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550億的工廠,我把剛搶的iPhone掛閒魚了

大家好!最近倆星期,各家廠商都在庫庫發新機。可我發現不少人拿到手,二話不說先一通查程式碼?
就為了查手機螢幕是哪家的屏?
不是,這螢幕還有啥說法?一看評論區,不少人指著一家螢幕廠商開罵,說它家螢幕發灰亮度不均,用了怕是要瞎眼。
買個手機,跟開盲盒一樣?
這些體面的手機廠商都有頭有臉的,瞎眼屏咋還用得這麼起勁兒?
於是比比託了18層關係,打入這家叫維信諾的工廠內部。
到地一看,這廠子瞅著挺……正規?
老大個廠房,車從這頭開到那頭都得兩分鐘。雖然咱探過這麼多廠,這廠不僅最大,還是外立面最漂亮的,整這麼壕是要幹啥?
進去一看,哈?這展廳中間停了個車?啥意思?!
一上車,無語住了。
不愧是螢幕廠,儀表盤、中控、方向盤,全都貼上螢幕,有種科技宅裝修自己臥室的美感。

一邊聽這專家那博士嘚吧嘚,比比也手機庫庫一通查。本來是衝著打假去的,一圈轉完,馬腳沒抓住,倒整明白不少疑惑。
首先,大夥現在刷文章用的手機,OLED屏,這名字,就是維信諾主導起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體)
而且生活中各種屏:智慧手機手錶,智慧門鎖啥的,但凡跟顯示沾點邊的,維信諾這做螢幕的,都得摻和一腳才行。。。。
一通介紹完,好多科技博主星星眼,跟博士們聊得唾沫星子快織成蜘蛛網了。
咱呢?跟聽天書一樣。
你說再多這技術那黑魔法還不是紙上談兵?有本事咋不讓我上手盤一盤呢?
專家扯了半天OLED柔性屏,到底柔在哪,上手柔,一線喉?
正琢磨呢,一塊螢幕就遞我手上了,我一掰扯,還真是軟的!橫豎彎折都沒毛病。
全面屏?不確定,再看看
接著比比看見大夥都圍成一圈,進去一看,瞅見部傳說中的神機。
(一看介紹,2020就造出來了?!)
還有旁邊展櫃那個真·全面屏,我拿起來研究,這玩意咋自拍呢?
一開照相機,我巨帥一張大臉直接懟螢幕上了,嚇得我趕緊拿遠點 !
放大鏡瞧了半天,才發現上邊,有一小塊的螢幕跟周圍有點不一樣,就是這塊螢幕底下,藏了個前置攝像頭!
看我一副土包子進城的樣子,專家不忘補充,這種全面屏手機2020年就上市了,比較小眾罷了。
啥啥啥?環繞屏那種你不給大夥用就算了,這種全面屏看電影打遊戲多爽,有這種東西,不該趕緊推廣?就是你害我吃雞上不去分!
新技術,為啥藏著掖著?
比比火速逮住一個專家拷打了5分鐘,咱才明白了個大概。
首先,人家還真不是吹,比比看到的這些產品,量產真不算啥難題。終端產品的螢幕,都是他們5-10年前的技術儲備了。
但是,他們也有苦衷。
說破了天,他們是個螢幕廠商,只解決技術問題,但這些技術能不能端上桌,得看手機廠商的需求和市場反響。
啥意思?
比如屏下攝像,他們能提供透光屏,可屏下的攝像頭如何拍人不糊,又是新問題。
手機廠商得整合上下游,勁兒往一處使,才能鼓搗出像樣的產品。
還有,這麼多年大夥都習慣螢幕有個前置攝像頭了。甭管iPhone那種劉海屏,還是現在挖孔的藥丸、水滴屏,突然把小黑疙瘩填平,心裡反而長了個疙瘩。
左:水滴屏  右:全面屏

