所以這麼多三甲醫院的大夫說“打鼾有害”,並不一定意味著,這個答案就是準確的。
原因之二可能是醫生在患者教育中有意無意地走偏。現在大家都知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有害,可是面對公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還是“打鼾”,哪一個生動形象,讓人容易記住,符合傳播規律?顯然是“打鼾”,結果本來是科普OSA,結果說成“打鼾”,當然,這樣也會使人更加恐懼打鼾的後果,更加重視“打鼾”。這樣的健康宣教帶偏了一些人,弄得有人一打鼾就想到看病。
狹義的鼾症有害嗎?
說了半天,我也沒有直接回答“打鼾到底有沒有害?”。OSA肯定有眾多危害,那麼,習慣性鼾症(狹義的鼾症)是否有害?下面我為了描述方便,用習慣性鼾症代替狹義的鼾症。
按照第三版《睡眠障礙國際分類》的說法:習慣性鼾症是人群正常變異。什麼是人群正常變異?大多數中國人是黃皮膚,那麼黃皮膚就是正常的,少數白化病人的皮膚是粉色,粉色皮膚就是變異。正常變異就是沒有害處的變異,比如左撇子就是正常變異,再比如“說夢話”也屬於正常變異。
因此,理論上習慣性鼾症不算病,不需要治療。但我們還需要注意幾點:
1、打鼾的聲音太響亮,影響他人睡眠,這點至少算一個害處。我記得在日本,60-70年代,打鼾可以作為離婚的正式理由。在鼾症門診中,幾乎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因為影響他人睡眠才來看病的。所以,嚴格來說,習慣性鼾症只是對本人的身體沒有危害,對伴侶還是有影響的。

來源網路
2、打鼾造成了心理困惑,算不算有害?在鼾症門診,有時候能接診一些身材勻稱、五官標準的年輕女士,從她們走進診室,我會職業性地掃視病人,在那一刻,我往往傾向她們不是OSA,最終睡眠監測的結果絕大多數情況我是正確的。這些人就診的原因要麼覺得女性打鼾不體面,要麼覺得打鼾影響他人,總之,有病恥感。這種心理困惑也許應該算打鼾的危害。
3、另外,尷尬的是:習慣性鼾症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這就像每個人都說要追求幸福,但幸福是什麼?千人千面,很難定義。
4、不少人好奇:習慣性鼾症以後會不會發展為OSA?也就是說習慣性鼾症現在沒有害,但今後會不會有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