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呀,婦女節又快到了,推薦兩部正在上映的女性電影《還有明天》《初步舉證》,評分都很高。前者描述了60年代的義大利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覺醒;而後者則圍繞女律師泰莎展開,用100多分鐘的獨角戲,講述了司法體系中的女性處境和抗爭。


稍微有點感到意外的是,查看了一下某大城市的排片,在婦女節當天,居然這兩部女性題材的電影,排片量非常之少。當然,電影的排片量有多種考慮,但不得不說,這像是某種隱喻——將近幾百年過去,女性的聲音、女性的故事,或許依然並沒有充分地被聽見、被鼓勵。

但值得欣慰的是,無論如何,總有人在不懈努力,透過一個個文學影視作品,不斷呈現出豐富的女性敘事、女性形象。這讓我想到200年前的經典名著《簡·愛》——一部由女性來書寫、以女性成長為故事主線的作品。
出生貧寒、父母雙亡的簡·愛,畢業後成為家庭教師,並與莊園的男主人羅徹斯特相戀,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最終結婚生子。

/《簡·愛》劇照/
當我們在談論《簡·愛》時,更多想到的可能是浪漫的愛情、美好的結局、簡·愛的堅強獨立、敢愛敢恨……毫無疑問,在當時,這部作品打破了傳統的男性敘事,讓更多人看到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女性形象。
但200年過去,女性的處境、狀態、訴求等,跟當時相比都有了很多變化,我們還該將《簡·愛》視作年輕一代和年輕女性的榜樣讀物嗎?我們又可以用怎樣的眼光去重新解讀、看待簡·愛的愛情故事?
這也是我們在L8思辨課堂上,會跟孩子們一起探討的問題。當我們跟孩子們聊《簡·愛》,不僅是在聊經典名著的人物刻畫、聊簡愛的形象為何如此深入人心,也會跟孩子一起探討:簡·愛和羅徹斯特,彼此真的適合嗎?羅徹斯特對待簡·愛的方式有哪些槽點?簡·愛最後嫁給羅徹斯特,這看似圓滿的結局真的平等嗎?

/C計劃L8思辨閱讀課《簡·愛》討論話題/
在故事最後,羅徹斯特的養女、簡·愛曾經的學生阿黛爾畢業了。“如果你是簡·愛,你會給阿黛爾怎樣的人生建議?”課堂最後的提問,炸出了許多驚喜。有女孩嚴肅寫下"經濟獨立很重要",有男孩認真提醒"要小心愛情裡的煤氣燈"。最動人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當十三四歲的少年自稱"女性主義者"時,眼裡閃爍的光。這些光,或許就是走向自由和自主的起點。
這些跨越時空的對話,最終凝結成給阿黛爾的成長備忘錄。在婦女節前夕,也想將這些建議和箴言分享給你,或許這些稚嫩但篤定的言論,也會在某些片刻,開啟你內心的光。
婦女節快樂!

/《簡·愛》劇照/
簡·愛不願意和自己不愛的人結婚,勇敢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生選擇,也引發著孩子們思考:獨立、自由、自愛、自尊的重要性:


/《簡·愛》劇照/
隨著課堂討論,孩子們也逐漸意識到羅徹斯特看著完美,但實則有不少有忽冷忽熱和欺騙的語言。相比很多人對於愛情的美好渴望,孩子們對愛情的建議和忠告顯得非常理性!


/《簡·愛》劇照/
在故事最後,簡·愛擁有了一段美好的婚姻。但仔細想想:她除了是羅切斯特的妻子,她還是誰?她還有自己事業、自己的夢想嗎?結婚後的簡·愛還能充分去發揮自己的才幹和潛能嗎?囿於時代,作者其實沒能給簡·愛提供婚姻之外的歸宿和選擇。這也引發了孩子們對於女性處境的思考。

詳細地分析過裡德府的女人們後,我發現她們都有困於無愛的婚姻中的因素。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女性在那個時代缺乏婚姻外的人生選擇,在痛苦的婚姻中掙扎。
看到了女性在那個時代的桎梏,我也進一步思考了如何打破桎梏:爭取婚姻外的更多選擇,持續學習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探尋人生的價值;可以思考自己和對方的核心需求,但沒有完美的伴侶,提倡真誠地溝通學習。追求婚姻中的平等尊重。@linda
對於這部經典名著,你還有哪些不同於傳統的思考和解讀?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作者、編輯、校對:魚丸
排版:番茄
歡迎掃碼進入直播群交流~👇
C計劃也一直致力於透過思辨課幫助孩子打破性別規訓,收穫獨立自主人生。歡迎新增顧問老師獲取相關主題的專場直播入口。

C計劃8年潛心打磨一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