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櫻花第一城,本週進入盛花期!街巷比鎌倉清新,風情媲美歐洲,這座城的春日不可錯過!

唯有這片海濱才稱得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goericgo

當溼鹹的海風緩緩吹過來,整個城市的櫻花,一夜之間紛紛綻放粉色一路由城市中心蔓延至大海邊,讓蔚藍的海,粉色的櫻,無限相交;
明媚的陽光也來給美麗增添色彩,彷彿要告訴大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並不只是詩的篇章,也是真實的世界。
圖片來自@中國海洋大學
離開海岸,城中每處也都被花海包圍洶湧的粉色悄然從大街小巷冒出來,映襯著復古又洋氣的百年建築,給這座異國風情底色的城市,帶來絲絲甜蜜氛圍。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不冷靜小姐奇遇記

找一個好天氣,沿著老街慢慢晃盪,走過德式哥特建築的風情,走過充滿故事的名人故居,和生活氣息濃郁的老宅,建築並未改變,但花給他們帶來了不同。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貪玩的劉十一

累了就在街邊的咖啡館消磨時光,與它的相逢就像在尋找一種海子式的理想生活,不匆忙、不追逐,只是想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時間點,看一場被人忽視的春暖花開。

水水的山川爾爾

也許你已經猜到,它是春日青島一個偷偷藏著浪漫櫻花,安靜羞澀卻又帶著文藝氣息的青島。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不冷靜小姐奇遇記

目前青島櫻花已開放90%以上,趁還來得及,去一次青島吧,去看大海和櫻花勾勒極致的春日浪漫!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Jason
現在的青島,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現實重現
青島賞櫻地圖
當其他地方的櫻花繽紛落盡,四月,島城的櫻花才剛剛開始綻放;
當「粉櫻」,或面朝大海,或盛放於歐式的建築前,一點點浸染「碧海藍天、紅瓦綠樹」的城市,這是在青島才能看到的限定春天。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蟈蟈小姐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不只在青島,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名氣響亮的賞櫻名所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蟈蟈小姐

這裡種植了超過2000株的櫻花,品種主要是日本的「染井吉野櫻」,盛開時氣勢磅礴,燦如雲霞,凋落時落英繽紛,猶如天女散花。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FJason

其櫻花樹主要集中在公園西側一條約660米長的櫻花道。
櫻花道兩旁種滿櫻花樹,3月中旬以後開始便陸續開放,一般來說4月中旬是盛花期,雙櫻品種則可以開到5月份。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goericgo

【實用資訊】開放時間:7:00-21:30(晚上燈火亮起後的「夜櫻」也很值得一看)
中國海洋大學
說到賞櫻名校,雖沒武大櫻花那麼有名,海洋大學卻也不能忽視的存在,學校有嶗山、魚山、浮山、西海岸4個校區,櫻花主要分佈在嶗山校區和魚山校區

圖片來自@中國海洋大學

嶗山校區的櫻花大道是賞櫻的熱門地點,櫻花盛開時,道路兩旁的櫻花樹枝繁葉茂,花朵相互交織,形成了一條浪漫的櫻花隧道。

圖片來自@中國海大後勤

魚山校區的櫻花則是散落於紅瓦黃牆之間,德佔時期的俾斯麥兵營舊址(現海洋生命學院)前,數十株染井吉野櫻與花崗岩建築形成奇妙對話,景觀多樣豐富。

圖片來自@中國海洋大學學之子

【實用資訊】進校賞櫻,需透過“中國海洋大學”或“平安中國海大”微信公眾號,提前預約。
八大關
有著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的八大關,到了春天將換上粉色新衣,吸引無數遊人來此賞櫻。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羊小羴
其中,居庸關路是櫻花最集中的地方,且各種花群會簇擁著開放,走在歐洲風情的建築群中,櫻花瓣落在地上,鋪成一條粉色的路,比秒速五釐米還美!
三明南路
島城的櫻花不僅集中在某些特定的景區或公園,在一般人生活的路上,也能感受到櫻花盛放的美好!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不冷靜小姐奇遇記

