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州普蘭泰申市近日發生一起離奇悲劇,一名無家可歸的女子在試圖從慈善捐物箱中取物時,身體被卡在箱內導致窒息身亡。這起事件再度將公眾視線聚焦於這類常見設施的致命設計缺陷——僅2007年至2019年間,北美就有超過20人因同類事故喪生。
據警方通報,事發於週五清晨6點45分,西聯邦公路一處粉色捐物箱內發現該女子遺體。有目擊者稱當時看到女子正試圖取出箱內衣物,卻不慎跌入箱體深處。儘管急救人員迅速抵達,但女子已因胸腔受壓引發窒息性死亡。警察初步判定為意外,但強調“全面調查仍在進行中”,目前尚未確認死者身份及親屬。
這類捐物箱的設計初衷是方便民眾捐贈舊衣物,其前部配有活動艙門,投入物品後艙門會自動關閉。然而,正是這種“便捷性”卻埋下隱患:當人們試圖取回誤投物品、翻找可用物資,甚至如部分流浪者般冒險進入箱內避寒時,狹窄的箱體結構極易導致受困。更危險的是,箱內空氣流通受限,一旦被卡住,受害者往往因窒息、體溫驟降或懸空姿勢引發的心血管問題迅速失去意識。

2017年,賓夕法尼亞州52歲女子朱迪思·佩爾瑪在捐贈衣物時因踩踏的凳子傾倒,手臂被卡在艙門處長達6小時,最終因失溫與創傷性休克死亡;2018年,加州流浪女子凱莉·蘭德在箱門關閉前頭部朝下跌落,其家屬隨後起訴容器製造商與運營方,指控他們“明知危險卻未採取防護措施”。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教授雷·塔赫裡曾將此類捐物箱稱為“工業化國家的隱形殺手”。他指出,2019年加拿大曾發生兩起類似死亡事件,受害者均因“越往裡爬,空間越狹窄”而徹底被困,
塔赫裡教授直言:“每年數次傷亡足以證明,現有設計根本不適用於公共空間。”目前,美國僅部分州透過法規強制要求箱體加裝安全鎖,但缺乏全國性標準。法醫正在解剖以確認具體死因,而死者家屬目前尚未聯絡到。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