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市場好像又有了一點“熱乎氣兒”。更準確地說,是大電視熱乎起來了。
最近,杭州白領黃萌搬新家時,買了一臺100英寸的電視放客廳。前陣子也買了大電視的同事得知後,連忙告訴她紙箱可別扔,在二手閒置平臺能賣個幾十元。
“大電視紙箱有多值錢”在社交媒體上成為熱議話題,是大電視日漸流行的側面印證。
有多大呢?75英寸已躍升為中國彩電市場第一大尺寸。洛圖科技2024年11月線上監測資料顯示,75英寸及以上電視已經佔據了近半的市場份額。

小紅書網友@功夫熊貓xm 客廳的100英寸大電視。圖/受訪者提供
此前,年輕人不看電視的說法早就不新鮮了,去年5月“電視開機率下降到不足三成”的話題還曾登上熱搜。
怎麼現在年輕人不看電視,改看大電視了?
歡迎來到大屏時代
買100英寸大電視,黃萌是被迫“降級”。
喜歡刷劇的她,原打算買一臺當時市面上最大的120英寸電視,結果發現自家小區電梯最大隻能放得下100英寸,找吊車、拆窗戶未免也太“大動干戈”,只能“降級”。
遊戲黨大坤則是在去年8月,把家裡的42英寸電視“升級”成了75英寸。那個月,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大火,換上大電視後,“大屏玩遊戲實在是太爽了”,大坤說。
大坤不是個例。奧維雲網資料顯示,《黑神話》遊戲釋出當週(8.19—8.25),線下市場75英寸、85英寸以及100英寸電視產品零售量份額分別為27.4%、12.8%以及3.0%,環比上一週市場份額均有提升。
不過不管打不打遊戲,電視市場就如小紅書網友總結的萬能公式:買大不買小。
在這方面,中國消費者甚至跑在了全世界前面。國際研究機構Omdia指出,中國市場對大尺寸電視的需求超過全球其他地區,2024年平均尺寸達到60英寸以上。
一句話,大電視成了基本盤。國補又推波助瀾。
2024年雙11大促來臨的10月,在國補政策的推動下,電視市場在銷售量和銷售額上都有大幅增長,平均尺寸更是來到了67.4英寸。到了11月,洛圖科技線上監測資料顯示,75英寸及以上電視佔據了近半的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一度想要取代電視在客廳地位的投影儀,倒是活得不那麼好了。
“投影儀太挑剔環境了,同樣價格根本不可能提供電視一樣的顯示效果。” “我不可能陪女兒看10分鐘動畫還特意關燈拉窗簾,何況客廳也沒有一大面白牆。”網友對投影儀的“抱怨”反映了一定的問題。

“兩三千的投影儀,白天不拉窗簾就這效果。”曉玲說。圖/受訪者曉玲提供
對映到市場,洛圖科技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智慧投影市場的銷售量與銷售額還在延續上一年的同比下降趨勢。頭部企業極米科技財報也同樣不太好看,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14.26%,淨虧損超過4400萬元。
曾經,投影儀是作為百英寸大電視的“平替”出現的,幾千塊錢就能擁有大屏“觀影自由”。但現在,大電視的價格早被打下來了。
十多年前,樂視一馬當先支起了網際網路電視的大旗,向廝殺多年的傳統電視行業發起新戰役。市場上同尺寸產品幾乎都在萬元以上的時候,一臺60英寸的樂視智慧電視只要6999元。
只是樂視的故事沒有講下去,倒是更專注做硬體生意的小米把電視做得風生水起。到了2024年,小米的Redmi MAX100已經將100英寸大電視的價格拉到了8999元。
“電視老炮”們也在跟進。去年5月,海信Vidda S100 Pro將價格喊到了7999元,突破8000元大關。
現在疊加國補,一臺100英寸的大電視,不足6500元就可以搬回家。

圖/電商頁面截圖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中國電視市場已經迎來大屏時代,而大屏電視也已經進入價效比時代。
電視還在卷些什麼?
更何況,電視的“升級”遠不止單純的螢幕變大。
電視機這塊最重要的螢幕本身,在尺寸大小之外,早已捲過了好多輪。
“什麼檔次,跟我用的一樣。”爆款劇《狂飆》裡的京海大佬徐江曾經留下這樣一句“名言”。那是二十多年前,陪伴80後90後成長的“大屁股”電視慢慢淘汰,電視進入了平板時代,劇中兩萬多的等離子電視是那時名副其實的“高檔貨”。

