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進山東人的冰箱,這輩子就長生不老了”

“我們至今尚未知道山東人的冰箱裡都有什麼。”
如果提名一個“網際網路常駐熱梗大省”,你首先想到的會是誰?
冬天限定霸佔熱搜的東北,起號和呼吸一樣簡單的雲南,還是一生抽象的川渝……
如果只能想到這幾個,你就錯了,大錯特錯,完全忽略了在不經意的地方,山東人,正從網際網路熱點的全世界路過。
春天,挖野菜挖成現象級;夏天,吃豆橛子吃上熱搜;秋天,種蔥種出兩米高震撼全網。
就連今年315晚會,蜜雪冰城因為隔夜檸檬片上熱搜,評論區也全是嚴查山東人冰箱”的呼聲。

網友:查吧,查完山東沒人了
最讓人意外的,在食物中毒大省的調查裡,山東都能超越雲南“意外登頂”。

你以為這些話題是各火各的?

殊不知,是山東人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早留下了共同線索。

如何判斷一個山東人是不是熱愛生活?
愛挖野菜,愛在陽臺種菜,愛去菜市場買菜……這些終究只是表面功夫。
真正務實的山東人,早就將對生活的熱情落實到了冰箱裡——
春天挖多了吃不完的野菜,放冰箱凍起來;夏天吃不完的豆橛子,吃不完放冰箱凍起來;

過年買多了吃不動的年貨、年夜飯,平時吃不完又捨不得丟的東西,統統放冰箱凍起來。

圖源微博使用者@hi麻薯,已授權
可以說山東人的冰箱,很能對應上那句“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各種意義上的無奇不有。
凍了半年的饃,凍了一年的雞,凍了五年的醃蘿蔔,在山東人眼裡等於99新。
發芽的土豆,發黴的饅頭,長毛的水果,微瑕可食,甚至還有再凍一凍的潛力。

2006年進冰箱的魚,可以凍到參加高考的年紀。

生命只短短幾天的知了猴,只要進了山東人的冰箱,就能得到永生的待遇。
“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實現四世同堂。”

你永遠不知道會在山東人的冰箱裡,開出什麼久未謀面的好東西。

圖源小紅書@葉片往前飛,已授權

15年的鮑魚,12年的冰紅茶,09年的醬牛肉,逐漸在這場時間的競賽中黯然失色。

姥姥家珍藏20年的黃油/圖源小紅書@super不上班,已授權
“那天我姥姥給我一個月餅,我以為頂多是2024年的,結果是2004年的。”
“說實話我都不敢開啟我奶的冰櫃,太深了,真怕掏出千禧年之前的東西。

此時的山東人眼前一亮:
別說,咱冰箱裡還真有——

真的挺想建議相關部門,研究一下山東人的冰箱。
“離家用電器已經很遠了,它就是山東人自己的時間停止器。”

“任何東西只要進了冰箱,那麼它將壽與天齊。”

山東人自己的信仰
對不少山東父母,冰箱裡的每塊肉、每條魚都有故事,就連一個塑膠袋都大有來頭
“前幾天在冰箱找出了老婆懷孕時買的海參,現在孩子上小學了。”
山東人從不輕易收拾冰箱,因為每一次開啟整理,都是一次對時代背景和家族歷史的考古。
“開啟冰箱看到的不是五年前的魚,而是睹物思人的證據。”

這……怎麼不能算是一種新時代的刻舟求劍?

只能說,那一句“無所謂,山東人有自己的私家博物館”,絕對不是謠傳。
如果說其他人開啟冰箱,多半是因為餓了。
那山東人開啟冰箱,多半是因為想找點什麼,去參加《鑑寶》節目了。

畢竟有些東西在冰箱裡實在存了太久,久到當事人都已經說不清儲存的具體時間。

這也就意味著一件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吃到多久以前的東西。

當然,如果把以上行為簡單理解為“丟進冰箱一凍了之”,就太膚淺了。
“山東人使用冰箱時,對時間流逝有自己的理解,對食物新舊更替也有一套內在的法則。”
前年換去年的,今年換去年的”,只是新手操作,不過日常騰挪。
“能準確記住冰箱裡的香椿芽即將迎來本命年,並換上紅塑膠袋”,才是山東人對冰箱使用方式開發的極致體現。

曾有山東地區網友曬出爸媽家裡塞得滿滿的冰箱,並在試圖解釋:
“不是什麼囤積癖,這是一冰箱的可遇不可求。”

面對評論區的震驚和不理解,同山東籍的網友率先坐不住了:
“不er,你發我爸媽冰箱幹什麼?”

