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會背刺中國嗎?

自從特朗普上臺後,美國的全球戰略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轉變就是——美國希望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
最近特朗普做出三件“緩和”美俄關係的事情:
第一,特朗普聲稱希望俄羅斯能重返G7;
2月13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說了這麼一段話:“我非常希望它(俄羅斯)回來,我認為把它趕出去是一個錯誤。看,這不是喜歡或不喜歡俄羅斯的問題。這是‘八國集團’的問題……我想(俄羅斯總統)普京很樂意回來。
特朗普還表示,如果俄羅斯沒有被G7排除在外,俄烏衝突“很可能”就不會爆發。
第二,特朗普對澤連斯基發動“猛攻”;
2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個人社交媒體上,激烈地批評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特朗普說的話非常難聽,他是這樣說的:“想想看,澤連斯基,一個勉強算成功的喜劇演員,竟然說服美國耗資3500億美元,投入一場無法取勝、根本不該開始的衝突。而這場衝突,如果沒有美國和‘特朗普’,他將永遠無法平息這場戰爭。”
“美國比歐洲多花了2000 億美元,而歐洲花的錢是有回報的,而美國卻什麼也得不到。為什麼昏昏欲睡的喬·拜登不要求均等化,因為這場戰爭對歐洲比對我們重要得多——我們之間有一片美麗的大洋。除此之外,澤連斯基承認我們寄給他的錢有一半'不見了'。他拒絕舉行選舉,在烏克蘭民意調查中的支援率很低,他唯一擅長的就是把拜登“像拉小提琴一樣”玩弄於股掌之間。”
“澤連斯基這個不舉行選舉的獨裁者,最好趕快行動,否則他的國家將不復存在。與此同時,我們正在成功地談判結束與俄羅斯的戰爭,所有人都承認只有'特朗普'和特朗普政府才能做到這一點。拜登從未嘗試過,歐洲未能帶來和平,澤連斯基可能想繼續'撈錢'。我愛烏克蘭,但澤連斯基做得很糟糕,他的國家支離破碎,數百萬人不必要地死去——而且這種情況還在繼續……”

……

“目前的情況是,烏克蘭沒有舉行選舉,基本上處於戒嚴狀態。而烏克蘭的領導人——很抱歉這麼說——但他的支援率只有4%。” 
大家看看特朗普說的話,這已經不能用“批評”來形容了,而是在踐踏澤連斯基啊。
不管怎麼說,澤連斯基也是一國總統,某種意義上來說,澤連斯基的尊嚴就代表了烏克蘭的尊嚴——雖然烏克蘭確實沒啥尊嚴了,但你也不能這麼赤裸裸的說出來吧。
第三,美國“撇下”烏克蘭與歐洲盟友同俄羅斯率先討論起烏克蘭問題。
烏克蘭戰爭主要涉及俄羅斯、烏克蘭、歐盟和美國這四方,因為這四方都是直接或間接介入這場戰爭的——俄羅斯是進攻方、烏克蘭是防守方、歐洲和美國則為烏克蘭提供大量軍火和資金等。
按照正常道理,想要結束俄烏戰爭,肯定是要這四方坐下來談的。但是,美國卻拋開了歐洲和烏克蘭,自己先跑去和俄羅斯談了。
特朗普為什麼要“幫”俄羅斯?
其實,我們看看特朗普曾經發表過的言論就能明確的知道特朗普是如何看待當今世界博弈的——特朗普很“耿直”,既“毒舌”,也是“大嘴巴”,心裡想的,他是不怕說出來的,也藏不住。
我們看看特朗普是怎麼評價中美俄關係的?
2023年10月7日的時候,特朗普說道:“我年輕的時候喜歡歷史,正如我的老師所說,你們肯定不希望看到俄羅斯和中國聯合。他們是天敵,因為他們有共同國界,俄羅斯有很多土地,中國的土地不夠。這通常不是一個很好的兆頭,對吧?中國需要土地,俄羅斯有土地,但俄羅斯不會給中國。所以他們是天生的敵人。拜登和奧巴馬用愚蠢的精力把他們團結在一起。他們現在完全是聯合起來的。這是不允許發生的,在我當政的情況下永遠不會發生。
2024年10月31日,特朗普在亞利桑那州接受了前福克斯新聞主持人塔克·卡爾森的現場採訪時說:“我們是一個失敗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正在嚴重衰落。看看這些愚蠢的人都幹了些什麼,他們竟然允許俄羅斯、中國、伊朗、朝鮮和其他國家聯合在一起。我還年輕的時候,(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一位教授告訴我,‘你永遠不希望發生的一件事就是中俄聯合起來’。但是現在,我們僅僅因為石油,就讓他們聯合起來了。是拜登團結了他們。這些愚蠢的人乾的傻事,真是令人遺憾。我要拆散他們(中國和俄羅斯),我認為我有能力拆散他們。”
特朗普說話永遠都是這麼“赤裸裸”,拜登和奧巴馬這些傳統政客永遠不會這麼說話,哪怕他們心裡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但他們絕對不會這麼說。
特朗普說的有沒有道理?

