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哪些動物傑作,因為過於精巧而被誤認為是認為的?一起來看看動物學領域優秀答主@剁椒鹿 和答主@蟬說 的回答吧。
有沒有什麼動物傑作,卻被誤會是人為的?
|答主:蟬說
2005 年,巴西發現上千個隧道,誤以為是礦道,起初沒在意,5 年後卻在科學界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2010 年,巴西地質學家帶領團隊進入隧道進行細緻探測,他們驚訝的發現,隧道被開鑿的時間居然是 13000 年前!
隨著更多資訊被曝光,很快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是吃瓜群眾,就連部分科學家都在猜測,這難道是史前文明的痕跡?因為令人震驚的不止是建造時間,還有如下幾點:
1. 隧道寬約 1~1.5 米,高約 2 米,空間非常適合人類活動。
2. 隧道內有大量開鑿痕跡,證明此地並非自然形成。
3. 從開鑿痕跡來看,建造者疑似使用了類似於三爪鋼釺的工具,但是 13000 年前的古人類並沒有掌握鐵器鑄造法。
4. 隧道數量高達上千個,加起來的長度約幾十公里,證明工程規模的浩大,不是幾個人就能完成的。

結合以上種種奇怪現象,合理的解釋是,這些隧道或許是由某個先進的大型部落建造。
遠古人類為了躲避猛獸侵襲,確實會躲避在洞穴中,例如生活在距今 20 萬~4 萬年前的穴居人。
穴居人生活在 20 萬年前到 4 萬年前,從地理位置來看,他們主要分佈在歐洲,就算向東遷徙也最多到現今中亞地區的烏茲別克境內,位於南美洲的巴西和歐洲之間隔著一片汪洋,所以穴居人被排除在外。

隨著更多專家的深入研究,以及結合全球各地古人類歷史資料,他們發現有個共通點,那就是遠古沒有系統性文字,古人為了記錄某些事件,通常會在牆壁上繪畫。
但這些 13000 年前的巴西隧道,除了肉眼可見的鑿痕外,並沒有找到哪怕一幅壁畫,大膽猜測下,建造者不是人類?
如果不是人類,那麼到底是哪種生物需要挖這麼大的洞穴?它們又是如何開鑿的?

科學家經過層層篩選,最後將答案鎖定在大地懶身上。
大地懶為大地懶亞科,生活在更新世晚期,大概距今 10 萬~1 萬年前,主要分佈在南美洲大陸,體長約 6 米,站立高度約 2.5 米,體重近 4.5 噸,把一頭熊想象成大象一樣差不多。

大地懶在遠古屬於名副其實的巨獸,但卻以樹葉為食,它們在站立吃樹葉時,會透過尾部輔助支撐,下盤就像個穩定的三腳架。

大地懶生活的時間點和區域,都跟巴西隧道相吻合,那麼它是如何挖隧道的呢?
大地懶的爪子長度約 40 公分,前肢約 2 米,揮動前肢的時候,就跟一把鐮刀似的,可怕的力量加上鋒利的爪子,就連岩石也能輕鬆破開。

洞穴內疑似三爪鋼釺留下的痕跡,跟大地懶的三趾利爪相吻合,再結合大地懶和洞穴的高度,基本可以確定 13000 年前的這些洞穴是大地懶挖的。

為什麼大地懶要挖洞穴?
13000 年前地球正處於冰川時期,氣候較為寒冷,恆溫動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維持體溫,意味著它們每天都需要吃更多的樹葉。

然而植物在低溫環境下生長緩慢,鮮嫩多汁的樹葉較少,一邊食物在減少,一邊能耗在增加,此消彼長之下,大地懶不得不做出調整,於是它們選擇了在洞穴中躲避嚴寒,上千個洞穴也不是一頭兩頭大地懶挖的,而是一群大地懶的「成果」。

|答主:剁椒鹿

一個動物造出來的「人工湖」。
初看這張照片好像平平無奇,其實那個湖是長約 800 米一個挺大的湖,而且周圍都是林地或者乾旱地帶,沒有溼地和河流,整個湖是海狸(美洲河狸俗稱。河狸現在一共就一屬兩種,歐亞河狸和美洲河狸)築壩造了一個傾斜角度引流的水,再築壩一點點把湖圍起來的,工程量不可謂不大。
對比一下 1975 年和 2004 年的圖,1975 年的時候這個「湖」(綠色箭頭處)的位置還是一片樹林,沒有深色的湖。