如位於市南區、有「最美櫻花路」之稱的三明南路,隱身在居民區(辛家莊三小區)之中,從逍遙二路到逍遙三路之間。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不冷靜小姐奇遇記

一條200多米窄窄的道路上,既有單櫻又有雙櫻,盛開時格外濃密,適合在春日的午後漫步,感受島城之春。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不冷靜小姐奇遇記

翠湖社群櫻花大道
翠湖社群內種植了約800棵櫻花樹,包括單櫻和雙櫻,櫻花大道兩側的櫻花樹形成了一條環形花帶,將居民樓環繞其中,微風吹過時,花瓣飄落,形成夢幻的“櫻花雨”。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不冷靜小姐奇遇記

相比其他地方的熱鬧,翠湖社群多了一份寧靜與雅緻,可放慢腳步,細細欣賞每一朵櫻花的美麗。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不冷靜小姐奇遇記

澳門路
澳門路是一條通往大海的道路,兩邊種滿了櫻花,櫻花沿濱海木棧道蜿蜒,粉白花枝與蔚藍海面形成莫蘭迪色系的天然畫框,浪漫在此具象化

來自@微胖六爺微博

實用資訊】地址:澳門路與惠東支路交叉口
海安路
如果還有時間,不妨前去海安路一探,這條路上雖然不是「櫻花」,但是與櫻花非常類似的紫葉李。

圖片來自@掌上青島

但盛放時仍是花海一片,且一面向海一面向山,有著與市區街道不同的風景,值得一遊。

圖片來自@掌上青島

不管第一次、第N次,青島總讓人驚豔
連本地人都被種草的新去處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青島,想看看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點此可檢視攻略,但如果不是第一次,看膩了此般景緻,其實還島城藏著許多別具一格的新奇玩法,等著探索。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珺珺珺兒_

從高處看島城日與夜
青島一直被形容成「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然而如果僅僅是在海平面上看還差點兒意思,最好是找個小山丘,或是高樓,從高處眺望島城的全貌,更能感受這八個字的精妙所在。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十月旅岑

訊號山公園

是青島市的地標之一,山頂三個不同高度的紅色圓頂蘑菇樓,是訊號山最顯著的標誌。

從公園的旋轉觀景樓可以360度俯瞰青島全貌,包括棧橋、小青島、迎賓館、小魚山公園青島電視塔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sakura立可

小魚山位於訊號山的東南方向,也是一覽島城全景的好地方,可將棧橋、小青島、海水浴場、八大關等景緻盡收眼底。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sakura立可

另外,觀象山公園是本地人更愛去的地方,全國的海拔基點也在此,地理控絕對不要錯過。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一枚阿黃

除了公園,高層建築也是欣賞市景的好去處。例如位於卓越世紀中心1號樓55層的龍焰Dracarys高層觀景酒吧
雖然是酒吧,但上午就開始營業了,白天視野開闊,天氣晴好時能看見遠山和海面,也是看夕陽的好地方。晚上選個靠窗的位置,璀璨的青島夜景一覽無遺!
收藏愜意的城市一角
若要選出青島最有名的網紅牆,那大學路魚山路口絕對是名列前茅。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貪玩的劉十一

低矮的紅牆,黃色琉璃瓦,灰磚的牆根和白底黑字的路標,加上下午時分斜射的陽光,當整個街角沐浴在暖色調的光線中時,每一張都文藝到爆表。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貪玩的劉十一

其實不僅是這個街角,大學路附近的街區還有許多值得一拍的街角。
例如黃縣路/龍江路口的不捨晝夜咖啡廳,在拍攝角度及濾鏡的加持下,被稱為「宮崎駿的世界」;龍口路上的長頸鹿咖啡,也是許多人會特意前去打卡的地方。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仕女子張禧嬪

此外,魚山路、福山路、福山支路一帶更是青島知名的文化名人故居一條街,康有為故居、熊希齡故居、梁實秋故居等都在此處,讓這整片街區自帶文藝氣息,隨手一拍加個濾鏡,分分鐘刷爆朋友圈。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貪玩的劉十一

