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法國民眾為何對結腸鏡檢查如此牴觸?大腸癌篩查的必要性

巴黎3月13日(小新)每年3月是“藍色三月”(Mars Bleu),這是法國全國範圍內的大腸癌篩查宣傳月,旨在提高公眾對大腸癌的認識,並鼓勵更多人進行篩查。然而,儘管醫學界一再強調結腸鏡檢查(coloscopie)在早期發現大腸癌方面的重要性,法國人對這一檢查的牴觸情緒卻有增無減。
【法國結腸鏡檢查率下降,等待時間拉長】
法國曾是歐洲範圍內結腸鏡檢查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然而,近些年來,這一檢查的接受度明顯下降。2020-2021年,只有82.6%的檢測呈陽性的患者進行了結腸鏡檢查,而2013-2014年這一比例曾高達89%。根據歐洲標準,85%的篩查率才算“合格”,這意味著法國的篩查率已經跌破了可接受的水平。
此外,檢測結果呈陽性後,患者等待結腸鏡檢查的平均時間從2013-2014年的62天增加到了2021年的81天,這無疑會延誤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為何法國人對結腸鏡檢查如此抗拒?】
根據法國胃腸病學會(SNFGE)委託Vivio機構進行的最新調查,人們對於結腸鏡檢查的恐懼主要來自以下幾點:
檢查前的腸道清理過程(21%):檢查前,患者需要服用瀉藥以清空腸道,這一過程被許多人認為是不舒服甚至痛苦的。
麻醉(10%):尤其是女性對麻醉的擔憂更為明顯,16%的女性對此感到不安,而男性僅有4%持相同態度。
害怕診斷結果(10%):部分人擔心檢查會發現癌症或其他嚴重疾病,導致他們選擇逃避。
特別是在年輕人群體中,37%的25-34歲受訪者因為害怕做檢查,甚至會避免看醫生。此外,23%的人害怕自己被診斷出患有某種疾病,這也成為他們拒絕篩查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陽性篩查後必須做結腸鏡檢查?】
法國大腸癌篩查主要採用免疫化學糞便檢測(test immunologique),其作用是檢測糞便中是否含有肉眼不可見的微量血液。這種檢測可用於識別可能患有癌症或癌前病變(如息肉)的人群,但不能直接診斷疾病,因此結腸鏡檢查仍然是確診的關鍵步驟。
結腸鏡檢查不僅用於診斷,也是一種治療手段。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息肉,醫生可以立即將其切除,從而大大降低患者未來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此外,該檢查還可用於診斷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慢性腸道炎症,並幫助查明不明原因的腸道出血、潰瘍或腫瘤的來源。
【如何減少對結腸鏡檢查的恐懼?】
為了緩解公眾對這一檢查的恐懼,法國胃腸病學會(SNFGE)在今年的“藍色三月”宣傳活動中推出了一本名為《Cooloscopie!》的手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公眾介紹結腸鏡檢查的全過程,並消除相關的誤解和恐懼。這本手冊將分發給各類醫療機構和患者,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該檢查的重要性。
“我們發現,大約17%應該接受結腸鏡檢查的人最終並未進行檢查,這對於大腸癌的預防和治療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SNFGE主席、克雷泰伊CHI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伊莎貝爾·羅莎醫生(Dre Isabelle Rosa)表示。
【早篩查,早治療——拯救生命的關鍵】
目前,法國每年有1.7萬人死於大腸癌。然而,醫學研究表明,如果能在早期發現並干預,該病的治癒率高達90%。面對這樣一項簡單卻至關重要的檢查,我們應該改變觀念,主動接受篩查,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