這是一個能在衛星影像上看到的大工程,最開始是由谷歌地圖發現並拍下的。
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狸堤壩。
剛開始發現的時候還以為是自然形成或者誰偷偷圍起來的湖。
沒想到是海狸的傑作。
2007 年 10 月 5 日,谷歌地球社區論壇首次公佈了「最長」海狸大壩的位置。
世界上其他地方還沒有找到這麼長的海狸大壩。

這個大壩長度約為 850 米。有一個主要的海狸小屋,可能還有一個更老的。
湖的附近看不到地表水的排放。
它以較低的屏障聚集了從一個被稱為白樺山的高原上流出來小水流。
沿著相對較高的地面邊緣,海狸製造了 2% 的斜率,讓水沿著非常輕微的傾斜溼地向下移動(整個大壩平均斜率 0.5%)。
溼地地表相對較薄,就像海綿一樣。水流雖然是緩慢的,但是這個面積實地看起來真的蔚為壯觀。
尤其想到海狸在周圍沒有水的情況下憑空造出這麼一個湖:

海狸大壩的年代:他們什麼時候開始建造的?

1975 年大壩地區的空中照片:可以觀察到一些小的海狸活動(綠色箭頭),但大部分地區都被樹木和灌木覆蓋。估計這片區域在照片拍攝日期(1975 年)20-30 年前就被燒燬了。
在 1975 年的照片上,還可以看到一個更古老的白楊林,在 2005 年林地被海狸造出來的溼地所取代。
白楊是海狸最喜愛的食物來源,但是這個區域的林地並沒有活很長時間。
可以看看下面這張 1975 和 2004 照片對比:
虛紅線顯示海狸大壩的位置。

這裡插播一句,海狸為什麼要造大壩?
簡單來說:
1 保護自己的巢穴
2 圍湖建立自己的水生植物牧場,保護自己的巢穴:

河狸是種齧齒類動物,雖然體型很大(第二大的齧齒類),但是天敵也很多,所以他們的河狸小屋開頭都在水下,利用水的天然屏障抵禦熊等天敵,嗯,這很合理。

另外一方面河狸的主要食物就是樹皮、嫩葉、水生植物等等,圍湖可以生長出更多的水生植物,也相當於是河狸的牧場了。
這裡又有好奇的朋友問了,既然都能圍湖了,為什麼不吃魚呢?
河狸吃魚,這合理嗎?

有人說分不清河狸、水獺、海獺。
其實很好分的,河狸是齧齒目,海獺水獺是食肉目,一個吃肉一個吃素的,你看上面張圖萌萌的海獺,它是有犬齒的,也就是典型的食肉目特徵。
而河狸作為齧齒目,是有老鼠兔子一樣的大板牙的(齧齒目的牙齒就是為了啃樹木、堅果等堅硬 的植物而存在的,因為消耗很大,所以牙齒不斷地長,如果沒有堅硬的東西給它們磨牙,它們反倒會因為過長的牙齒受到傷害):

另外,河狸的尾巴更扁平,更寬:

而海獺是這樣的:

插播完畢。
1 號和 2 號大壩在 1970 年就存在了,但變化很小。在 1 號大壩附近的海狸小屋,還在那裡。

馬克在世界最長的海狸大壩,海狸小屋在他身後。羅布馬克是公園管理人員
3 號和 4 號水壩自 1975 年以來一直在修建。第 4 號大壩的海狸後代正在建造兩個小水壩。
下圖顯示了自 1955 年以來海狸建造的溼地系統的重大變化:
在 1955 年可以看到兩個活躍的水壩,這些大壩仍然活躍在數字地球影像上:它們可能超過 55 年。自那時以來,又建造了 20 座大小不一的水壩。
火災可能也起了作用。大多數火災痕跡似乎發生在 1955 年之前。

海狸們還在同一地區建造了其他的水壩。下面這個 400 米長。它也是該地區最古老的水壩之一。

下面的水壩是 差不多 600 米長。

在這張圖片中最長的水壩是 430 米長 ,更遠的「下游」(右上方),一個新的水壩正在建設中。在這張高解析度的衛星影像上,海狸小屋清晰可見。

海狸真是大自然的神奇建造師。

題圖來源:答主@剁椒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