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硬膜外麻醉仍然是臨床主要麻醉方式之一。超聲視覺化時代,又帶來新的問題:

一、術前準備
1. 患者準備:向患者解釋硬膜外麻醉的過程及可能出現的風險,取得患者的配合。要求患者術前禁食、禁水,以防術中發生嘔吐、誤吸等意外。
2. 藥品準備:根據患者情況及手術需求,準備適量的局麻藥(如利多卡因)、血管活性藥物、急救藥物等。
3. 器械準備:準備超聲儀器、硬膜外穿刺針、導管、注射器、膠布、消毒液等。目前,基本都是一次性穿刺包。
4. 操作者準備:操作者應具備超聲引導下硬膜外麻醉的資質和經驗,熟悉相關解剖結構和操作步驟。
【注意】
確認超聲裝置功能正常,選擇高頻線陣探頭(5-12MHz)以清晰顯示椎體及韌帶結構。備齊硬膜外穿刺針、導管及無菌敷料,藥物需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濃度和劑量的局麻藥(如利多卡因、羅哌卡因)。
二、超聲引導下硬膜外麻醉操作步驟
1. 患者體位:患者取側臥位,屈髖、屈膝,使背部儘量向後彎曲,暴露腰背部。
2. 超聲定位:操作者用超聲儀器定位目標棘突,調整超聲探頭,使棘突清晰顯示。
3. 消毒:用消毒液對棘突及其周圍皮膚進行消毒,消毒範圍包括棘突上、下各10cm。
4. 穿刺:在超聲引導下,操作者用硬膜外穿刺針沿超聲探頭方向垂直進針,直至針尖觸及硬膜外腔。
5. 注入試驗劑量局麻藥:確認穿刺針位於硬膜外腔後,注入試驗劑量局麻藥(如1%利多卡因3-5ml),觀察5-10分鐘,觀察患者是否有脊麻表現。
6. 置管:確認試驗劑量局麻藥無脊麻表現後,繼續進針,置入硬膜外導管。
7. 固定導管:將導管固定在皮膚上,並標記導管長度。
8. 注入全量局麻藥:根據手術需求,注入全量局麻藥(如0.5%利多卡因+1:20萬腎上腺素共15-20ml)。
【操作要點】
平面選擇:採用旁正中矢狀面或橫斷面,清晰顯示椎板、黃韌帶及硬膜外腔。
針尖動態觀察:在超聲即時引導下進針,注意針尖與黃韌帶的突破感,避免刺破硬脊膜。
導管置入與驗證:置管時保持導管弧度與硬膜外腔走向一致,避免打折或誤入血管。注射少量生理鹽水或空氣,超聲下觀察藥液在硬膜外腔的擴散情況以確認位置。

三、術後觀察及處理
1. 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確保患者術中安全。
2. 觀察麻醉效果:觀察患者術中疼痛程度,如有必要,可根據患者情況追加局麻藥。
3. 觀察導管情況:確保導管固定良好,防止導管脫出、折斷等意外情況。
4. 處理併發症:如出現局麻藥中毒、血壓下降、心率失常等併發症,應立即給予相應處理。
【注意】
體位與活動限制方面:
術後平臥6-8小時以減少頭痛風險,避免過早負重或劇烈活動。
穿刺點護理方面:
保持敷料乾燥,觀察有無紅腫、滲液等感染徵象。
四、注意事項
1. 術前詳細詢問患者病史,瞭解患者是否存在硬膜外麻醉禁忌症,如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等。
2. 超聲引導下硬膜外麻醉操作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確保患者安全。
3. 操作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
4. 注入局麻藥時,應緩慢注射,防止局麻藥速度過快引起不良反應。
5. 術後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發現並處理併發症。
6. 硬膜外導管留置期間,注意保持導管清潔,防止導管堵塞、感染等意外情況。
7. 肥胖或脊柱畸形患者:超聲可輔助識別解剖變異,優先選擇側入法或旁正中入路。
8. 凝血功能障礙者:屬禁忌證,需避免硬膜外操作以防血腫形成。
謹以此文共勉,請大家收藏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看到,謝謝!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