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1. 拜占庭帝國是偽名
何新指出,“拜占庭”(Byzantium)這一名稱是16世紀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教士、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Hieronymus Wolf)為切割東羅馬與古羅馬的傳承關係而虛構的。他強調,此前的官方文獻和民間語境中對所謂的拜占庭國均以“羅馬國”稱謂,從未使用過“拜占庭”一詞。
2. 宗教及政治動機論
認為神聖羅馬帝國(以德意志為中心)透過命名重構,否定東羅馬的羅馬正統權,從而竊取自身作為所謂“神聖羅馬”的合法性。這一做法被解讀為宗教及文化政治鬥爭的一部分。
3. 名稱的傳播與接受
指出“拜占庭”一詞雖為虛構,但因西歐中心主義史學的影響,在17世紀後成為主流術語,取代了“羅馬”或“羅馬帝國”的傳統稱呼。
【要論】
何新先生在其論述中指出,拜占庭帝國的名稱實際上是16世紀由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Hieronymus Wolf)虛構出來的,用於指代歷史上實際存在的東方羅馬國。以下是何新論述的關鍵點:
1. 拜占庭名稱的虛構:
拜占庭這個名稱在1557年由沃爾夫提出,此前並不存在於任何官方文獻或民間傳說中。
沃爾夫宣稱拜占庭源自一個希臘神話,講述一個名叫拜佔的神性人物在小亞細亞建立了拜占庭城,但實際上這個神話並無史實依據。
2. 名稱變更的背後動機:
沃爾夫及其背後的神聖羅馬帝國試圖透過改變名稱,切割和否定東羅馬帝國對古羅馬帝國的傳承關係。
這種做法是為了強化西方羅馬(即神聖羅馬帝國)作為羅馬帝國正統繼承者的地位,從而在文化和政治上確立其合法性。
3. 名稱的廣泛接受:
儘管最初是虛構的,拜占庭帝國這個名稱在17世紀之後被西歐學者廣泛接受和使用,逐漸取代了君士坦丁堡和東羅馬帝國的傳統名稱。
4. 東羅馬帝國的真實情況:
東羅馬帝國的正式名稱一直是羅馬帝國(Rōmanía),或帝國羅馬(Imperium Romanorum),其首都為君士坦丁堡,亦稱新羅馬(Nova Roma)。
君士坦丁堡是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30年建立,並作為羅馬帝國的新首都,以區別於義大利半島上的舊羅馬。
綜上所述,何新認為拜占庭帝國的名稱是一個虛構的歷史概念,其背後隱藏著複雜的文化和政治動機,旨在重新定義羅馬帝國的傳承和合法性。這一觀點挑戰了傳統的歷史敘述,提供了對東羅馬帝國曆史的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