當然是有道理的。

中國和俄羅斯是鄰居,都是世界性的大國,而且中俄雙方也有歷史仇恨(沙俄搶了我們不少土地),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俄羅斯,或者中國,都不可能希望對方強大起來——對方強大了,那麼對自己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我可以明確的說,如果哪天美國亡了,那麼中俄之間一定會各種明爭暗鬥,一定會想盡辦法的把對方搞死,而且中國搞死俄羅斯的慾望比俄羅斯搞死中國的慾望還要強烈。
為什麼這麼說?
看看地圖就知道了。
從地圖上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中國的北部,也就是俄羅斯的東部,是極其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這個地區離俄羅斯的主體地區東歐平原非常的遠,俄羅斯對西伯利亞的控制能力是比較弱的。相反,西伯利亞地區離我們的中心區則非常近,我們是處於優勢的。只要俄羅斯衰弱了,西伯利亞很容易就會被中國控制了。反之,就算中國衰弱了(只要不像“大清”那樣),以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那點人口、資源也很能對中國形成較大威脅的。
從地緣政治上來看,中俄確實本該就是“敵人”的,而且是“天然”的敵人——鄰居是搬不走的。
本該是“敵人”的雙方卻走到了一起,這必然是外部因素導致的。
外部因素是什麼?
當然就是美國了!

美國是老大,中國是老二,俄羅斯是老三,老二和老三是肯定要聯合起來的,否則他們就會被老大吞併掉。

這種關係向來是不復雜的,中國人是很容易理解的,畢竟沒誰不知道《三國》的——不管魏蜀吳之間彼此有過多大的血海深仇,吳強的時候,蜀魏就會聯合;蜀強的時候,吳魏就和聯合;魏強的時候,蜀吳就會聯合。
看到這,我相信你或許已經知道“俄羅斯會不會背刺中國”的答案了!

俄羅斯想,但不能,也不敢!

為什麼這麼說?

“想”的理由上面說過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中俄是天生的“敵人”,誰也不希望自己的鄰居太過強大。

“不能”的理由很簡單:目前美國仍是老大,中國還是老二,俄羅斯還是老三,如果俄羅斯被刺中國,中國衰弱了,那麼美國的下個目標必然就是俄羅斯——老二倒了,老三還能活嗎?
“不敢”的原因就比較多了。
首先,俄羅斯和歐洲的關係非常差,如果再背刺中國,中歐聯手,俄羅斯將死無葬身之地。
在歷史上俄羅斯和歐洲有著500多年的血海深仇,俄羅斯曾多次入侵歐洲——俄羅斯自從15世紀以來就不斷對外擴張,從彼得大帝到葉卡捷琳娜大帝,再到斯大林,俄羅斯曾無數次的深刻教訓歐洲諸國。
每次俄羅斯強大了,首先要打的就是歐洲。

為什麼?