最後,我尋思這事也得怪某個老大哥廠商,都2024了,還在擠牙膏,鼓搗它那個破藥丸屏。。。。
可偏偏🍎還是市場風向標,哪怕擠牙膏,也有廣大使用者認可!
有啥變化,其他廠商那是火速跟進,畢竟,向蘋果看齊,最穩。果子還沒搞全面屏,其他廠商就算用了,使用者也不一定買賬啊。
可今年新機一齣,大夥真有點迷糊了:友商充電都120w了,你40w叫快充?螢幕還是祖傳的60Hz低重新整理度,顯示亮度提高個10%,釋出會都得專門提一嘴,就這,還賣5999?!
沒想到咱這果粉食之無味,螢幕廠商更是氣樂了:用這種上個版本的屏,好意思?
現在,他們260Hz的高刷屏都能做!這配置,iPhone20都夠嗆能用上!
臨撤退前,比比瞥見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有臺電視迴圈播放一個影片,這啥黑科技?《焦點訪談》都來背書了?!
說是他們自研的新螢幕,更亮更清晰不說,剪個角,泡水裡也不影響顯示?!

看了三遍我才明白:
這叫什麼ViP技術,畫素排布更密集,每個畫素都是獨立封裝,被保護得好好的。
這種屏亮度更高,壽命更長,也更抗造。
嘶….果子,你…..我……唉…..
最後,一個個堆在展廳的黑科技屬實給我看花眼了。
什麼外放看影片也不會影響別人,集成了定向發聲音響的螢幕。百萬級國產豪車的才有的卷軸屏,解決司機視角盲區的透明A柱……
我尋思這些新技術,人家不扯嗓子吆喝,放咱進廠里長見識,比比是真沒地知道,還以為維信諾,就是個專產劣質螢幕的小作坊。

550億的產線,滿級安保措施!
逛完跟科學館一樣的展廳,負責人還大手一揮,說著就要帶比比參觀價值數百億產線。
可剛到安檢,就給我整懵逼了,兜讓我掏了個乾淨,還給我裹上嚴嚴實實的防護服,秒變磁暴步兵。
進產線前更是呼呼給我吹兩道風。龜龜,這不會有啥輻射吧?趕緊問了才知道:
好訊息:沒有輻射!人很安全!
壞訊息:防護目的,是怕我這髒東西給人家廠房汙染了。。。。

(據說廠房的防汙染要求
比手術室要求還嚴格)
本來這麼昂貴的產線,咱進去一回,高低要美美拍幾張,但這玩意是機密中的機密。
別說我了,就連他們內部人員,進廠都只能用拍不了照的直板機,手機鈴聲不是月亮之上,就是荷塘月色,一群博士,整得倒跟廣場舞大媽似的。

