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聯合麻醉(CSEA)在臨床中應用廣泛,但其禁忌症涉及多系統風險,需麻醉醫師嚴格把控操作規範並重視術前評估。以下結合禁忌症分類及臨床防範要點進行系統闡述:

一、絕對禁忌症
以下情況嚴禁實施腰硬聯合麻醉(CSEA):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包括脊髓損傷、腦積水、顱內壓增高及脊髓前角灰白質炎患者,麻醉可能加重神經損傷或誘發腦疝。
2.凝血功能障礙
血小板<50×10⁹/L、INR>1.5、使用抗凝藥物(華法林需停藥5-7天)或血友病患者,易引發硬膜外血腫。
3.感染性病變
穿刺部位皮膚感染、脊柱結核、化膿性腦膜炎或全身性感染(如敗血症),可能導致感染擴散。
4.迴圈系統失代償
未糾正的失血性休克(Hb<60g/L)、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或心室流出道梗阻,麻醉易導致迴圈崩潰。
5.局麻藥過敏史
對醯胺類/酯類局麻藥過敏者,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

二、相對禁忌症及特殊人群處理
1.脊柱異常及手術史
嚴重脊柱畸形(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側彎)、椎管狹窄或腰椎內固定術後,增加穿刺難度及神經損傷風險。
防範:術前完善MRI評估,優先超聲引導穿刺。
2.呼吸系統疾病
重度COPD、哮喘急性發作或呼吸衰竭患者,麻醉可能抑制肋間肌功能。
防範:限制阻滯平面至T10以下,備好呼吸支援裝置。
3.代謝及內分泌紊亂
重度低鉀血癥(血鉀<2.5mmol/L)、酸中毒(pH<7.2)或未控制糖尿病,易誘發心律失常。
4.特殊生理狀態
妊娠期:妊娠晚期需減少局麻藥劑量20%-30%,左側傾斜體位改善胎盤血流。
老年人:嚴重脊柱退行性變者建議羅哌卡因≤8mg,避免高平面阻滯。
三、操作規範與風險控制
1.術前評估要點
病史採集:重點詢問抗凝藥物使用史、脊柱手術史及過敏史。
實驗室檢查:必查凝血功能(PT/APTT)、血常規及感染指標(CRP/PCT)。
2.穿刺技術最佳化
採用25G細針減少腦脊液漏風險,穿刺次數≤3次。
脊柱退變患者選擇旁正中入路或坐位穿刺。
3.藥物使用原則
迴圈不穩定者停用含腎上腺素局麻藥,推薦輕比重藥液(如0.25%布比卡因)。
試驗劑量後分次追加藥物,控制平面在T4-T6。
四、併發症預警與處理流程

五、特殊場景管理
1.急診手術
創傷性休克患者優先全麻;若需椎管內麻醉,需Hb≥80g/L且建立有創監測。
2.術後鎮痛
硬膜外導管需在末次抗凝藥使用12小時後拔除(如低分子肝素)。
3.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分裂症或癲癇未控制者建議多學科會診,避免椎管內麻醉誘發意識障礙。
六、總結
腰硬聯合麻醉的安全性取決於:
嚴格禁忌症篩查:重點關注凝血、感染及神經系統代償能力
個體化方案制定:結合脊柱解剖、基礎疾病及手術型別調整策略
動態監測機制:麻醉後30分鐘內每5分鐘監測生命體徵,備齊急救裝置
(注:本指南整合循證證據及臨床實踐經驗)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