圖/豆瓣電視劇《狂飆》截圖
等離子電視顯示效果更好,價格也在慢慢向下走,但與價格更低、能耗更低的液晶電視(LCD)相比,還是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如今,一個家庭可能有不止一臺電視,高性價比的液晶電視掌握著主要話語權。就如95後李墨自從在客廳裝了一臺兩千多塊錢的60英寸液晶電視後,幾乎每天下班回家都會開啟電視投屏看直播。
對他來說,螢幕夠大在舒適度上就已經勝出,“看直播、看劇而已,液晶屏的顯示效果對我來說足夠了”。

圖/受訪者供圖
見證電視廠商在螢幕上花了多年心思的產業分析師張書樂也表示:“面板是電視的主體,現在的廠商當然還在卷螢幕,只是從消費者層面來說,除非在門店實物對比,否則視覺感知並不那麼明顯。”
不過,電視到底是一個依靠換新的存量市場,向上升級的高階化總體趨勢並沒有變。
正如現在的電視在畫質、重新整理率、響應速度等技術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幾千塊的普通配置電視也能帶得動《黑神話:悟空》這樣的3A遊戲,電視這塊越來越大的螢幕也仍然有繼續卷的可能。
在國補的助力以及國內頭部廠商的推動下,與海外高階品牌著力於高成本OLED屏不同,兼具OLED優質表現和LCD平價特徵的Mini LED電視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開始持續增高。
洛圖科技TV產業鏈研究總監王先明指出,透過精準的背光控制實現畫質提升,同時具備低能耗特點,在消費者關注的節能方面有顯著優勢的Mini LED電視,是“國補”電視品類中直接受益的產品。
再加上Mini LED電視基本聚焦於55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集合了大尺寸和高能效的Mini LED電視是2024年最大的亮點產品,他補充說。甚至由於國內電視大廠的出海,國產Mini LED電視也在搶佔全球高階電視市場的份額。
但張書樂從消費層面提醒道,除了更大螢幕帶來的直接感知變化外,電視在硬體換代時長上相對穩定在10年左右,多數人不會為了國補而特意換新機。
更關鍵的是,電視只是載體,必然受制於內容,不僅需要有相應的高畫質內容適配超大螢幕,也需要更好的內容呈現方式。
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高畫質電視技術就運用到了賽事轉播上。不久前,各大衛視也官宣將在2025年完成4K超高畫質頻道的開播。
但在內容呈現上,幾乎用“怨聲載道”來形容觀眾的狀態都不為過。
老“客廳霸主”還能行嗎?
“電視的核心功能非常簡單,就是顯示。”張書樂說道。可是很長一段時間裡,電視在內容呈現上卷得有些“忘本”。
正如“電視開機率下降到不足三成”話題上熱搜時,不少網友就在評論區提到的,電視會員費用高、開機時間長,關鍵還有一大堆廣告。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硬體收入+廣告收入+內容付費+應用收入”的樂視模式帶來的“歷史遺留問題”。
有報道稱,樂視在2017年公佈稱,樂視電視一天的開機廣告收入就有180萬元。
電視面板等製造成本頗高,廠商的利潤長期受制於面板價格的浮動。以海信視像為例,其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毛利率14.47%,淨利率低至3.41%;TCL電子的2024年中報也顯示,公司整體毛利率為17.03%,歸母淨利率只有1.44%。
這樣的一口肉,對於利潤本就微薄的電視廠商來說實在是誘人。
面對樂視、小米等網際網路競爭者,傳統電視廠商一面積極邁入智慧電視的懷抱,另一面也把開機廣告這一套手法學了去。
早在2020年《智慧電視開機廣告服務規範》就對開機廣告做出相關規定;2023年國家廣電總局針對“套娃”收費和操作複雜進行治理,雖然主要針對有線電視和IPTV開機廣告,但對智慧電視廠商來說顯然有了唇亡齒寒之感。
作為內容終端的電視廠商,都對自家的智慧電視廣告“動刀”了。
有意思報告就此事諮詢主流電視品牌客服,絕大多數都表示可以在開機時使用遙控器一鍵關閉廣告,也可以向專屬客服提供有線MAC地址,後臺操作直接取消廣告。TCL旗下的雷鳥品牌則表示“全系列沒有開機廣告”。

圖/電商客服頁面截圖(對話有刪減)
王先明表示,從相對良性的角度來看,這些一度令觀眾反感的現象是市場化的結果,也與電視在發展過程中技術的迭代密不可分。隨著相關規定的落實,智慧電視廣告的管理將會愈加規範。
他補充道,如今電視正在從被動地“看”到如今消費者主動地“玩”和“刷”,從客廳的定位以及消費者對各種影音裝置的使用體驗來看,大屏智慧電視作為客廳的核心角色在未來十年都不會改變。
長期來看,中國電視市場規模將呈現波浪式發展趨勢,電視的“客廳霸主”位子似乎也還能再坐好一陣子。
作者:梁婷婷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賈詩卉
有意思報告影片
推薦閱讀
“上海阿姨”,怎麼總往北方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