與眾不同的海邊公園
到青島來看海,別停留在棧橋、海水浴場!
浮山灣東端的燕兒島公園,是一塊伸入海中的岬角,公園裡的一段海濱棧道是最大亮點,木棧道與階梯相連,一邊是大海,一邊是峭壁,如果季節對了(6月),峭壁底下還有鮮花盛開,非常小清新。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Seven⁷⁷

小麥島公園位於奧帆中心東側,是在黃海邊的一個小島,以一條棧道與陸地相連。
公園本身是一個小島,島的四周都設有木棧道,漫步其上可以看到海浪拍打著底部的礁石,不管是拍照還是遠眺大海都很愜意,甚至有種「小墾丁」的感覺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水水的山川爾爾

【實用資訊】兩個公園都是免費進入、全天開放。
超小眾的海岸秘密基地
青島海濱的美,不止在海岸、浴場,也在秘境,比如近來被挖掘的海岸「洞穴」。
第二海水浴場共有4個洞穴,以大壩為界,左右各有兩個,分別是「張牙舞爪洞穴」(洞前有個藍色立牌)、「橫梭子洞穴」(在張牙舞爪洞西側上方)、「原始洞穴」(要翻過大壩)和「一線天」洞穴,外面看上去似乎其貌不揚,但進入洞內朝外拍,可以洞穴為畫框,拍出與眾不同的海景。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兔七哥

需要注意的是,四個洞穴中「原始洞穴」和「一線天洞穴」需要等退潮才能進去,另外三個則隨時都能進。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二那Gonga

嶗山腳下的石老人海水浴場,比起市區的海水浴場來說人更少,此外,這裡還有一個能拍出大片的隱秘洞穴。
外觀上來說,這個洞穴很小且不深,但走進洞中,選好角度、構圖和曝光,一張張極富意境的大片就誕生了。洞穴也需退潮時再去,可透過青島潮汐表查詢。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心花路放

洞穴的具體位置在香港東路濱海休閒體育公園、青島石老人房車營地東邊。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心花路放
擁有絕佳海景、長長的石階棧道和奇石礁岩海岸的燕兒島山公園,本身就是網紅景點,在各大平臺都是出片即火;而油畫一般的山洞,更是讓人趨之若鶩,紛紛專程前來擺拍打卡。
「油畫」山洞在海景花園大酒店對面沿著木棧道一直走,它就藏在濱海步行道上的山體隧道中,由於比海平面高出一截,加上山洞呈現長方形,拍上去就像是一幅油畫般美麗。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螞蜂窩使用者

不像在國內的原始漁村
碧藍的海岸線、標誌性的紅屋頂、還有最美環海公交618路,這座背靠嶗山,面朝大海的青山漁村,是當地最古老的漁村之一。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Bryan琥珀川

遺世獨立的它像世外桃源一樣,住在這裡的居民數百年來以耕海牧漁種茶為生,如今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
在《舌尖》系列紀錄片中,這裡出產的鮁魚賺足了大家的口水。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Bryan琥珀川

沙子口,則酷似義大利阿瑪菲海岸,巍峨的山,山坡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紅房子,清澈的海,細軟的沙,以及沙灘上奔跑嬉戲的人,加上湛藍的天,潔白的雲,溫柔的風,這樣的感覺太治癒了。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大俠V5

麵食、海鮮、啤酒、燒烤大餐!
去青島吃什麼?
青島菜中既有魯味的傳承,又因為“靠海吃海”的地理優勢,流動著“鮮”的基因。與起源於煙臺福山的傳統膠東“大”菜相比,青島菜更兼顧家常滋味,既可上得廳堂,也可出入排檔。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XIANG翔哥

吃海
海鮮是膠東菜中當之無愧的C位。梁實秋曾在《憶青島》中盛讚海鮮體現了青島的風物之美,也支撐起了青島菜的半壁江山。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MM小強