這是由俄羅斯的文化所決定的,而且哪種文化刻畫在每個俄羅斯人的血液裡——俄羅斯信用的是東正教,歐洲主要信仰的是天主教。
古代俄羅斯的君主被稱為“沙皇”,你知道古代俄國為什麼要將自己的君主稱為“沙皇”嗎?
在俄羅斯還是一個很小的公國的時候,有一個叫做伊凡三世的君主迎娶了東羅馬帝國的末代公主,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給滅亡後,俄國的統治者們就開始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身份自居,他們繼承了羅馬帝國雙頭鷹的徽章——今天,俄羅斯的國徽依舊是雙頭鷹。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宮戴上了羅馬皇帝使用過的皇冠,成為俄國的第一個沙皇。

你知道“沙皇”是什麼意思嗎?

對的,“沙皇”源於古羅馬時代的拉丁語稱號“凱撒”。
你知道凱撒是誰嗎?
凱撒的全名叫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稱愷撒大帝,是古羅馬帝國的奠基者。
你知道古羅馬又代表什麼嗎?

代表整個歐洲。

看到這你就會明白歷史上的俄羅斯為什麼那麼有侵略性了,因為“統一歐洲”是刻畫在俄羅斯人文化中的。

在16世紀的時候,俄國的一個東正教長老上書沙皇道:“人類的歷史就是三個羅馬的歷史,前兩個羅馬已經滅亡了,最終一切信服基督教的王國將合併到沙皇的統治之下。莫斯科作為第三個羅馬,將永世長存!”
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大帝”的君主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死後留下了一份著名的遺囑,也被稱為《彼得遺囑》。
彼得大帝在《遺囑》的開頭就寫道:“朕,彼得一世,全體俄羅斯人的皇帝和君主,以最神聖和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的名義,向俄羅斯王位和政府的所有繼承者宣告:賜予朕以生命的全能上帝使朕相信:俄羅斯人民負有在將來成為歐洲的統治民族的使命,永受神的光輝的指引,並得到神的支援。”
現在大家該明白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仇恨了吧,也知道為什麼歐洲諸國都要支援烏克蘭吧:歐洲不能讓俄羅斯強大起來,因為一旦俄羅斯強大了必然又要想要統一歐洲了,因為“統一歐洲”是刻在所有俄羅斯人的血液中的。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我認為,即使美國從俄烏戰爭中撤出,歐洲也是有極大機率繼續支援烏克蘭的。
2024年11月25日的時候,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波蘭五國國防部長在德國柏林舉行防務會議並承諾,歐洲將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擴大國防開支。
俄羅斯的西邊是歐洲,南邊是中國等國,東邊和北部都是海洋,歐洲和俄羅斯的關係是非常不好的,如果俄羅斯在這個時候背刺中國,到時中國和歐洲一起圍堵俄羅斯,同時切斷和俄羅斯的任何聯絡(包括貿易),你說俄羅斯還有活路嗎?美國離俄羅斯太遠了。
俄羅斯“不敢”背刺中國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美國的政治非常不穩定。
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很多政治主張都是完全相反的,以奧巴馬、拜登為首的民主黨是非常痛恨俄羅斯的。雖然現在特朗普上臺後緩和了與俄羅斯的關係,但是誰知道4年後的下一任美國總統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
如果俄羅斯膽敢背刺中國,一旦四年後民主黨上臺,到時拉攏中國一起對抗俄羅斯,你說俄羅斯還有活路嗎?
俄烏戰爭爆發後,如果不是中國在經濟和貿易上加大了和俄羅斯的合作,俄羅斯就算不崩潰也早就沒了半條命!
綜上所述,我們的結論就是:俄羅斯想背刺中國,但是目前不能,也不敢背刺中國。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