圖源小紅書@企鵝🐧,已授權

山東人的冰箱,可以凍上一整個宇宙。
在長久的時間凍結實踐中,山東人對於冰箱的使用早已臻於化境,非技藝精深者不可掌握。
多年之後,很多人也終於知道了2個迷思的答案——
第一個迷思是“為什麼山東電視臺的節目獎品都是送冰箱”。

實在只看使用強度,就不難猜得出需求大小。

一組資料,天眼查資料顯示,山東省擁有最多的冰箱冰櫃相關企業。家喻戶曉的海爾,作為山東家電龍頭企業,旗下就有卡薩帝、海信、統帥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品牌。

“你永遠不要質疑山東人對冰箱的熱衷程度。”

第二個迷思是“為什麼山東會成為中國食物中毒大省”。
“開啟一次山東人的冰箱,直接就能破案了。”

圖源小紅書@momo 小紅書號:109292847,已授權
山東食物中毒多發,冰箱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直接歸因於《山東人民存放東西利器及核心技術》可能也不全然。
既然“往冰箱裡放什麼,怎麼放,是一門至深的學問”。

圖源小紅書@小田愛生活,已授權
那麼,從冰箱裡拿什麼,怎麼吃,更是門道頗深。

在別的地區,食物過了保質期是別吃的警告。
但在山東,是需要馬上就吃的訊號。
此時,就用到了跟永生冰箱搭配的兩項山東的核心消毒技術:熥一熥,餾一餾。
六個字,解決以上所有食物的問題/圖源:小紅書
歸根結底,山東人對食物的態度,造就了“山東人敢吃、嘴硬、難殺的一生”。
畢竟讓食物洗心革面,山東人有的是辦法。
常見的發芽土豆,“芽剋剋,皮削削,坑剜是通用口令。

“不行就炒個豆撅子放到第二天,更入味更好吃。”
就算牛奶過期了,還可以和麵蒸饅頭。
至於饅頭又發黴了怎麼辦?你懂的。
山東人不語,只是一味拿起饅頭4848616(撕吧撕吧餾一餾)。”

不是山東人愛玩刺激與心跳,而是有時對於過期食物的定義,自有其道理。
簡言之,保質期只是一個數字,“過期也只是過了最佳賞味期,不代表不能吃”。

約定俗成的規則包括不限於——
沒拆封,能吃;過了油不會壞,能吃;沒有變色異味,能吃;邊緣微瑕不影響核心部分,能吃。

也難怪,網友總結的食物中毒事件:
雲南關鍵詞:沒熟;
山東關鍵詞:沒壞
就算真壞了,山東人也自有一套確認步驟——
嘗一口,不確定;找個人來,讓他再嘗一口。

如果吃完沒反應,就等於沒問題。
有反應的話,一半山東人堅信: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但應該不是飯的問題。
“拉肚子,和吃的有什麼關係,那是你玩手機玩的。”

另外一半的反應則是:沒事,去廁所蹲一會坑就好了,主打一個扛造。
“別問,問就是打不倒我的只會使我更強大。”

不過,也有山東人表示反對:請不要抽象化山東人,我們不是什麼都吃!
確實。
把這一廣泛而深遠的行為只歸因於冰箱,還是太過草率和簡單了。
類似情況背後,一個重要原因是,山東人普遍節儉不浪費的性格所致。
圖源:圖蟲創意
作為著名的糧食大省,山東的物產豐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也有人不解:怎麼還那麼節省?
事實上,人口第二,經濟第三,工農齊全的山東,屬於各省中缺水最嚴重的省份之一。

圖源:海報新聞
歷史上旱澇災害頻發的處境,讓吃過苦的山東人懂得食物來之不易,極具危機意識。
文化因素上,被儒家列為君子五德之一的“勤儉”始終影響著一代代山東人。
這一點,不僅從對食物的態度上,從其他生活習慣上也能看得出來。
比如他們最愛早睡、更要早起,比如山東人出了名的愛存錢。

