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再籤行政命令!要求藥價立刻降30%至80%

示意圖/取自免費相簿Unsplash

美國總統特朗普12日透過社交媒體平臺Truth Social宣佈,將簽署一項行政命令重啟其第一任期內提出的“最惠國藥價政策”(Most Favored Nation policy),宣稱此舉將使美國處方藥價格“立即下降30%至80%”,並迫使藥企以全球最低價向美國供藥。這一政策主張再次引發醫療界、製藥產業及輿論的激烈討論。  
特朗普在文中強調,新政策將參照“全球藥價最低國家”的標準,要求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為診所施打的B部分藥品支付同等價格。該政策並非首次提出——2020年,特朗普政府曾計劃對50種高成本藥品實施類似措施,預計為聯邦醫保節省約860億美元開支。然而,由於製藥行業強烈反對並提起訴訟,政策最終被聯邦法院叫停,2021年拜登政府上臺後正式撤銷。  
儘管特朗普陣營去年曾否認重啟該模式,但此次捲土重來被分析人士認為與共和黨近期推動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開支的預算案密切相關。若政策未納入正式法案,可能再次以行政命令形式推進。  
根據2020年規劃,聯邦醫保將針對50種B部分藥品(如抗癌藥、關節炎藥物等)以其他發達國家中的最低價為支付基準。特朗普此次還暗示,可能對拒絕降價的藥企加徵關稅,進一步施壓。  
不過,政策執行仍面臨法律障礙。2022年民主黨透過的《降低通膨法案》賦予聯邦政府有限議價權,但僅適用於少數藥品,且未覆蓋特朗普主張的“最惠國”模式。若重啟該政策,恐需繞過國會,再度引發司法挑戰。  
製藥行業已表態反對。行業團體警告,強制降價可能導致藥企削減研發預算或退出美國市場,尤其衝擊利潤較低的學名藥(仿製藥)供應。部分專家指出,短期內患者自付費用或下降,但若藥企限縮供應,可能引發藥品短缺,反而損害病患權益。  
美媒分析,特朗普此舉旨在兌現其“讓美國藥價全球最低”的競選承諾,同時為共和黨預算案鋪路。然而,政策效果仍取決於執行細節與法律博弈,能否落地仍存變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