不過,我尋思這可太高看咱了,轉了一圈,咱啥都沒記住,只記住產線上各種顏色小人一通忙活,搞的跟太空狼人殺一樣。
可這些小人幹啥的,咱也不懂。還是結束問了嘴負責人才知道,除了他們自己的工程師,還有材料、裝置廠商,保障生產的每一環都不出錯,把好螢幕造出來。
技術挺牛,咋就光造瞎眼屏?
這一圈逛完,比比對維信諾有了不小改觀,甚至因為愛問問題,在廠商負責人D博士那都混了個臉熟。可直到探訪結束,比比腦海中還有幾個沒解決的問題,火速逮住D博士揶揄幾句。
首先,瞎眼屏的問題,咋沒人大方回應捏?技術搞辣麼厲害,一看微博,全是罵的,這算啥?
說到這話題,D博士直接閉上眼,長呼了一口氣。
瞎眼屏,可能是手機圈排名前三的冤案。他們這種悶頭搞技術的,平時連官微都不咋發,更別說學明星一樣高強度自搜了。等他們瞅見社交平臺的評價,天都塌了。
要是真拉胯,他們也就認了,關鍵不少人的測試方法,也不科學啊。兩臺手機亮度都不一樣,就肉眼鑑定優劣了。
還有人煞有其事拿相機拍照,說維信諾的瞎眼屏亮度不均,有波紋。。。。
Emmm這玩意有沒有可能,它跟摩爾效應和屏閃有關啊!螢幕呈現效果,跟室內燈光、拍攝裝置、角度快門速度直接掛鉤。
OLED屏的重新整理率更高,拍攝時這種情況就更常見,就算剛到手的新機,快門速度和螢幕重新整理率不同,拍出來也可能有暗紋。要是把這奉為區分螢幕好壞的圭臬,愛因斯坦都得揭棺而起。
每款手機的顯示效果,也跟廠商調教有關。所以,在滿足廠商要求同時,維信諾也在護眼調教方面也做了最大努力。
不少廠商甚至拉著他們一起,加班加點做實驗測試,力求交到使用者手裡顯示效果最好。多數情況,把同款機型拿去盲測,維信諾的屏還是獲得最多人認可的。
產線咋就這麼貴?
Emmm,D博士這回答又是擺科學,又是列資料,確實挺有說服力。
可我還有點不理解,產線咋就這麼貴,550億?我尋思造個螢幕,咋比造車還貴呢?
問罷,D博士真有點哭笑不得了。
首先,帶咱看的產線全是各種造價不菲的精密儀器,看著沒啥,其實比什麼汽車流水線的技術要求高得多。哦對了,放咱進去的,也就只值個110億罷了
罷了。。。。
而那價值440億的,則是造價更昂貴,更高精度的屏體產線,那是更核心的技術了。也是這幾條產線配合,才能把原材料變成大夥手裡的手機螢幕,過程說來輕巧,其實每一步都耗費了他們無數心血。

螢幕生產背後的艱辛,幾句話很難概括。
之前別說裝置,咱們連螢幕生產的技術都沒,手機廠商用屏,都要用國外廠商的。而且這賽道對於新入局的咱們來說,重資金投入、重勞動力、重時間成本,一頭扎進去,風險極大,沒搞定技術和成本,很容易血本無歸。
但如果沒人肯做,咱們在螢幕這塊,永遠會受制於人,被國外廠商卡脖子,沒法挺直腰桿。
前一陣黎巴嫩一連串的通訊裝置爆炸事件,更是讓人心驚膽戰。之前以為按個按鈕爆炸,不過是串子玩梗罷了,今天一看,捏🐴,真能這樣搞啊?!
不跑通產業鏈上下游,自己提升技術力,掌握核心技術,誰也說不好這玩意會不會在身邊重演啊。。。。。
國產屏的下一步
所以,D博士覺得造出咱自己的國產好屏,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是提高螢幕生產的國產化率,用上咱們自己的原料和裝置,不用花高價採購外國的。就算對面再冷不丁搞個技術封鎖,咱自己肚裡有東西,遇上事兒才不慌啊。
D博士掏完心窩子,比比有種感覺:這次探的廠,跟以往所有廠都不同。不像是工廠,更像《流浪地球》裡責任重大的科研基地。
集合人類頂尖技術的製造業,資本投入動不動就是幾十億、幾百億的,才能造出這麼一塊小小的螢幕。
之前比比看廠商宣傳什麼手機70%以上國產化率,沒啥感覺,用誰家零件,也不影響我王者連跪。
原來,這一句話背後,是那麼多人類頂尖科技堆上,憑著信念和一口氣,花幾十年時間鑽研,冒著風險巨大的專案。最終,它變成了大夥手中,一兩千塊就能買到的終端消費品。
從商業角度看,這麼幹有點不理智,可作為普通消費者,比比可太希望這麼幹的企業多一點了,別的不說。維信諾們多了,才能讓大夥感受科技進步的福祉,狠狠享受一把子科技紅利啊。

作者:梓泉

助手:嗚嗚
審閱:小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