與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注重海鮮原汁原味的“清蒸”“家燒”不同,青島在海鮮的烹飪上體現了北方菜“鹹鮮口”的特色。
結合魯菜中炸、溜、爆、扒、燜、燴等技法,既有登堂入室的“大菜”,如蔥燒海參軟炸蝦仁糟熘魚片燴烏魚蛋湯五花肉炒筆管蔥拌八帶鮹也散發出濃郁的市井風情,比如常出沒於家常餐桌和大排檔的海菜涼粉涼拌海茸菜辣炒蛤蜊紅燒小黃魚海腸撈飯等。青島美食中的草根屬性,在這些“小海鮮”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羊蔥兔豆魚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晴天小島夫婦

推薦餐廳:開海紅島海鮮蝦水餃、老字號春和樓、波螺油子青島本幫菜、九龍餐廳、華春餐館、益民海鮮家常菜
麵食餡點
青島人不但“吃海”,也酷愛“吃麵”;當二者相遇,就有了鮮美無敵的海鮮餃子從鮁魚、墨魚、黃花魚,到蝦仁、扇貝、海膽、海腸、章魚餡一應俱全——鮁魚餃子無疑是其中的經典款式。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小李愛分享

將新鮮的鮁魚細細剔除骨刺後,打成魚糜,再摻上韭菜和肥膘肉增香。咬上一口剛出鍋的鮁魚餃子,鮮美的汁水就會飆到嘴角,好吃得讓人捨不得放下筷子。
同樣的做法,也可以做成海鮮湯包、鍋貼和蒸餃。如果你喜歡帶餡兒的麵食,一定能在青島大快朵頤。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羊蔥兔豆魚

推薦餐廳:雙合園 、民國海海鮮餃子樓、隆喜元魚湯包海鮮、三盛樓飯店、一品鮮魚鍋貼、劈柴院鍋貼、發宏牛肉灌湯包、德貴和蒸餃
“餛飩”和“野餛飩”在青島有迥然不同的含義。餛飩即普通餛飩,而一個“野”字,則是青島本土宵夜文化的一部分。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羊蔥兔豆魚

“野餛飩”最早類似於成都的“鬼飲食”,推車小販在晚上出沒,方便夜歸的人吃一口熱乎飯。
後來由於城市整治,野餛飩攤升級為街邊小店,傳統也得以延續下來。一碗鴨蛋黃或扇貝柱餡的野餛飩,湯底飄著微辣的白胡椒粉,不知在深夜慰藉過多少青島人的腸胃。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羊蔥兔豆魚

推薦餐廳:於記沙布袋餛飩、海平餛飩、老謝野餛飩、海信德餛飩、連鎖琴島順天餛飩
海鮮燒烤啤酒屋
如果海鮮是青島人的根,啤酒就是青島人的命。1903年,英德合資在青島建立日耳曼啤酒公司,從此啤酒便流淌進了青島人的血液。青島的“啤酒屋”並非酒吧,而是結合了海鮮加工的小飯館或大排檔,每天上演著最市井的青島人情。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少年心之旅
啤酒屋的運作模式是由食客自己買好海鮮後,帶到啤酒屋加工,店家主要賺取加工費和啤酒錢,也有冷盤和小炒。

與餐廳相比,啤酒屋更簡單家常,價格也很實惠。傍晚約上三五好友“吃嘎啦,哈啤酒”,對青島人來說早已超越了吃喝,成為一種由“啤酒文化”衍生出的生活方式。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鴨梨

推薦餐廳:欣欣啤酒屋、勇斌啤酒吧、鴻運啤酒屋、胖姐啤酒屋、一二八啤酒屋、心萍啤酒屋

戳子肉最早是青島的區域性美食,起源於李村大集橋下,後來因為大集的搬遷改造才發散開來。最近幾年有愈演愈烈的網紅勢頭。“戳子”是加工食材用到的帶把鐵盒子,加工時介於鐵板燒和油炸之間。

青島萬物皆可“戳”,從五花肉、肥腸、牛排、雞翅、蛤蜊、大蝦等肉類,到土豆、蘑菇等素菜。出鍋後撒上調料開吃,氛圍感一點都不輸啤酒屋哦。
推薦餐廳:老三李村河底戳子肉、戳子肉(北方市場店)、老青島戳子肉、張季戳子肉
– END –
四月出遊目的地推薦
點選閱讀原文,收穫更多旅行靈感~
點個在看,抓住這最後的花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