某種程度上,把日常消耗的剩餘存進冰箱,是山東人對“食物浪費”的頑強抵抗。
尤其吃過苦頭的老一輩們,觀念根植更深。

就像很多山東人對囤貨的心情很複雜:看了想買,買了吃不完,又捨不得扔,又想不起來吃。
不知不覺間,思想和行動最終形成了閉環——
比如去市場上挑新鮮的肉,精心製作之後放進冰箱變成凍肉。
要吃快壞的,因為存不住了,不吃新鮮的,因為一時半會不會壞。

也導致一些好食物快放壞了,才被拿出來享用。
於是,你也經常能看到山東人自嘲:
“會過日子的爸媽,不信邪的爺奶,還有沒被毒死的我們,集體組成了難殺的山東人。”

“山東人的冰箱”又一次成為網際網路熱梗,“建議嚴查”的玩笑之外,還有幾分無奈。
“全體山東人注意:無論是長期儲存食品,還是懷著僥倖心理處理、烹飪食材都不可取。"
科學研究表明,食源性疾病的時空分佈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人口密度、飲食習慣等 。
甚至是公共衛生間的數量、溫度等因素,都對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具有正相關性。
經過控制後情況有所改善,但仍任重道遠/圖源:大眾日報
山東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夏季高溫多雨,溼度大,為細菌和黴菌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環境
像產氣莢膜梭菌等細菌在肉類中就很易滋生,若未充分加熱或長時間存放,就可能導致中毒。
山東省衛生廳衛生監督所,曾對山東省286起沙門菌食物中毒事件進行分析。
20年裡因沙門菌食物中毒人數達到11228人,氣溫炎熱的2、3季度為中毒高峰季節。

圖源《山東省286起沙門菌食物中毒分析》

客觀環境條件,加上不恰當的生活習慣,便很容易引發食物中毒問題。
近年來,冰箱的普及帶來了更好的儲存條件,但“也助長了人們在存放食物時有恃無恐的想法。”
加上不當儲存和解凍手法,無異於雪上加霜。
要知道,即便低溫環境也無法完全阻止微生物滋生,隔夜菜中亞硝酸鹽積累、冷凍肉蛋白質變性等問題亦需警惕。
圖源:湖南日報
此外,山東人口重、喜鹽,喜歡自制醃菜、醬類食品的飲食特點,也容易讓食物中毒找上門來。
資料顯示,山東人食鹽攝入達到了12.5g/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6g/日)。
2018~2021年山東沿海地區食物中毒事件,因副溶血性弧菌引致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比高達41%。
該種病菌一個特點就是嗜鹽,在鹽水中繁殖極快。

在食品衛生安全知識缺乏的情況下,老一輩常採用醃製、窖藏等傳統儲存方式,結合冰箱低溫儲存形成複合保鮮習慣,說是“讓食物在致病病菌中裸奔”也不為過。

無奈老一輩的觀念成型了就很難改,不少年輕一代的山東地區網友表示:
“每次開啟家裡的冰箱,都要做心理建設。”
一時間,瞞著家裡人偷偷扔,既成為食品安全的最後防線,也成了很多家庭的矛盾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隨著相關知識的科普和控制,類似情況已經得到改善。
在山東人投入春天挖野菜的熱潮之前,關於有毒植物的辨別知識科普,就第一時間衝上熱搜。
颱風過境的季節,關於潮熱天氣下的飲食衛生科普,往往也比暴雨來得更早。

此外,山東省疾控中心也曾號召全省消費者每天少吃3.5克鹽,或少吃醃漬類食物,從源頭減少細菌感染風險。

眼下,山東人自己把“嚴查山東人冰箱”的梗玩上熱搜,也不乏網友圍觀。
玩笑之餘,不論你是哪裡人,有空定期自查一下家裡的食品儲存情況,才是當務之急。
畢竟健康無小事,冰箱也不是真的“時間靜止器”
何況退一萬步講……考公它還有體檢環節呢。
有健康才會有未來,你說對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